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雷達有多牛?海陸空天,無所不能!

01-24

央視四套《走遍中國》欄目,以每天一集的方式,播完瞭五集系列片《中國之盾》,介紹瞭新中國雷達的發展和展望。

筆者有幸全部看完瞭該系列片,大致通過該系列片對中國雷達的系統發展有瞭進一步的瞭解,就五集系列片來說:第一集初步介紹瞭新中國雷達的事業的緣起,是在國民黨的雷達修配所基礎上起步的,第一步完成瞭從兩坐標雷達到三坐標雷達的跨越,實現瞭對目標的精確探測,所謂三坐標雷達的三坐標指的分別是 方向、距離和高度,當時是由張光義和王小謨兩位院士牽頭開發的,該三坐標雷達實現瞭三坐標機相掃功能;在第一集裡還介紹瞭反隱身的中國版無源雷達和探測無人機的柱形雷達,以及設置在西藏高原羊卓雍湖旁海拔 5374 米的甘巴拉雷達站的無人值守雷達,由於高原雷暴的影響,在高原測試中感應雷,多次擊穿通訊芯片,結果技術人員通過埋設地網及添加食鹽改變導電環境的辦法,終於成功完成瞭無人值守雷達在高原設置和調試安裝的任務。

第二集,主要介紹瞭對海探測雷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瞭海上島嶼觀通站雷達的防腐蝕性處理和解決,第二部分則介紹瞭中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歷經十年艱苦研制的過程中,其中提到瞭怎樣應對海雜波的問題,並強調瞭時間的緊迫,而國外研制同型雷達一般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我國完成研制,則僅用瞭十年時間,這也間接科普瞭 052C、D 和 055 驅護艦上的 346、346A、346B 四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當然片中主要強調和介紹的主要 052C 旅洋 II 級驅逐艦的 346 型四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提及瞭其中雷達 DSP 芯片研制的復雜性,及 T/R 組件研制的難度,同時也有制導跟蹤導彈的失敗與成功,最後點明瞭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研制成功的驕傲和喜悅,也強調瞭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完成 S 波段四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國傢。

055 萬噸大驅

第三集則介紹瞭,機載雷達,其中提到瞭兩部分,其一是 X 波段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即平板縫隙陣雷達的研制,提到瞭研制負責人賁德院士,其二主要是預警機雷達的研制,其中有空警一號的研制與下馬的不甘,也有空警 2000 對外合作中的不快,及爭氣機的由來,也有基於載機考慮,而研制的一代中型平衡木預警機空警 200 和二代中型預警機空警 500.

空警 500

第四集立足於對地探測雷達即合成孔徑雷達,提到瞭雷達成像方面的圖片,提到瞭國外對地的 E8 聯合星預警機,提到瞭中國雷達人怎樣立足於現有裝備,基於一架封存的運 7 飛機實現瞭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的首次測試,並提到,在完成測試兩年後,由於汶川地震,米 171 直升機失事需要尋找的需要,中國雷達人將早已拆解的雷達部件重新組裝上運 7 飛機,完成瞭大面積的失事地區的雷達成像,終於經過判圖後,找到瞭失事直升機和相關人員的遺體;在第四集的的第二部分,提到瞭彩虹察打一體無人機通過攜載合成孔徑雷達,對地進行判別,成功實現對地面坦克和裝甲目標的識別和攻擊;而在第三部分則提到瞭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即所謂 SAR 衛星,先後提到兩款衛星,即 2006 年首次發射的遙感一號衛星,和近年來發射的高分三號衛星,尤其是高分三號衛星,其壽命達到瞭八年,雷達成像分辨率達到瞭一米,波段采用瞭 C 波段,綜合第四集來說,提到瞭合成孔徑雷達即成像雷達的機載、無人機載和星載,筆者需要指出的是,除瞭對地監測的合成孔徑雷達,還有對海監測的逆合成孔徑雷達,其也裝備於中國相應的飛機和衛星,承擔著對海監測的任務,並在反艦彈道導彈的使用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彩虹察打一體無人機

今天播出的是最後一集,第五集,主要介紹瞭中國的航天測控體系,其中主要提到瞭中國的海天地一體的三部分測控網,即地面測控網和海上遠望系列測量船及天基的通訊和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系統,其中尤其提到瞭遠望系列測控船,提到瞭其在船上的穩定性問題,通過陸地測試搖擺臺試驗,以及通過在船上安裝大型穩定陀螺系統,並安裝相關的慣導平臺,與船舶的減搖鰭相互配合,實現瞭相對地面測控站十倍以上的厘米級精度。

隨後在提到 2007 年,遠望一號和二號退役之後,遠望六號和七號相繼服役,新船遠望六號在當今世界無線電波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實現瞭測控雷達的探測和跟蹤系統集成到一部天線上的成功,其中還克服瞭大量電磁兼容的問題;遠望七號則實現瞭非合作測控模式的電磁兼容問題,實現瞭單船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測控任務。

遠望七號

結尾總結瞭五集對中國雷達事業的回顧,並提到瞭未來量子成像雷達、太赫茲雷達和 5G 通信系統對雷達發展的深遠影響,並暗示,中國雷達已經步入世界雷達的第一陣營,向著未來世紀邁進中!筆者有幸全程看完瞭該片,也在原本對中國雷達瞭解的基礎上有瞭更深入的透視,相信隨著中國雷達事業的深入,我們必將看到更加輝煌的成果!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