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來慣於玩弄平衡術。根據印度媒體 2017 年 9 月 6 日最新的報道,印度空軍已經對 S-400 防空導彈進行瞭評估試射和考察,很有可能將采購這種非常先進的系統。毫無疑問,這一貿易一旦達成,將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 S-400 是俄羅斯制防空導彈系統 S-300 的升級版,也稱 S-300PMU3,每套導彈系統為一個導彈建制營,最多由 12 部發射車,每臺發射車配備 4 聯裝發射導彈、1 部多功能雷達、1 部目標指示雷達、1 部低空補盲雷達。6 個地空導彈營構成一個戰術建制團,導彈團會在營裝備的基礎上再增設一個戰術指揮系統,負責一個戰略方向的防空任務。
該系統最可怕之處在於擁有超遠、遠、中、近四層火力配置能力,這來源於其能發射的四種導彈:40N6(400 千米)、48N6(250 千米)、9M96E2(120 千米)、9M96E(40 千米),這就形成瞭一個由遠及近的嚴密火力網,一架飛機突防時速度按照 0.8 馬赫計算,需要飛行整整 24 分鐘才能通過一個導彈營的防區。考慮到這種導彈的發射準備時間幾乎為 0,這架飛機將遭受數波次 48 枚導彈襲擊,現代防空導彈單枚對飛機的殺傷概率都要超過 0.8。在飛機采取對抗措施後,隻能最多在一個方向幹擾一枚導彈,另外一個方向很難幹擾,面對這樣的導彈群攻,飛機采取正常的突防方式概率小的可憐。
此外,該型導彈的抗幹擾能力極強, S-400 配備瞭一臺相控陣目標指示雷達和一臺 " 凱旋 " 指揮控制車,其射擊目標時采取 TVM 制導方式。即具有彈載雷達的防空導彈發射後由目標指示雷達探測目標,指揮控制車生產機動指令指揮導彈運動,導彈接近彈載雷達可開機距離後開機掃描對手目標,測算出當前彈和目標之間的相對位置數據。這一數據被下行數據鏈發送回 " 凱旋 " 指揮控制車,由指揮控制車計算機生成導彈的機動指令,利用上行數據鏈傳回導彈完成攻擊引導。
這樣的制導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相控陣體制目標指示雷達極難被幹擾。相控陣雷達波束窄、信號處理速度快、旁瓣信號小、探測方向能量集中,目標飛機上的機載幹擾機欲對其實施幹擾必須在功率上形成壓制、方向上對準波束,顯然,S-400 依托地面發電站,在功率上對飛機機載幹擾機形成瞭壓倒性優勢,基本上無法被幹擾。
此外,由於配備瞭低空補盲雷達,該防空系統的雷達波束探測方向圖由原來的餘割平方波形變為瞭超餘割平方波形,探測威力區下部平直陡峭,增加瞭相當大一部分低空威力區。這導致欲突防的飛機必須長時間飛行在低空才有可能隱蔽自身,而這種突防路線又會非常明顯的縮短飛機的作戰半徑。
對渦扇體制發動機的現代戰機而言,飛行的高度越低,發動機吸入的空氣越多,空氣阻力越大,進而會增加耗油率和發動機功率損耗,所以一般飛機突防時都講究在高度上選擇一個剖面,在距敵較遠時飛行在高高度,在即將進入敵雷達探測或者導彈射擊范圍時飛行在低高度,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實現飛機作戰半徑和突防效率的平衡。
以 F-22 為例,其作戰半徑為 850 海裡,但這隻是亞音速巡航狀態,若要設置 100 海裡的低空突防剖面,就必須減少 100 海裡的作戰半徑,損失和收益基本在 1:1 的比例左右。而面對 S-400 這種怪物,一架飛機突防時,假設攜帶瞭射程 100km 的防區外打擊武器攻擊目標,在距 S-400 還有 400km 時就要進入突防航線,那麼飛機的全部作戰半徑也會縮短 300km,而目前大多數飛機對地攻擊滿掛載時作戰半徑僅有 600 千米上下,這樣的縮減比例,就讓其變成瞭機場保衛者。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 S-400 這種導彈就無敵完全無法突破瞭。目前來看,有兩個招數可能還是管用的:一是 S-400 的 400 千米射程實際上針對的是大型高空(一般是 8 千米高度以上)目標,如典型的預警機和運輸機,戰鬥機的 RCS 和飛行高度都不會達到這一程度,40N6 彈也就不一定管用,可以通過逐漸降低高度的方式減小作戰半徑縮減效應。二是導彈系統采取的 TVM 制導模式嚴重依賴數據鏈,若能針對性的幹擾導彈的上行、下行數據鏈路,就能讓彈的脫靶率大大增加,但通信幹擾的難度也大於雷達幹擾,可能需要突擊機群配備專門的電子幹擾機才有有效。
一款武器並不可怕,總能找到弱點去克制,但和體系配起來就很麻煩瞭,如目前大型預警機對小飛機類目標探測距離一般都在 250 千米左右,在遇到對手前沿部署有 S-400 和戰鬥機聯合防空時,預警機根本不敢飛入 400 千米范圍內,這讓空中進攻變得異常艱難。一直以來,防空武器極為落後都是印度空軍的短板,S-400 一旦入印,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全文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