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空中客車公司在第十六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的展臺
9 月 5 日,第十七屆北京航展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四季酒店召開,北京航展主辦單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華進有限公司有關領導及支持單位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有關領導出席發佈會,並對各自參展情況及展覽期間重要活動進行瞭介紹。
北京航展,打造航空航天新技術新產品發佈平臺
北京航展,1984 年創辦至今,每逢奇數年的九月份在北京舉辦,是在中國舉辦歷史最為悠久的綜合型、貿易類專業航空展。經過 30 多年的經營和積累,北京航展將進一步發揮北京在航空航天產業的綜合優勢,致力於搭建 " 航空航天新技術、新產品發佈與合作平臺 "。
諸多國傢展團集中亮相第十七屆北京航展,內容更精彩
經商務部批準,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華進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七屆北京航展將於 9 月 19 日 -22 日在國傢會議中心舉辦。
展會為期 4 天,前 3 天為專業日,第 4 天為航空科普日。本屆航展以 " 創新引領、融合共贏 " 為主題,展示面積 20000 平方米,邀請來自 14 個國傢和地區近 300 傢展商參展,包括俄羅斯、意大利、烏克蘭、捷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等 8 個國傢展團。
本屆航展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在航空制造與維修、通用航空等核心內容基礎上,增設瞭機場設備、航空 VR/AR 技術、空地互聯網、軍民融合四個板塊,標志著北京航展在民航服務和縱深專項技術領域的互動發展邁出瞭堅實一步。此外,第七屆中國國際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大會暨展覽 /2017 中國無人機系統峰會與北京航展的同期舉辦,更讓裝備級無人機成為本屆航展一大特點。
13 場專業論壇,北京航展專業再升級
航展期間,各主辦單位自辦專業論壇 13 場,包括 3 場主論壇,10 場分論壇。三場主論壇分別是:第十七屆北京航展官方論壇— " 第三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 "、"2017 北京航展▪首屆國際航空發動機論壇 " 以及 " 中國機場新技術創新與發展大會(2017 北京)"。
由中國航空學會主辦、北京華進有限公司承辦的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自 2011 年正式成為北京航展官方論壇,航空科技大會的專業性、權威性與北京航展相得益彰。本屆航空科技大會設有 1 場主論壇和 10 場專題分論壇,涉及系統工程與產品創新、空中交通管理、飛行及總體技術、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航空材料、無人駕駛航空器等眾多航空相關技術領域。
由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北京航展組委會聯合主辦,北京華進有限公司承辦的 "2017 北京航展 • 首屆國際航空發動機論壇 ",致力於打造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權威品牌論壇,助力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論壇得到瞭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美國通用電氣、普惠、羅羅、伊薩、西門子等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共邀請中國航發及下屬單位、發動機科研機構及航空院校、地方政府和相關配套企事業單位近 300 位代表參會。自 2017 年起,國際航空發動機論壇將作為北京航展的新增官方論壇。
此外,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京華進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 " 中國機場新技術創新與發展大會(2017 北京)" 重裝亮相北京航展。中國民用機場協會自 2015 作為北京航展特別支持單位,與北京航展建立瞭緊密、友好的合作關系。為配合論壇的成功舉辦,北京航展組委會特別開設 2000 平方米的 " 機場展區 ",展區的設立一方面能夠滿足設備企業與機場用戶之間商業會面,同時也是北京航展進一步增加 " 民航服務 " 展示內容的重要體現。
為進一步深化中非航空合作,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舉辦的第三屆 "2017 中非區域航空合作論壇 " 將於 9 月 19 日在北京格蘭雲天大酒店舉辦。屆時大會將邀請商務部、工信部、民航局等司局,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傢開發銀行、中非基金以及航空租賃公司、航空公司參加。
除以上論壇外,還有 30 多場簽約儀式、新品發佈會、推介會及路演活動在航展中舉行。本屆航展繼續設立 " 航空航天新技術新產品發佈區 ",助力打造 " 航空航天新技術新產品發佈平臺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 " 北航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專場 " 及 " 北航雙創成果展 ",由中國技術交易所組織的 " 軍民兩用技術科技成果推薦 " 成為焦點。
北京航展致力於打造北京航展新技術新產品發佈與合作平臺,發佈區的設立不但可以為展商及相關企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而且給他們創造瞭更多的展示機會和平臺,能夠為推動 " 產融結合 "" 軍民融合 "" 雙創 " 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出一份力。本次航展在新品發佈區場地佈置和環節安排等方面更加周到與完善。
本屆航展也得到瞭北京市經信委、北京市順義區政府、北京平谷區政府、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中國航空航天工具協會、中國技術交易所、中關村藍創通用航空產業聯盟、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