中國式相親,剩男剩女多少錢一斤?

07-16

文 | 早就脫單的小師妹

婚姻,逐漸成為一門投資,一場明碼標價的買賣。

在公園為子女相親的大爺大媽眼裡,給女兒的擇偶標準中," 好看、帥 " 隻是附帶條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有物質保障才能列入考慮。而給兒子的擇偶標準中," 漂亮、年輕 " 是重點。

不過,在孩子們眼裡,眼緣還是很重要的。

" 高攀 " 的婚姻中,某一方順利進入瞭階層的上升通道。但是,不得不說,現在離婚率也是年年高升,而最大的離婚原因是 " 冷暴力 "。門不當戶不對,兩人很難有情感上的共鳴,激情過後無法交流,隻能走向離婚。

而 " 低就 " 的婚姻,會將某一方傢庭拉入階層下滑的不歸路。還記得去年的 " 上海女孩逃飯事件 ",雖然事件不真實,但是民眾的反應是真實的," 這不是逃飯,是逃命 "。

相對來說,婚姻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階層晉級路徑。因此,很多人會將功利因素放大到極點。先計算清楚利益瞭再談戀愛,兩人的感情能好就怪瞭。

中國的戀愛教育缺失

其實,造成這一窘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戀愛教育缺失。孩子的兩性教育不及時,組織化的社交活動也很有限,導致年輕人不會談戀愛,也沒有太多機會談戀愛。過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國的傳統是包辦婚姻,個人能夠自由戀愛的機會太少。

如果中國的大學每周能像外國學校一樣搞舞會 party,孩子們就會有很多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異性朋友。男男女女觥籌交錯,以後搭訕異性都不會尷尬瞭,難道還怕他們找不到男女朋友?然而事實上,現在的大學生接觸異性的機會實在有限,除瞭課堂和社團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社交方式,自然選擇的機會就更有限瞭。

一個人能夠遇到符合自己擇偶條件的人群非常有限,別人通過組織化社交方式認識瞭 100 個女性,而你就隻認識 1 個,還是好基友的女朋友。你不被剩下,誰會被剩下呢?

為什麼 " 相親 " 這個詞被這麼多人厭惡,其實原因都在自身。自己不努力突破交友圈,整天關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什麼也不做。最後,隻好頂著父母的壓力設置硬性條件,在相親大會上碰運氣。沒有真正接觸過的對象,將來怎麼可能相處融洽?

他們隻相信存量,不相信增量

在公園為孩子相親的大爺大媽們,其實挺可悲。他們這一代人從文革到改革開放,經歷瞭無數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還是活得相對平庸。他們不是安貧樂道,而是缺乏但是魄力。但是,他們趕上瞭這樣一個大時代,趕上瞭房地產高潮的時期。他們每個人手裡好幾套房,搖身一變成為 " 富人 "。不過,他們卻沒有匹配 " 富人 " 的思想覺悟,他們相信存量不相信增量,相信拿在手裡的錢財,不相信奮鬥換來的躍升。個人的見識並不會隨著財富和運氣的增加而增加。

而他們的婚戀觀也與此相同,隻相信客觀條件,不相信愛情。純從功利的角度講,他們的擇偶標準或許是對的。如果,下一代中國人仍像他們的父母輩一樣,在滿是機會的時代原地踏步,一輩子仍然平庸,那麼,結婚對象的客觀條件說不定能給你一次飛升的機會。但是,這是上一代人中比較平庸的那部分人,在心力與膽識都衰退的年紀,依照他們過去的人生軌跡(無論悔恨與否),希望能為子女創造一份突破的機會。而也是這份 " 可憐天下父母心 " 願望,成為瞭他們子女身上被迫背負的一個重擔。

北京,階層分化的樣板

這裡是北京,一個從過去就是權力分化的國傢中心。相親市場,正是這一階層差異的放大鏡。高階層的父母竭盡全力阻止跨階層的流動,而低階層的父母拼盡力氣促成跨階層婚姻。

北京嚴苛的戶口制度,再加上極高的房價,抹平瞭文化資本在階層差距中的影響力度,比如,相親鄙視鏈中的京籍、京戶博士男找本科女,隻要有戶口、輕度殘疾也可以。再比如,北京父母要求對方也是京籍,鄙視京戶外地男,從根源上講也是高房價的經濟因素決定的。

對於被統治階層來說,改善自己不利處境的方式不是推翻整個等級制度,而是努力使自己晉升為更高的等級。那些不想跌落到更低社會階層的成員,也必然會努力奮鬥。無論是晉級還是保級,這些人奮鬥的方向,往往符合統治階層的意志,甚至會更有利於統治,比如,十年寒窗,金榜題名。

這就如同,印度的種姓制度。低種姓的人不會反對種姓制度,他們反對的是自己的種姓低。於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努力提升自己的種姓。而晉級成功的人,往往會排斥自己當年的同伴,成為捍衛等級制度、捍衛階級統治的中堅力量。

一旦低種姓的人獲得較高的種姓,他們會立即通過婚姻等方式鞏固自身的地位,同時修築身份壁壘,排斥、歧視比自己種姓低的人。他們是種姓制度最堅定的維護者,因為他們支付瞭巨大的成本才獲得身份的躍升。

就像肖鋒在《個人晉級二十條》中所說的 " 公車變心板效應 ",沒上車前,下面的人都在喊:" 快上啊!快上啊!" 等他們上去瞭之後,反而就喊:" 別擠啦!沒地兒啦!"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