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集群對陣 " 伊斯蘭國 "
近年來,俄軍繼組建體育連、科技連、無人機連之後,又開始組建機器人連,引發國際軍事界再度聚焦軍用機器人的技術與戰術。2015 年底,俄軍出動機器人集群入敘參加地面反恐作戰,成群的機器人對擊潰 " 伊斯蘭國 " 防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首次戰鬥機器人集群作戰震驚世界,也引發人們對俄軍新銳——機器人部隊的濃厚興趣。本文就為讀者詳細披露俄軍新銳機器人集群的情況。
反恐戰場,精彩實戰
2015 年 12 月,敘利亞拉塔基亞省,745.5 戰略高地。" 伊斯蘭國 " 占領該高地後,居高駐壘,憑險固守,敘政府軍久攻不克,傷亡慘重。為掃清這一障礙,俄軍決定整建制使用戰鬥機器人集群連進行攻堅戰。
是日,晴空萬裡,俄軍數架偵察無人機在高地上空盤旋。對此,高地上近 200 名武裝分子早已司空見慣。與以往有些不同的是,山下約一個營的敘政府軍士兵,沒有像以往一樣發動沖鋒,而是靜靜地看著什麼。原來,數十名俄軍官兵正在為 10 部戰鬥機器人進行戰前檢查。
是役,俄軍投入戰鬥的軍事裝備共有五類:六部 " 平臺 -M" 履帶式戰鬥機器人、四部 " 暗語 "(音譯 " 阿爾戈 ")輪式戰鬥機器人、一個 " 洋槐 " 自行火炮群、數架無人機、一套 " 仙女座 -D" 指控系統。戰鬥機器人集群、無人機、自行火炮均與前線指控中心—— " 仙女座 -D" 系統連接,並通過該系統直接接受莫斯科國傢防務指揮中心的指控。在俄國傢防務指揮中心,無人機群和戰鬥機器人集群不間斷地回傳 745.5 高地的戰場態勢信息,並自動匯聚數據、融合顯示在大屏幕上。每部機器人負責一個作戰扇區,各作戰扇區無縫合成一幅整體戰場態勢圖,實時反映戰場變化。據此,俄指揮官統觀整體戰局,實時指揮戰鬥。
戰鬥打響瞭。在操作員的 " 遙控 " 下,戰鬥機器人開始集群隊形沖鋒,沖至 " 伊斯蘭國 " 陣地前 100 至 120 米時,進行抵近火力偵察,之後用 7.62 毫米機槍點射偽裝目標,用榴彈發射器吊射掩體後面的可疑目標。這些行動自如、不畏生死、射擊精準的裝甲怪物,讓 " 伊斯蘭國 " 武裝分子吃驚不已。他們既藏不住也無法靠近,隻能實施集火壓制。一陣陣彈雨,在戰鬥機器人的裝甲上激起點點火星,而 " 吸引 " 敵猛烈射擊正是這些戰鬥機器人的主要任務。指揮中心內,通過戰鬥機器人回傳的信號,指揮官迅速鎖定敵火力點的精確位置,並將坐標發送至火力打擊單元—— " 洋槐 " 自行火炮群。於是,炮群精準齊射,一個個暴露的火力點被摧毀。
" 平臺 -M" 機器人與 745.1 高地
此役由以色列首先披露,引發國際媒體熱烈討論。俄媒普遍盛贊戰鬥機器人作為一種新型武器,堪比一戰中的坦克、二戰中的核彈,是當代軍中新銳。俄軍在世界上首次集群運用戰鬥機器人作戰,更具有劃時代意義。從作戰編成上看,此次俄軍外派敘利亞作戰的,應是一個人機混編的標配戰鬥機器人集群連隊。那麼,俄軍都研發瞭哪些機器人,性能如何?又編成瞭哪些機器人,戰力如何?
譜系發展,快速列裝
2013 年,俄國防部成立機器人技術科研實驗中心,專司領導和規劃俄軍用機器人研發生產事宜。同時,在各主要軍工企業內建立軍用機器人研發實驗室,用軍購需求牽引軍工企業競爭性研發多款系列軍用機器人。俄軍擇優選配,加快軍事機器人列裝速度。目前,俄軍投入實戰的機器人歸納起來分為三類:戰鬥機器人、保障機器人、機器人指控系統。
戰鬥機器人。投入實戰的主要有 " 平臺 -M" 履帶式、" 暗語 " 輪式兩種。" 平臺 -M" 履帶式戰鬥機器人,戰鬥全重 0.8 噸,長 1.6 米,高 1.2 米;采用履帶式行走機構,擁有六個小直徑負重輪、橡膠履帶、獨立懸掛裝置,可以在沙地、雪地、草地、泥地和碎石等復雜地面行走,爬坡度 25°,越障高 0.21 米;車身安裝有大容量鋰電池組,可持續工作四個小時;武器系統為一挺 7.62 毫米機槍,下方安裝有彈殼收集袋,防止彈殼下落卡死運動裝置;攜帶四具 RPG-26 反坦克火箭筒,有效射程 250 米,垂直破甲厚 500 毫米;機槍左側有一具同軸光電觀瞄設備,為機器人的視覺系統。2015 年 10 月," 平臺 -M" 戰鬥機器人裝備俄太平洋艦隊的海軍陸戰隊,用於情報搜集、巡邏偵察,發現並摧毀隱蔽目標,同年底入敘作戰,使得該型機器人聲明遠揚。
" 平臺 -M" 履帶式機器人
" 暗語 " 輪式戰鬥機器人。該型機器人采用 8×8 全地形車底盤,正面安裝有整體式防護裝甲,戰鬥全重一噸,長 3.35 米,寬 1.85 米,高 1.65 米。動力系統為柴油發動機,一次加油可以連續工作 20 小時;陸地最大行駛速度 20 千米 / 小時,水上最大航速 4.6 千米 / 小時;武器系統包括一挺 7.62 毫米機槍、三具 RPG-26 反坦克火箭筒和兩部 RShG-2 榴彈發射器。該型機器人主要用於山地、水網地形作戰,還可為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
暗語機器人水上航渡射擊
戰鬥保障機器人。投入實戰的主要為 " 烏蘭 "(意譯為 " 鈾 " 或 " 天王星 ")系列工程兵機器人,主要用於核生化高危環境作戰,以及排雷破障等 " 自我犧牲 " 任務。該系列機器人雖不如戰鬥機器人一鳴驚人,卻已久經戰陣。
" 烏蘭 -6" 工程兵機器人,用於清除爆炸物、在雷場建立通道、消防,長 3 米,寬 1.53 米,高 1.47 米,重 5.31 噸,加掛掃雷或消防用具後全重 6.8 噸。該型機器人安裝有四部攝像頭,可提供 360 度的視界;車體外裝為 8 至 10 毫米厚的防護裝甲,可抵禦地雷破片殺傷、爆炸沖擊波及 7.62 毫米輕武器近距離射擊;車底盤為履帶式,每側各有四對小直徑負重輪,鋼制履帶加厚處理,可防禦最大四千克 TNT 的抵近爆炸。
" 烏蘭 -6" 工程兵機器人
該型機器人,一是,機動性能好,可用卡車、集裝箱或運輸直升機遠程投送。同時,整車越野能力強,能夠越障 0.8 米、通過 1.2 米寬溝渠和 0.45 米水障。二是,功能齊全,加掛後叉車、後鏟或高壓水槍、噴射水炮等裝備,就可成為掃雷機器人或消防機器人。三是,搭載瞭先進的計算機和探測裝置,能自主識別航空炸彈和反坦克地雷,同時,機器人前部安裝有打擊式掃雷器,用 16 個 " 象足 " 掃雷具,直接 " 踩踏 " 或 " 鉤踢 " 引爆地雷,確保不會漏掃。鑒於上述優異表現,去年底,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命令加快研發生產進程,將 " 烏蘭 -6" 的全軍列裝時間從 2020 年提前到 2017 年。
" 烏蘭 -14" 外銷型專用消防機器人,底盤與 " 烏蘭 -6" 類似;車體內置 600 升水箱,顯得略高;車頂安裝消防梯狀 360 度旋轉式折疊支架,其上可架設高壓水槍等各類消防器械。全重 14 噸,遙控和半自主工作。目前,俄以該型機器人為主試點組建瞭消防機器人連。
" 烏蘭 -14" 消防機器人
機器人指控系統。用於對軍用機器人進行標準化指揮、模塊化操控,俄已具備一部指控平臺同時控制 10 部各型機器人或無人機的能力。
操控系統,用於操作員遙控機器人作戰。目前,俄已研發出新型操控系統,可同時控制 10 部陸地機器人或無人機。今年在俄 " 機器人技術最新成就展 " 上,展出瞭該操控系統。全套系統集成在一個指控方艙內,方艙安裝在特制 " 卡瑪茲 " 汽車上,外置各類通信天線,內置無人機和陸地機器人的遙控臺及五個操作員自動化工位。全系統展開時間約 15 分鐘。
" 烏蘭 -14" 機器人裝機空運
指揮系統,用於指揮員指揮機器人分隊及其與自然人分隊聯合作戰。此次,俄軍在敘指揮機器人戰鬥的指揮中樞,是俄最新型 " 仙女座 -D" 自動化指揮系統。該系統由通信分系統、計算分系統等組成,以便攜式電腦為工作單元,可分佈式架設在各級指揮所內,也可集成安裝在雙軸 " 卡瑪茲 " 汽車、BTR-D 裝甲偵察車、BMD-2/4 步戰車裡,適於整體空運、傘降投送,指控距離達 5000 千米。早在 2013 年,俄就為空降兵列裝 " 仙女座 -D" 指揮系統。在當年的接裝驗證演習中,俄空降兵指揮部使用 " 仙女座 -D" 系統,對數千千米外的合成部隊集群進行指揮,取得圓滿成功。
" 仙女座 -D" 指揮系統顯示終端
此外,俄還在積極研發下一代 " 新概念 " 軍用機器人。一是,腦控機器人。俄副總理羅戈津表示,俄正在積極研發下一代機器人—— " 阿凡達 " 式腦控機器人,即可以感知並模仿操控者的動作,同時反饋對外界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受的機器人。二是,3D 打印機器人。今年 4 月," 俄羅斯技術集團 " 公司僅用 31 小時就 3D 打印出首款自動化設計的無人機樣機。樣機重 3.8 千克、翼展 2.4 米,速度可達 90 至 100 千米 / 小時,續航能力 1 至 1.5 小時。
體系規劃,全軍試點
2013 年以來,俄從組織領導、體系規劃、裝備研發、戰法研究、實戰檢驗等方面,全面加強軍用機器人建設。近期,俄《軍火庫》雜志主編穆拉霍夫斯基表示,經過三年快速發展," 俄軍已經進入機器人部隊的作戰實踐檢驗階段 "。
仙女座— D
首先,高層重視,體系發展。俄《2020 年前武器裝備發展規劃》明確規定,為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俄加快建立無人作戰系統科研體系。其中,2013 至 2015 年,建立國防部機器人技術科研試驗總中心;2015 至 2018 年,以每年一個中心的速度,陸續建成四個軍區分中心。到 2050 年前,俄軍 70% 的現代化作戰裝備將植入智能機器人技術。同時,為鼓勵全民創新,今年 2 月,俄國防部還責成所屬科研試驗機器人技術總中心、科研工作和先進工藝研究總局,舉辦 " 俄聯邦武裝力量機器人化 " 軍事學術代表大會。重點研討、交流軍用機器人技術發展的相關現實問題,展出 150 餘種未來機器人技術裝備樣品。俄高層要員頻繁視察機器人科研企業和試點部隊。2015 年 1 月,俄總統普京視察瞭俄中央科研精密機械設備建設研究所,觀看該所最新研發的人形戰鬥機器人。
普京總統視察人形機器人
該機器人表演瞭駕駛四輪越野摩托車穿越各類復雜地形、持槍射擊、後送傷員等課目。普京大嘉贊賞,當場表示俄未來將以高科技為重點發展軍事建設。同年,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命令俄軍工企業,研發與克羅地亞 MV-4 掃雷機器人功能類似、性能更優的工程兵機器人,使得俄 " 烏蘭 " 系列機器人得以問世。
其次,加速列裝,全軍試點。俄《2020 年前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要求,從 2013 年開始,俄軍以年均 50% 的增速加快組建現代化武器裝備試點部隊,至 2020 年累計組建現代化武器試點部隊 406 支,用於檢驗武器系統性能,探索新的戰役戰術方法。這其中就包括機器人試點部隊——機器人連。據俄軍工委員會委員馬裡季亞諾夫近期透露,俄各軍區都在建設自己的軍用機器人連。目前,俄已公開組建瞭四類機器人連,除文中提到的戰鬥機器人連外,還包括消防機器人連、排雷機器人連、三防機器人連。2016 年 1 月 24 日,俄工程兵副總參謀長阿拉赫維爾吉耶夫宣佈,俄弗拉基米爾州工程工兵旅試點組建機器人連。目前,該機器人連已接收三套 " 烏蘭 -14" 消防機器人系統,未來將在火箭兵和炮兵彈藥庫等重要軍事目標區服役。3 月 31 日,俄軍空運國際排雷中心 " 烏蘭 -6" 人機混編分隊至敘利亞,參加剛剛解放的巴爾米拉古城的排雷作業。早在 2015 年,俄首批量產 " 烏蘭 -6" 機器人後,立即組建瞭首支 300 人規模的人機混編掃雷分隊,並部署到車臣地區執行掃雷任務。實戰檢驗,人機混編分隊的掃雷效率較同等規模工兵分隊提高 15%。2015 年 11 月,俄軍首批機動式輻射與化學探測遙控機器人開始在三防部隊服役,用於執行高濃度危險化學物質、高強度輻射環境下的高危探測、洗消任務。同時,俄還在研發集成度更高、智能性更好的核生化防護機器人,預計 2017 年底前列裝部隊。
" 烏蘭 -6" 工程兵機器人
再次,頻繁演練,測試理論。俄軍工委員會委員馬裡季亞諾夫指出,目前,武器裝備正處於 " 快速機器人化階段 ",就此成立配備機器人(無人機)打擊系統、偵察系統等武器裝備的新型部隊," 是軍隊高精化、現代化的新階段 "。如果機器人開始在軍隊服役,必須同時制定相應戰術並修正軍規。為此,近兩年來,俄軍頻繁通過檢驗機器人作戰性能,積累作戰數據、總結機器人分隊戰術戰法,並修訂戰役戰術條令。
2015 年 9 月,在俄 " 中部 -2015" 全軍規模演習中,俄第 1 工程工兵旅 " 烏蘭 -6" 機器人連參演,確定瞭單部機器人一小時可清除 1.75 米寬、兩千米長雷場等作戰數據。此前 8 月,俄軍工程兵主任斯塔維茨基稱,俄軍在奧倫堡州舉行的工程兵演習中,首次驗證瞭聯合運用 " 烏蘭 -14" 消防機器人和 " 烏蘭 -6" 工程兵機器人完成野外取水、構築工式、掩護重要目標和排雷排爆等系列任務的能力。今年 3 月,俄戰略火箭兵演習中,首次大規模使用遠程遙控機器人系統(無人機、陸地機器人等):動用無人機對目標實施近距離空中偵察,使用遠程遙控戰鬥機器人執行重要目標警護、野外偵察、火力支援等任務。今年 7 月,俄戰略火箭兵和 " 俄原子能 " 集團公司舉行特種保障演習,驗證 " 助手 -2" 機器人綜合系統戰技術性能。該系統由無人機和陸地機器人組成,用於偵察、搜索和識別無線電發射源,實時回傳事故現場、作戰區域的動態信息。
俄《軍火庫》雜志主編穆拉霍夫斯基表示,目前,全球服役的軍用機器人系統已超過 2.7 萬個,一半以上在美國。俄機器人在敘作戰實踐,引發美國(北約)等國的警覺。美國國會作出規定,2020 年前,30% 軍用車輛改為無人駕駛。美海軍陸戰隊司令羅伯特 · 內勒上將宣佈,美計劃為每個步兵班都編列一部無人機和一部戰鬥機器人,並正在以第 5 遠征旅第 3 營 K 連為試點,進行為期 18 個月的人機混合作戰編組試驗。對此,俄軍事科學院科久林教授分析指出,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軍事沖突中,攻守行動將在機器人之間進行,軍用機器人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