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中國過去一直以輕裝為主的弓騎兵也在甲騎具裝的影響下開始瞭重裝化。諸如公元 352 年,慕容鮮卑的龐大騎兵部隊面對冉閔的軍隊時,其中央陣線 5000 名弓騎兵列成方陣發射箭矢,之後又用兩翼騎兵包抄,擊敗瞭勇猛的冉閔。這顯示瞭重型弓騎兵與重騎兵的配合戰術模式。雖然原始記載是鮮卑騎兵 " 以鐵索相連 ",但這應該是一種在防禦中維持隊列的強制性臨時手段。並不是之後傳說中的所謂 " 連環馬 ",並且經現代歷史學傢的整理,證實這種顯失邏輯的戰術都是不存在的,包括後來金國的 " 鐵浮屠 " 等也是如此。無論如何,這表明當時的鮮卑騎兵不僅是槍騎兵,其弓騎兵重裝化非常明顯,並開始在戰鬥中以靜態的編隊進行射擊。
不僅是北朝,南朝的軍隊也有這種重裝騎兵靜態編隊射擊戰術,而且還是擁有沉重馬鎧的具裝騎兵。《宋書 · 蠻夷傳》記載,宋軍討伐 " 沔北諸蠻 " 的時候,也是 " 以具裝馬夾射,大破之。" 從整個戰史來看,靜態射擊戰術雖然較少於弓騎兵機動戰術,但也不罕見。
如果使用弓騎兵機動戰術與具裝鐵騎配合使用,那就會得當會產生巨大戰果。諸如公元 498 年在鄧城,北魏面對南齊軍隊時,首先 " 趣城東南,斷慧景歸路 ",同時其它兩支軍隊分別在城北和城東 " 交射城內 "。
南齊軍隊在北魏軍隊的箭雨下撤退," 劉山陽與部曲數百人斷後死戰 "。這時候北魏軍出動瞭他們的王牌騎兵," 鎧馬百餘匹突取山陽 ",在北魏重型具裝騎兵兇猛的突擊下,劉山陽讓部下射箭,但 " 不能禁 ",且戰且退。之後南齊軍隊的撤退逐步成為瞭敗退,又遭到瞭斷其歸路的北魏騎兵的 " 夾路射之 ",結果敗退變成瞭崩潰。" 南齊將領傅法憲被殺,死者相枕 "。之後劉山陽手下生還的士兵都 " 眾軍恐懼 "。
▲使用組合式馬鎧的南朝重騎兵復原圖
從歷史脈絡上來看,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兩者又逐漸演變為北周與北齊,之後北周滅亡北齊,在轉變為隋後南下攻擊陳朝,終於結束瞭 200 多年中國內部無休止的混亂與分裂的狀態。之前已經定居的北魏王朝過去需要面對的柔然勢力,也被新崛起的突厥人勢力代替。統一的隋朝擁有強大的物資與人員儲備,這使得帝國的步兵較南北朝時代多得多,但也依然保持瞭鐵騎具裝的傳統與陣容。在面對突厥人數量龐大的騎兵時,隋軍一般會采取與衛青漠北之戰西路軍類似的陣型,以戰車為工事,步兵在外圍掩護騎兵,而騎兵在內的戰術。
但在有利的情況下,隋帝國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傳統重騎兵優勢,發動突擊。隋朝統帥楊素在公元 599 年的靈州之戰中,沒有使用車陣,而是直接讓騎兵列陣。對隋軍騎兵實力判斷失誤的突厥軍隊隨即發動全面突擊,以為可以殲滅沒有戰車工事保護的隋軍騎兵。楊素看見突厥騎兵陣型不整,命令隋軍重騎兵給予迎擊,自己帶領後陣大軍全線壓上,重創突厥軍,突厥統帥達頭可汗也身負重傷。
▲中國具裝鐵甲重騎兵在沖鋒
到瞭隋煬帝即位後,隋朝軍隊中的具裝鐵騎規模可能更為巨大。《隋書》中隋煬帝率領龐大的軍隊征討北方的高句麗政權的時候可見一般。當時隋帝國騎兵共有二十四軍,每軍擁有 " 騎兵四十隊。隊百人置一纛。十隊為團,團有偏將一人。第一團,皆青絲連明光甲、鐵具裝、青纓拂,建狻猊旗。第二團,絳絲連朱犀甲、獸文具裝、赤纓拂,建貔貅旗。第三團,白絲連明光甲、鐵具裝、素纓拂,建辟邪旗。第四團,烏絲連玄犀甲、獸文具裝、建纓拂,建六駁旗 ……" 也就是說一支騎兵 " 軍 " 擁有 4000 名具裝騎兵,而整個遠征軍的具裝騎兵達到瞭 96000 人的驚人數字。
前面提過 " 虎紋具裝 " 即為皮甲馬鎧具裝,因為唐人寫隋書的時候要避諱 " 虎 " 字 ( 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的名諱 ) ,因此,這裡 " 獸紋具裝 " 等同於 " 虎紋具裝 " 即也為皮甲具裝。根據以上記載,這些隋朝騎兵,有一半是 " 鐵具裝 " 另一半是 " 獸紋具裝 "。也就是說,鐵質馬鎧與皮質馬鎧的數量基本相當。且每一單獨建制的團隊,騎兵所披的鎧甲、戰馬裝備的具裝鎧的質料相同,而且色彩統一。也就是說,這支龐大數量出征的重騎兵幾乎達到瞭 " 全部具裝的狀態 "。文物學傢往往感嘆記載中光輝奪目達到具裝頂峰的寫照。從數量上說,可怕的 96000 名具裝騎兵,即使同時代以具裝騎兵聞名的拜占庭帝國或波斯薩珊帝國,也沒有達到同樣的高度。
▲ 500 強盜成佛圖中展現的當時北朝具裝重騎兵形象
但從軍事角度來看,這華美的外觀卻隱藏瞭令人惋惜的悲劇。這是隋帝國對於人員與裝備的巨大浪費,以及愚蠢而鋪張的軍事佈置。這些裝備精良的士兵與戰馬,本應在智力正常的皇帝或將領手中得到妥當的分配,而不是以超巨型儀仗隊的陣容,去一個地區為一名表演型人格極其強烈的君王,白白斷送性命與軍人的榮譽。
當然,具裝騎兵是那個時代的軍事核心,但絕非單一的強大兵種就等同於勝利。實際上,這種重騎兵的弱點也是較為明顯的,具裝重騎兵的沖鋒速度較慢,不可能達成輕騎兵或是 " 快速重騎兵 " ( 也就是人穿重甲而坐騎不披甲的騎兵 ) 的突然性,因此需要這些騎兵來保護自己的側翼與後方。畢竟在組成強力的沖擊陣型向前所向披靡的同時,笨重的具裝戰馬在密集陣型中轉向不便,比一般的騎兵更需要保護側翼與後方。
▲擁有近一體式馬鎧的南朝具裝重騎兵形象
日後拜占庭 10 世紀的《軍事學》從鐵甲重騎兵的使用方法上也清楚闡述瞭它的弱點," 須派遣 50 名騎兵穿過鐵甲重騎兵陣型兩邊的任意一邊的間隔,並轉移到鐵甲重騎兵的右翼,另 50 名奔馳到鐵甲重騎兵左邊,讓敵軍遠離他們的側翼,以至於他們不能轉移或者擾亂破壞鐵甲重騎兵的沖鋒。如果有大量的敵軍攻擊鐵甲重騎兵的側翼,那麼給他們支援 ……",且之後還要有騎兵作為後衛接應。
事實上,北魏時代,各方勢力在作戰的時候都很講究各種騎兵們之間的配合。無論是中心弓騎兵靜態射擊,加兩翼鐵騎包抄;或是弓騎兵斷敵歸路," 交射城內 "、" 夾射之 ",再以 " 鎧馬突擊 " 都是各種騎兵之間良好配合的寫照。在隋代早期,隋文帝或是他的將領們,在與突厥人的戰爭中,也講究各兵種配合。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佈,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龍語者。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關於秦弩都有哪些錯誤觀點?
匈牙利牧羊人長斧鑒賞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赫梯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 Navaja 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佈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