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又一次來到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羅榮桓故居紀念館。館裡的陳列足可以讓人們讀懂一代元勛,更可以改變 " 羅帥是個政工幹部 " 的固化印象。館中關於 " 翻邊戰術 " 的陳列,證明他是一個既有豐富作戰經驗,又有高明軍事韜略的指揮員。
八路軍一一五師師機關在去留田途中。
敵情危急
那是 1941 年的冬天,日軍調動 5 萬人馬,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進行瞭空前殘酷的大 " 掃蕩 "。在艱苦困難的 50 天反 " 掃蕩 " 當中," 留田突圍 " 是最驚險的一幕。
留田是沂蒙山區一個村莊,在現今山東沂南縣張莊鎮。當時,一一五師的師部及 " 戰工委 "(相當於省政府)都在留田村周圍,而作戰的部隊隻有一個特務(警衛)營。日軍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由臨沂、費縣、沂水、莒縣等地,兵分 11 路氣勢洶洶地向留田撲來,很快就把留田團團圍住瞭,而且在逐漸縮小包圍圈。情況萬分緊急!
11 月 5 日下午,在留田附近牛傢溝的一間草屋裡,正召開著一個高級軍事會議。這是一次關系沂蒙山根據地存亡的會議,關系到幾十萬老百姓身傢性命的會議,也是決定這次反 " 掃蕩 " 勝負的會議。
草屋裡擠滿瞭人。中共山東分局和一一五師的首長們:羅榮桓、陳光、朱瑞、肖華和陳士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政治部的部長們……一個個聚精會神,聽參謀長報告敵情。
敵情十分嚴重。日軍這次對沂蒙山的進攻,在山東是空前的,在華北也是少有的:侵華日軍總司令畑俊六,親自出馬到瞭臨沂,山東日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親自到前方督戰;調動好幾個主力師團、旅團的兵力,加上各據點的守備隊和偽軍,總共 5 萬人,附帶著重武器侵入沂蒙山區,把八路軍集結在留田一帶的部隊重重包圍瞭。日軍最近的一路,離留田隻有 5 裡地;最遠的一路,也不過 15 裡。北面的日本騎兵,當日上午進到離留田 2 裡的地方,與八路軍前哨部隊發生接觸。南面進占高裡的日軍,下午也和八路軍警戒部隊打響。
出敵不意
羅榮桓接過參謀長的話說:" 情況十分嚴重,今晚上必須突圍出去。大傢研究一下,從哪個方向突圍比較有利?跳到什麼地方合適?"
傳來一陣嗡嗡聲,四架貼著 " 膏藥 " 的飛機,在低空盤旋偵察,增加屋裡緊張的氣氛。羅榮桓讓一個參謀出去傳達命令:" 部隊隱蔽好,不要暴露目標。" 那個參謀走後,草屋裡更加沉靜,草屋外的飛機聲越來越大。
向東,向南,向北?
大傢各抒己見。
向東,敵人的兵力比較薄弱,封鎖線還沒有形成,突出包圍圈以後,再向東南轉移到濱海區;
向北,與山東縱隊靠攏;
向西,那裡的群眾條件好;
有的提出轉移到抱犢崮山區,那是一一五師的老傢。
正談得熱鬧,門外傳來一聲 " 報告 "!門外進來一個 20 多歲的大高個,頭戴呢子禮帽,身穿黑色長衫。這人是師部偵察排長,勇敢機智,武藝超群,每次任務都完成得出色,是八路軍的偵察英雄。他向羅榮桓報告南面高裡一帶的敵情。羅榮桓聽瞭很滿意,表揚他說:" 你瞭解的情況很重要,很好!"" 好好睡一覺,晚上還有重要任務 "。
偵察排長走後,羅榮桓提高嗓門:" 我主張向南突圍!"
" 向南突圍?" 這出乎意料的主張,使在座的人都感到吃驚,心裡打瞭問號。因為南面日軍兵力最大,封鎖最嚴,剛才偵察排長的報告,也證實瞭這一點。
" 向南突圍!" 羅榮桓加重語氣說," 插到臨沂附近。敵人集中兵力合圍我中心地區,後方必然空虛。我們插到他的心臟地方,就能夠牽著他的鼻子走,變被動為主動。"
羅榮桓似乎看到大傢心中的問號,馬上做出回答:" 不錯,南面敵人的兵力比較多,三道封鎖線已經形成瞭,但還不是‘鐵筒’,還有空子可鉆。向南突圍,插到敵人的心腹要地,正是出敵不意!"
羅榮桓用藍鉛筆,在地圖上畫出三道弧形的藍線,標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又用紅鉛筆,先畫瞭一個紅圈,引出一道紅線,穿過那三道弧形的藍線,由南轉西停下來,說:" 這條紅線是我們的行軍路線,從留田穿過張莊,繞過高裡,轉向西南,越過臨蒙公路,插向諸滿以南,在這個地方——王溝停下來。王溝離敵人的心臟臨沂不過 50 裡,是日軍兩個師團的接合部,也是敵人空虛的後方。(我們)有山區可以依托,有群眾可以依靠。"
留田突圍遺址。
巧妙突圍
參加這次突圍的老作傢白刃回憶當年情景時寫道:
"(11 月 5 日)黃昏後,留田周圍的山頭上,日本兵燒起一堆堆的篝火,燒紅瞭寒夜的天空。四面的敵人不斷放起信號彈,好似流星劃過天幕,槍炮的響聲,洋馬的嘶叫,鬼子的吆喝,不時傳到河灘上來。
" 河灘上,三千多機關人員和特務營的戰士,靜悄悄地待命出發。
" 天大黑瞭。羅政委和師部幾個首長,出現在河灘上,走到集合隊伍的面前……羅政委安詳的腳步,邊走邊和一些人打招呼,有時還發出笑聲。這給幾千人吃瞭定心丸……
" 羅政委帶著那一群人走瞭。先頭部隊跟著出發,機關人員隨後前進。在朦朧的月光下,望著前面背包上的白手巾,後一個緊跟前一個,誰也不願意拉開距離。
" 爬瞭兩個山坡,涉過一條小河,翻過一道高嶺,隊伍迅速向南前進。
……
" 到瞭臺濰公路。路中央站著兩個偵察員,面對面拿著小紅白旗,相距十步遠。在偵察員兩邊百十米外的公路上,各有一個帶機槍的加強班,朝兩面放警戒,準備給可能撞來的敵人迎頭痛擊,掩護部隊安全通過。
" 幾千人順利橫過臺濰公路,繼續向南疾走。部隊安全突出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沒有損失一根毫毛。
" 順著蜿蜒的山路,部隊繼續向南急行軍。進入一條山溝,羅政委看到脫離危險區……命令部隊原地休息。接著對身邊的偵察排長說:" 你帶幾個偵察員到高裡,看看情況有沒有新變化…… "
(一個十字路口,是日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偵察排長發現瞭日軍的聯絡方式:燒堆火、打信號彈——表示 " 平安無事 "。在這裡,偵察排幹掉 3 個日軍哨兵後也如法炮制,於是白刃看到瞭——)
" 大隊人馬通過第二道封鎖線,看見路口站著 3 個‘日本兵’,嘴裡不斷喊著中國話:‘跑步前進!’揮手叫部隊向南,都感到莫名其妙。原來這是偵察兵裝扮的。不僅如此,偵察排長每隔十幾分鐘,打出一發信號彈,兩邊山頭的鬼子兵,聽見唰唰的跑步聲,看見升起一發發報告‘平安無事’的綠色信號彈,也感到莫名其妙,不敢向山下開槍。
" 大隊人馬巧妙地突過二道封鎖線,已經是下半夜瞭。
" 部隊繼續出發,由南往西,插過臨蒙公路,果然不出羅政委所料,敵人後方空虛,戒備松懈,第三道封鎖線還沒有(完全)形成。我們順利地通過瞭。"
就這樣,這支 3000 多人的部隊,沒費一槍一彈,沒有犧牲一人,一個晚上就跳出瞭包圍圈。
屢戰屢勝
" 留田突圍 " 是羅榮桓 " 翻邊戰術 " 的集中體現。
一一五師剛到山東時,根據地狹長且很小—— " 東西一條線、南北一槍傳 ",遇到敵人時根本就沒有回旋餘地。如果仍按照土地革命時期打運動戰的方法,就難以突破敵人的包圍。
根據實際,羅榮桓提出瞭 " 翻邊戰術 ",即主力部隊不是部署在根據地腹部,而是安排在靠近一路敵人的根據地邊沿地區。當敵人開始 " 掃蕩 " 時,不是 " 敵進我退 "、" 誘敵深入 ",而是 " 敵進我進 ",即在弄清敵人特別是當面之敵的動向後,趁敵人包圍圈尚有較大空隙時,選擇薄弱處,跳出根據地," 翻 " 到敵人後方去,襲擾敵後方,打亂敵人部署,以達到粉碎敵 " 掃蕩 " 的目的。
據說,這種戰術剛剛提出時,許多不瞭解情況的人都不理解,因為毛澤東說是 " 敵進我退 "。有一次總結經驗,羅榮桓將此總結為 " 敵進我進 ",並把這一做法寫下來。當時的大眾日報社社長陳沂看瞭,以為是羅榮桓的筆誤,就將其改為 " 敵進我退 "。羅榮桓看瞭後,又改瞭回去,並解釋,山東的根據地太小瞭,又不穩固,無地可退,所以敵人來瞭,他後方肯定就空虛瞭,那就到他後方去。
1942 年,羅榮桓正式提出 " 翻邊戰術 "。又在日偽軍合圍魯中根據地之際," 翻 " 到濱海南部,組織瞭海陵、郯城戰役,連克海陵、郯城、碼頭,粉碎瞭敵人 1942 年冬季大 " 掃蕩 "。毛澤東對此給予瞭高度評價,認為 " 翻邊戰術 " 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鏈接
羅榮桓抗戰傢書摘要(致哥哥羅晏清)
" ……因隨軍北上抗戰以後,對傢庭無法顧及,非我無情,實遇此國難當前,奈何!……玉英(羅榮桓前妻)小孩,蒙兄照顧,當表示感謝。還望繼續維持,使他有所成就,不致陷於無知無識。弟雖戰死沙場,也無顧慮。以後通訊,如有可能,當給以傳遞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