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海軍軍艦在南海活動頻繁,且似有愈演愈烈之勢。美國海軍在南海所謂的 " 航行自由行動 " 旨在彰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是對中國的公然挑釁。
風乍起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南海政策經歷瞭由 " 中立 " 到 " 積極介入 " 的一個過程。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起初隻是在旁拉偏架,譴責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同時袒護其他當事國。
在看到成效不大後,美國開始公然挑戰中國的南海主張,由慫恿當事國與中國對抗變為自己赤膊上陣,派出軍艦軍機大搞所謂 " 航行自由行動 ";美國先是自稱在南海爭議上 " 中立 ",而後又轉變為積極介入;進而扶持阿基諾三世政府,支持其將南海爭端單方面提交仲裁;在仲裁結果出來後,美國如獲至寶,夥同幾個盟國聲稱中國必須 " 遵守規則 "。美國的一系列做法還是很迷惑瞭一陣子國際輿論。
美 " 霍珀 " 號導彈驅逐艦 1 月闖入黃巖島(資料圖)
作為一個自己都不批準國際海洋法的國傢,美國竟能聲稱他國 " 不遵守規則 " 並以國際法官自居對他國審判,也是夠雙重標準的瞭。
美國南海政策的轉變,是與中國的日漸發展強大分不開的。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 " 海洋霸權 ",是美國國內智庫、戰略決策圈以及軍方長久以來的戰略共識。
隨著中國的強大,美國認為中國已經危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 " 海洋霸權 ",因而開始實行所謂的 " 航行自由計劃 ",派出軍艦軍機在南海海域橫行,挑戰中國的南海主權。美國的行動同時也是對東南亞國傢的安撫,向他們證明美國的力量仍然強大,靠得住,可以制衡中國。
在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在南海也未消停,繼續發起多次所謂的 " 航行自由計劃 "。
與此同時,美國更加變本加厲地加強軍事建設,美國剛剛公佈的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摘要的核心要點更是直指中國。隨著 " 以實力求和平 " 的叫囂,冷戰的陰魂呼之欲出。
乍暖還寒
由於奧巴馬時期的 " 亞太再平衡 " 戰略並沒有能夠籠絡到東盟國傢來聯合對抗中國,特朗普政府把 " 亞太 " 的著力點切換到瞭所謂的 " 印太 ",即以美日為核心,以印度、澳大利亞為骨幹,籠絡菲律賓、越南等南海聲索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傢,繼續實施包圍和遏制中國的戰略。
(資料圖)
美日印澳除瞭打造四國聯盟外,還企圖在經濟領域也抗衡中國,四國提出區域基礎設施計劃,作為對中國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替代選擇。
雖然美國拉攏各國,抗衡中國的行動搞得轟轟烈烈,但其實各國都各有各的小算盤。除瞭堅定與中國對抗的日本外,印度和澳大利亞都不願搞壞和中國的關系。
考慮到與中國的關系,澳大利亞總理最近把對中國的批評調子放低瞭一些,以便不至於顯得對中國那麼強硬敵對。這對其他有意施展 " 大國平衡 " 策略的國傢也是個提醒,和美國關系發展得太近,如果真的到瞭損害中國的安全和主權利益的程度,那也得好好考慮一下他們與中國的關系還能不能維持得那麼好。
時代發展到瞭今天,冷戰式的軍事性質的聯盟註定是難以為繼的。
中國與東盟正在商議 " 南海行為準則 ",中國與東盟有信心,有智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南海當事國也可自行談判協商解決爭議。東盟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傢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把南海局勢搞亂最終對大傢都沒有好處,"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 的政策才是可行的。
地區和世界各國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南海,美國企圖擾亂南海的所作所為,也隻是一陣 " 倒春寒 " 罷瞭,無力阻擋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局勢春天的到來。
看爾橫行到幾時
既要與中國保持好關系,要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合作,又要強力打壓中國,這種套路真的可以這麼無限次地耍下去嗎?
美國軍艦軍機在南海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這是對中國的公然挑釁,這種做法在冷戰後的國際體系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愛好和平,倡導共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但中國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對於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有權進行自衛,必給予有力回擊。
正義和公道站在中國一邊,美國如要公然挑釁的話," 軍事化 " 南海、" 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 的帽子美國就戴定瞭。
美國在南海的玩火行為並不能證明美國的強大,而是相反。美國迷失瞭目標,其手段與目的已經無法匹配瞭。戰後曾經由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以自由貿易為先導,以海洋軍力為後盾作為霸權護持的全球體系。但現在自由貿易的大旗已被中國接去,而美國卻日益內向,隻顧及本國利益。現在美國殘餘的帝國秩序裡僅剩單純的軍力恫嚇,是難以服眾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一如已經衰落過的眾多帝國一樣,過度迷信和依賴武力隻能給美國背上更重的負擔,加劇縮短帝國的生命。近來美軍艦頻發的撞船事故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