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審計部門稱印軍的彈藥儲備缺口嚴重,隻能滿足為期 10 天的戰爭需求。這則新聞的字面內容不能當真,至少不能理解為印度真正的戰爭後勤能力隻能堅持 10 天戰爭、特別是邊境戰爭。
因為印度自獨立建國以來,與巴基斯坦等鄰國的戰爭從沒有實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停火;在這樣的背景下,認定印度官僚體系愚蠢到完全不為戰爭爆發帶來的後勤需求有所準備,是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圖:卡爾吉爾之戰是人類戰爭史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復雜的現代空地協同作戰
圖:1999 卡吉爾之戰
實際上以 1999 年印巴爆發的卡吉爾之戰為例,戰爭爆發在 4800-5500 米海拔區域的高原山區,地形極其復雜;是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復雜、後勤條件最艱苦的大規模戰役。在 74 天的戰鬥中,印度陸軍打掉瞭 25 萬發炮彈,這絕對不是一個後勤體系弱智低能的國傢做得到的。
毫無疑問,印度本國的軍工發展非常奇葩,為軍事類的娛樂新聞提供瞭大量的素材;但是國內的很多說法,也已經扭曲誇張到違背事實基本方向的程度瞭。
圖:大口徑炮彈的炮彈殼體和炸藥生產都不是難度最大的環節
圖:炮彈最難研制、生產質量控制難度最大的,是引信。
比如至今很多人深信不疑,印度沒有能力自產大口徑炮彈。實際上,印度是能夠自行生產多種 155 毫米榴彈的——雖然性能和質量肯定得差點,而且產能也不可能高到足以完全滿足印度本國需求,但是確實能造出來。
圖:造的好不好另說,造還是能造的
而且印度的國情不同,印度在國際上購買武器的渠道非常通暢。隻要印度經濟還支持的下戰爭繼續,那麼它的彈藥來源就不會中斷,這種情況下炮彈究竟是印度自產還是進口貨;對於和印度交戰的對手來說,其實都不存在區別瞭——要說區別的話,大概就是寧願印度炮兵打出來的是精度差、瞎火率高的國產炮彈,要是引信在炮膛內早炸就更好瞭。
特別是在 1999 年以後,印度大大加強瞭對於精確制導武器的采購和儲備,而且積累的使用經驗也開始豐富很多。比如紅土地炮彈的早期設計是基於蘇聯自用的,沒有考慮到高海拔的低密度空氣需求,因此在氣動和飛行控制方案上有所欠缺;導致在高原地區使用,其命中率會大幅度的降低。
圖:紅土地 M2,尾翼從 4 片增加到 6 片,加大氣動控制力矩
而現在印度軍隊普遍裝備和進口的,都是俄羅斯基於印度要求提出的 M 和 M2 改進型彈藥,特別強化瞭高原山地下的氣動和飛行控制設計,新的 M2 甚至是在 6000 米以上海拔做的測試。(作者署名:候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