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刀的稱呼竟是來黑森雇傭兵?

11-14

三十年戰爭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央權威進一步下降,各個邦國的財政資源和經濟自由度不斷膨脹。帝國議會立法允許各個邦國自行征收軍事捐稅。原本由獨立承包商(contractor)負責招募的德意志雇傭兵團搖身一變,變成瞭邦國常備軍,由各邦國的諸侯出租給外國。1670 年,黑森 - 卡塞爾伯爵卡爾一世冒險將其常備軍擴張到 8 個步兵連隊又 4 個騎兵連隊。起初幾年,這種財政上的冒險讓伯爵 " 虧掉瞭褲子 "。但 1677 年的丹麥 - 瑞典 - 普魯士的三方混戰扭轉瞭這種瀕於破產的情況。卡爾一世向丹麥出租瞭 1600 名士兵,賺來瞭 32000 帝國塔勒銀幣。

1687 年,卡爾又向威尼斯出租瞭 1000 人;1688 年他派遣瞭 3400 名士兵為荷蘭提供國防服務,荷蘭人得以抽出自己的軍隊用於對抗英國。卡爾一世有 5 個兒子作為雇傭兵團領隊出國征戰。卡爾還指示自己的外交官積極活動,尋求 " 商機 "。在隨後發生的西班牙王位戰爭中,黑森雇傭兵獲得瞭極高的職業贊譽。

▲瑞士雇傭兵

其實對於德意志人來說,去南方世界去當雇傭兵幾乎是個祖傳事業瞭。中世紀後期,城邦制的意大利擁有瞭充裕的財富,但卻陷於不斷沖突。這種局面為雇傭兵的興起提供瞭理想的場所。(阿爾卑斯)" 山北 " 的落魄騎士、士兵不斷湧向溫暖而富裕的南方,其中就有瑞士雇傭兵的祖先。由山地農民組成的的瑞士步兵先後擊潰瞭勃艮第伯爵和奧地利哈佈斯堡傢族,由此在這一行當中樹立瞭他們的商業信譽。瑞士政府甚至組織起由政府出面招募並對外出口雇傭兵服務的大生意。根據約翰 · 麥考馬克在倫敦出版的相關研究,其歷年總數高達百萬。

由於民族、文化上的親緣關系,同時也因為瑞士實在太小,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德意志地區的各個邦國開始 " 山寨 " 這種 " 商品 "。其中把山寨做出瞭名氣、做成瞭規模的,當屬黑森 - 卡塞爾地區的 " 雇傭步兵 "(Landsknechts)。早在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那個時代," 山寨品 " 甚至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打擊 " 原裝瑞士雇傭兵 " 的地位。

於是,黑森雇傭兵在歷史上就擁有深遠的影響和光輝的業績,以至於在英語中,黑森人(Hessian)變成瞭雇傭兵的同義詞。而在南非荷蘭語中黑森人(Hes)意為 " 笨拙的人 ",這是被派去海外駐紮的黑森雇傭兵在語言學上留下的印記。16 世紀的黑森 - 卡塞爾邦國面積約為 6.1 萬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小半個安徽省),人口 18 萬左右。南德意志的森林和山地土壤並不肥沃,可以經常看見冰川期留下的礫石。山間的氣候也更惡劣。討生活的貧農們在經歷的慘烈的 " 三十年戰爭 " 之後,已經適應瞭軍事生活、不算豐富但是營養和熱量足夠的夥食。美國歷史學傢查爾斯稱黑森人為 " 陌生的野蠻人 "。

▲ 1692 年鑄造的利奧波德一世帝國塔勒,全重 27.2 克,含純銀 25.984 克,鑄幣質量大為提高

雇傭兵輸出的總包合同將其收益歸於黑森邦國的政府,因此,這些流入的資金改善瞭黑森貧民的境遇。到弗裡德裡希二世當政時期,他開始給軍官或者戰死者的遺孀發放年金、大修公共設施,其中就有後來作為 " 封建王朝社會主義 " 發端的全德第一座育嬰堂和全歐洲第一傢對公眾開放供參觀的博物館。對於小貴族和資產階級富二代而言,報考或擔任雇傭兵軍官是一種謀求上進的好門路,當然也很體面。對於農村的莽漢和城市裡的無產者來說,當雇傭兵可以混一口飯吃,不用變成寒冷秋冬季節裡凍死在街道或荒原上的 " 路倒 "。每年夏收季節來臨前發佈的招兵榜文總能吸引大批青壯年,一旦入伍,他們就可以拿到每月 1.5 塔勒的薪水,可買母牛一頭外加一些農具。

相對於含辛茹苦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才能掙到一點血汗錢的雇傭兵,他們的總後臺——黑森伯爵(後來的選帝侯之一)卻大發其財。黑森邦在 1677-1815 年期間簽訂瞭 37 份雇傭兵服務合同,其中有 20 份的乙方是英國。英國後來甚至希望在任何時候都能優先使用黑森傭兵。就這樣,當 18 世紀,雇傭軍作為群體已經在歐洲其他國傢消失的時候,黑森人還在繼續著自己的傭兵生意。

1727 年,英國議會批準瞭一份條約,同意英國政府以每年 125000 英鎊的價格購買 " 優先雇傭權 "。1744 年,這種優先權進一步發展成瞭 " 英國和黑森之間的特殊關系 ",黑森從此以後隻向英國 " 出口 " 軍隊。1730-1760 年間,黑森邦伯總共拿到瞭 830 萬帝國塔勒的報酬。黑森政府每次出租軍隊都要和雇主訂立詳細的協議。協議詳細規定瞭雇傭兵人數和服務期間、伯爵本人的收益。絕大部分協議都規定,由雇主另外付給雇傭兵工資、招募費、裝具費。

1776 年的英國 - 黑森鎮壓北美獨立運動雇傭兵使用協議規定:黑森向英國提供 12000 人,伯爵的收益為每年 108281 英鎊,如果戰爭結束則額外多付半年津貼;英國按照本國士兵的薪水額度發給傭兵個人工資;英國還需要另外向伯爵大人支付招募費和武器裝備費;武器裝備絕大部分必須在黑森本地生產訂購。

雙方宣誓,保護彼此利益;如果其中任何一方遭到進攻,另一方有援助的義務。士兵的傷亡有時竟然也構成收入的來源。1744 年,威廉八世借兵給巴伐利亞,租約規定,每死一個士兵,威廉八世就會得到 36 弗羅林,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雇傭兵 " 血錢 " 條款。平均算下來,這一時期黑森雇傭兵為邦國賺取的財政收入大概是每名重騎兵 80 塔勒,步兵 30 塔勒。當然,雇傭兵本人是見不到這筆錢的。

就像電影《戰爭之王》裡的尤裡 · 奧洛夫說的那樣,一個最成功的戰爭販子能夠 " 把共產主義的子彈賣給法西斯主義者 ",作為一個 " 由合格的戰爭販子組成並領導的諸侯國 ",黑森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竟然成功地向交戰雙方都提供瞭戰爭服務。戰爭開始時,英國方面的軍隊中,有 6000 名黑森雇傭兵,而英國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權戰爭中與奧地利結盟。

於是,吊詭的情況出現瞭:如果黑森繼續支持英國,那麼它就會必須要去對抗 " 北方的普魯士夥伴 ",但奧地利絕對不會因為這點好處就承認黑森對哈瑙地區的領土要求;與此同時,普魯士和巴伐利亞則表態,如果黑森出借軍隊為其作戰,就會給予很多領土並把黑森邦變成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於是,黑森向巴伐利亞出租瞭 6000 名雇傭兵,以便在英國 - 奧地利和巴伐利亞 - 普魯士這兩方中騎墻並發財升官。就這樣,黑森人在這場戰爭的兩邊都有份兒啦!

雇傭兵隊伍的膨脹使得 18 世紀的黑森邦形成瞭瞭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1773 年,黑森軍隊總員額為 18600 人,根據此前所做的人口統計,這一年的黑森地區軍事化程度為 14 人中出 1 兵。我們往往把具有統一德意志野心的普魯士作為 " 古典軍國主義 " 的代表而予以批判和反思,認為他們是 " 窮兵黷武的普魯士蠻子 ",但這其實是一種長久形成的錯誤印象。

普魯士在弗裡德裡希一世時代,憑著無比的吝嗇和各種苛捐雜稅,養起瞭一支 9 萬人的軍隊。這對於普魯士這樣的小國來說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但直到 1787 年,普魯士的軍國化程度也僅僅是 28 人中出 1 兵。根據彼得 · 泰勒的《18 世紀黑森 - 卡塞爾軍事制度和鄉村變革史》,1793 年,全黑森 15-25 歲的年輕人中,士兵占到瞭 34.3%,已經造成瞭嚴重的土地荒蕪。整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黑森農民不得不提高農業雇工的工資水平,雇傭外邦人。

黑森雇傭兵在北美是如此常見和人數眾多,以至於在七年戰爭結束後,一大批黑森人幹脆留在瞭北美。再加上跑來新大陸討生活的德裔,後來北美獨立戰爭時期受雇於英國而來到美國的黑森雇傭兵,講德語的人口極大增加。甚至最早的北美產業工人同盟(勞聯 - 產聯的雛形)中,開會時的工作語言是德語。黑森人的貨幣 " 塔勒 "(Thaler)經過語音轉化和拼寫形式的變形,也在美國的貨幣單位中暗藏下來,變成瞭美元(Dollar)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