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新生代:反感空喊口號和千篇一律

07-31

他們討厭空喊口號

反感千篇一律

主張個性獨立

在慶祝建軍 90 周年閱兵式上,殲 -20、運 -20、殲 -15 等戰機組成的多個機群依次分秒不差地飛越閱兵場上空,向世界展示中國空軍的嶄新面貌。

2014 年,《中國新聞周刊》曾專門采訪過如今的中國空軍新一代。他們多是 80、90 後,與傳統意義上的軍人不同,他們討厭空喊口號,崇尚實幹真知,不迷信權威教條,渴望標新立異,反感千篇一律,主張個性獨立。我們當年的采訪對象之一,就是今天閱兵式中,首次公開亮相的殲 20 戰鬥機的飛行員。

今日為您推送這篇《中國空軍新生代》。

準備夜間飛行的飛行員。攝影 | 賁道春

中國空軍新生代

本刊記者 / 劉子倩 文 | 查良帥

本文首發於總第 683 期《中國新聞周刊》

套上抗荷服,湯崢逐一檢視身上的裝備,走進機庫,進行飛行前的地勤檢查,從燃油、氧氣到加掛的武器、吊艙。雖是一次例行的夜航對抗訓練,但這位空軍一級飛行員不敢放過起飛前的任何細節。

一個小時後,凌晨零點。

" 拐八三,可以起飛。" 耳機裡傳來塔臺的命令。783 是湯崢的編號。

" 明白。" 湯崢的川味普通話短促有力。

他猛地一推油門桿,戰機迅速啟動,隻需 6 秒,速度便從零破百,跑道邊兩排醒目的跑道燈剎那間退到身後,滑跑二百多米後,戰機輕輕一躍,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沖入夜空。

湯崢的 " 坐騎 " 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機——殲 -10。他所在空軍某飛行團是距北京最近的殲 -10 部隊,負責首都的空防安全。

生於 1981 的湯崢已入伍 14 年。在他所在的團隊中,80 後飛行員超過半數。不僅如此,除瞭一名副團長和一名參謀長,包括團長在內的大部分領導崗位也都由 80 後飛行員擔當。

就在兩個月前,該團在空軍 2014 年 " 金頭盔 " 比武中榮獲團隊第一。湯崢在個人對抗中僅以一分之差,與 " 金頭盔 " 失之交臂,獲得第二名。" 金頭盔 " 比武代表著中國空軍對抗空戰訓練的最高水平,個人奪得 " 金頭盔 ",是空軍殲擊機飛行員職業生涯的至高榮譽。

參加今年 " 金頭盔 " 比武的 170 名殲擊機飛行員,大部分是 80 後飛行員。正準備接班的,則是正在成長中的 90 後飛行學員。

作為 21 世紀後跨進戰鬥機艙位的新一代飛行員,這些 80 後和 90 後們,正在試圖打破外界對飛行員的神秘感和刻板印象:他們拒絕與時代隔絕,嘗試與社會互動;他們反感空洞的口號,更喜歡務實;他們善於鉆研,不迷信權威。這股高調而 " 自我 " 的新勢力,也正在成為新時期中國空軍改革轉型的新基因。

在雨夜準備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們。

攝影 | 賁道春

" 胖子 " 與 " 虎子 "

80 後的湯崢,體重上也是個 "80 後 ",一米七的個子,重 85 公斤。減肥,成瞭他平日最為急迫的任務。

起飛前,湯崢穿上瞭護腰。每飛一個架次,因為對抗中機動動作激烈,有時得承受 8 至 9 個 g 的載荷(g,重力加速度,一個 g 的載荷相當於自己的體重)。換句話說,每飛一個架次,身體得承受多次數倍於自己體重的擠壓。他一天要飛四個架次。

由於長期大載荷飛行訓練,以及他的 "80 後體重 ",湯崢得瞭與年齡不符的腰肌勞損。現在,他連洗碗這樣的傢務都戒瞭。" 洗碗哈腰時間稍長點兒,就有些直不起腰。" 他下意識地雙手叉向腰間," 這也算飛行員的職業病吧。"

湯崢是重慶人,從小喜歡軍事,中學時常買些軍事雜志,對戰鬥機格外著迷。招飛之前,他的高考目標是沈陽建築學院,他愛繪畫,覺得成為畫傢遠比當飛行員靠譜。鄰居一位大哥曾參加招飛,據說從轉椅上下來後," 吐得稀裡嘩啦 "。這勾起瞭湯崢 " 試試 " 的欲望。

這也是新一代空軍飛行員的特點之一。" 多數 80 後飛行員,都不是沖著飛行員的待遇來的,而是對戰鬥機、對當空軍,有一定向往。" 湯崢說。

中國空軍的代際更迭,也從 80 後一代開始,發生變化。他們不服輸,有闖勁,學習能力強,善於攻克技術難題,一專多能,湯崢所在團裡的一套飛行電子系統就是 80 後飛行員自己開發的。" 為瞭戰鬥力不能怕傷面子。" 一位飛行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湯崢略感意外的是,他親自坐到轉椅上後,沒感受到想象中的不適。體檢人員故意和他聊天,檢查他的反應,他還能開玩笑。

經過初檢、復檢和定檢,2000 年,湯崢順利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更名為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第 42 期學員。

當艱苦的訓練開始,湯崢才意識到,當一名戰鬥機飛行員,遠不如想象中那麼容易。體能訓練近乎瘋狂。每天早上出操都要在規定時間分別跑完 300 米、600 米、900 米;轉懸梯、固滾輪,一直轉到吐;文化課後,還要跑上一萬米。有時候他們會恍惚:我來當飛行員的,還是來當田徑運動員的?

湯崢的強項是固滾輪。訓練要求 1 分鐘內轉夠 40 圈,但湯崢隻用 38 秒就能完成。" 當時我才 130 多斤。" 他靦腆地笑。如今,他的體重不可避免地使他獲得瞭 " 胖子 " 的綽號。

湯崢現在的戰友徐虎,當年同為 42 期飛行學員。徐虎與湯崢不同,最初選擇當飛行員,並不瞭解這個職業。不過,進入航空大學後,他的特長很快得以展現。他是班裡體能訓練中的 " 瘋子 ",不論短跑還是長跑,都能輕松完成。特別是百米測試,他的最快成績是 11 秒 34,超過國傢二級運動員的水平,起跑反應時間全隊最短。

同為 80 後飛行員,湯崢與徐虎也有很大不同。湯崢老成持重,遇事冷靜,喜歡思考,擅長研究戰術戰法;徐虎天生一副飛行員的身板,勇猛過人,機敏果敢,善於出奇制勝,好抖機靈。

徐虎的機靈勁兒有時也用在別處。他曾與班長公開打賭:單手做俯臥撐,多者獲勝,賭註是為全班學員每人買一瓶飲料。體能 " 瘋子 " 毫無爭議地贏瞭。

他最津津樂道的還有,當年常在課上偷看金庸小說。這是違反校規的。因此,從安全角度出發,他把小說按章節撕下來,每次隻在兜裡揣一章,萬一被發現沒收," 損失很小,剩下的還能接著看 "。皮膚黝黑的徐虎擠瞭下眼,一臉壞笑。有時虎氣十足,偶爾虎瞭吧唧," 虎子 " 的外號從軍校一直被叫到瞭部隊。

2014 年 10 月,在空軍航空大學進行的中國空軍第二屆學員周中,外國學員體驗模擬飛行。

攝影 |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廖強

喜歡飛最新的

戰鬥機飛行員是個技術含量極高的工作,僅一個起落,就包含 300 多個動作。飛行員需掌握飛行原理、雷達、電抗、武器等多項專業知識,並始終保持較高的身體素質。因此,從進入航空大學的第一天起,他們就開始面對極殘酷的淘汰制度。

從體能,到文化課,再到定期體檢,最後到飛行篩選,綜合淘汰率超過 60%。" 淘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貫穿於四年始末。" 航空大學 2011 級清華班隊幹部張偉岸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 有可能昨天順利通過體檢,第二天就在篩選飛行後被淘汰瞭。" 以 2013 年 7 月的篩選為例,402 名大二飛行學員中,有 80 名遭停飛,淘汰率接近 20%。

即便從航空大學順利畢業,到瞭飛行基地,考試與淘汰也隨時可能發生。湯崢從二代機改裝三代機時,僅 16 開大小的航理教材就有三大本,近 1500 頁,更要命的是,還有一本需要從頭背到尾的 108 頁的知識手冊。每周考試,95 分及格,不及格就要淘汰。最終能夠成功改裝第三代殲擊機的,已是 80 後飛行員精英中的精英。

大學畢業後,湯崢幾乎飛過所有國產機型。最先飛的是殲教 -5,之後又被調往另一個空軍基地飛殲教 -6。本來可以留校任教,無奈打球時弄傷瞭手,錯過瞭夜航考核和實彈考核,於是被調至第三個空軍基地開始飛殲七。他的第四站是八一飛行表演隊。可他隻是一名 " 板凳 " 隊員,三年時間裡,他一場表演都沒飛過。

當時,國產戰鬥機殲 -10 已經列裝部隊。湯崢說,他當時心裡隻有一個想法:如果有機會飛殲 -10,我一定能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機會終於來瞭。2009 年,他被調至現在的部隊。一聽說這裡能飛殲 -10,湯崢兩眼放光。從二代機升級到三代,猶如黑白屏手機直接換成瞭觸屏的智能機," 誰都願意飛最好的飛機 "。

為瞭成為最棒的,一些愛好因此被擱置下來。湯崢喜歡畫畫,能在橄欖核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卉,愛玩網遊,愛看國外大片,喜歡模仿外國空戰片中的動作。

在這裡,他與大學同學徐虎重逢。這裡也是徐虎的第三站。從西北戈壁,到南下中原,徐虎仍然保持著他大學時期的 " 虎裡虎氣 ",逢人便笑,笑容裡充滿瞭調皮。

對於權威與傳統,徐虎仍保持著一股戲謔的反抗。他不喜歡說那些 " 高大上 " 的話,更喜歡服從 " 有理有據 " 的命令,對 " 挑戰極限 " 有種按捺不住的渴望。" 不論我在哪裡都無所謂,隻要讓我挑戰最好的飛機。" 徐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他是部隊有名的 " 荷載王 "。做過載測試時,他問工作人員:" 這機器能測的最大荷載是多少?"

"8 個 g 合格,最高可以體驗 9 個 g。"

" 給我來 9 個。" 徐虎的 " 虎氣 " 出來瞭。

離心機啟動後,徐虎一把將拉桿爆到底。

正常人猛然遭遇大荷載時,會出現四五秒黑視。不過徐虎對此無所謂。一次飛行訓練,他為甩開對手,猛地做瞭一個大角度機動,坐在前艙的飛行員在耳機裡喊," 虎子,我黑視瞭,你怎麼樣?"" 我沒事,繼續!"

但做測試時,他沒有得逞。幾秒鐘後,工作人員沖瞭進來,一下關停瞭機器:" 你趕緊下來,照你這個拉法,我們的機器都讓你弄壞瞭。"

湯崢與徐虎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衛首都空域安全。值班時,需全副武裝在塔臺上 24 小時待命。每當報警鈴聲響起,警報燈閃爍,便要在最短時間內駕機升空。" 值班高度緊張,回傢後樓下電動車報警器一響,都會騰地站起來。" 湯崢說。

有時,其實雷達上出現的不明空情是帶著金屬環的鳥群,戰機升空後目標已經消失。有一次,湯崢駕機升空,按雷達指示搜索不明飛行物,最後發現隻是商傢促銷的熱氣球,上面還印著一隻碩大的灰太狼。

" 虎子 " 雖然表面調皮,真正的飛行卻一次也沒馬虎過。

一次例行訓練中,徐虎與戰友準備編隊起飛。飛機加速滑跑,剛要揚起機頭,徐虎發現右側警告燈突然閃爍。大學時最短百米起跑的反應速度此時派上瞭用場,徐虎立即收瞭油門,安全脫離跑道。

慢車滑至停機位後,他感覺到戰鬥機在發抖,忙問趕來的機務:" 為什麼搖晃飛機?"" 我沒動啊。" 機務回答。徐虎走到尾部,看到機油正順著噴口流下來。他趕緊報告值班師長。戰鬥機發生險情,在部隊可是天大的事。

事後檢查發現,應是發動機裡一個極小的軸承齒輪在起飛滑行時被打碎瞭。經過推算,如果徐虎的反應時間再長一些,兩秒鐘後,戰鬥機就會升空,那時,它將遭遇發動機空中停車,而機場外面就是居民區,後果不可想象。

" 反應快不是吹的,都是下意識的動作。" 徐虎說,這也來自平時嚴格的流程訓練。

徐虎因此榮立空軍一等功。三個月後,妻子才從鄰居口中得知立功一事,問他:" 到底因為啥事啊?"

" 就收瞭下油門。" 徐虎輕描淡寫地回答,東北口音裡透著二人轉的喜感。妻子後來還是在傢屬區的宣傳欄上得知瞭事情的真相。

中外學員 4 米高墻上合影。

" 逃跑?以後還咋在這行‘混’,跟他拼瞭 "

10 月 17 日,一場 " 金頭盔 " 反思總結會在團會議室裡召開。

與想象的正襟危坐的軍隊會議不同,飛行員們圍在一個白板周圍,有的坐著,有的依著窗子,還有的背著手站著,大傢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爭論起來。

他們討論的是一個月前的 " 金頭盔 " 比武。在 2014 年的 " 金頭盔 " 比武中,湯崢所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團隊打敗瞭全空軍知名的王牌飛行團,取得團體第一,榮獲 " 空戰優勝單位 " 稱號。

湯崢負責將此次空戰比武中出現的問題逐一列在黑板上。

二大隊長先開腔:" 如何防范違規,提高飛行員安全意識,把這個寫上。"

湯崢轉過頭:" 是這個意思,但你這是套話啊。咱們最好來點‘幹貨’。"

在許多人看來," 金頭盔 " 自由空戰,與 80 後空軍飛行員天然切合:自主、個性、創新、榮譽。這也正是 80 後一代人的氣質。

湯錚的感覺更加直觀。此前,飛行員訓練大多中規中矩,隻是按要求訓練大綱上規定的科目。湯崢原來駕機一般隻會盯著儀表,狀態把握不準就找參照物。" 金頭盔 " 誕生後," 操作飛行用的是心。" 湯崢說。

最明顯的是戰術選擇。年輕人傾向於主動進攻,直拿 3 分;而年長的飛行員則強調,立足防守,伺機拿分。雙機配合,老同志堅持兩機保持 15 公裡距離,便於相互支援,以湯崢為代表的 80 後則建議距離拉到 20 公裡,前機誘敵,後機攻擊。

" 戰術上沒有誰對誰錯,你跟團長爭個臉紅脖子粗反而說明你有想法。" 徐虎說," 但飛行員這個工作,最能體現飛行員的個性。有的人就適合進攻,有的人就擅長防守。飛時間長瞭,戰鬥機就有瞭飛行員的思想。"

今年的 " 金頭盔 " 比武,湯崢是第一次正式參賽。決戰中,他的對手是第一屆 " 金頭盔 " 獲得者,駕駛蘇 -30 戰鬥機,無論個人經驗還是裝備性能,他預先判斷,都優於他。

本來,湯崢制定的是 " 逃跑 " 戰術:進入 " 敵 " 機打擊范圍後,先回轉誘敵,再伺機偷襲,力爭首發命中。可機艙蓋剛一關上,他就改瞭主意。" 要是逃跑瞭,以後還咋在這行‘混’,跟他拼瞭。"

起飛後,湯崢一直與對方纏鬥,試圖趁機咬其尾後,可蘇 -30 盤旋半徑短,難以得逞。在相距 15 公裡時,湯崢做瞭一個 90 度機動,從高處俯沖,和對方打瞭一個對頭,他打出一彈命中,但對手打出的兩彈命中。第二次對頭時,兩人都未擊中對方。以一分之差,湯崢成為第二名,被評為 " 空戰優秀飛行員 "。

他的對手南空某團副團長顏鋒事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雖然隻有一分之差,但贏得也不輕松,這樣的對手值得尊敬。"

特級飛行員、副團長張劍武是會議室裡唯一的 70 後。他在不大的會議室裡來回踱著步子,似乎憋瞭一肚子話。

在 " 金頭盔 " 團體比武中,他與湯崢搭檔,代表部隊上陣第二場比賽。第一場比賽,他們輸瞭,討論第二場戰術時,有人建議模仿其他團,爭取首攻命中,先拿 3 分,然後 " 逃跑 "。但大傢都不接受這種戰術," 這樣贏瞭,也不光彩 "。最終,張、湯組合,采取的仍是連續進攻戰術,最終贏下比賽,獲得團體第一。

但張劍武認為分數並不重要。

" 應該努力提高評估系統的效率和權威。" 他邊踱步邊發言," 評估規則和系統,應該更加貼近實戰,更加科學、客觀、準確。比武目的主要是讓飛行員發現不足,總是盯著那一兩分,沒啥意思。"

湯崢也提瞭自己的意見:" 可以考慮把‘回合制’改為‘擊落制’,第一回合都中彈瞭,還怎麼打第二回合?"

會議的氣氛遠比內容輕松。飛行員們隨便出入走動,時不時說兩句笑話,互相開開玩笑。從早上一直開到中午,白板上已經寫滿瞭大傢提出的問題。

34 歲的團長張昊,也是 80 後。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次反思會的另一個目的,是對一年來的飛行訓練得失進行檢討式總結,從中找出規律性問題,以便指導和改進下一步的訓練。比如,為瞭使戰機性能最大化,團裡專門請來飛機、火控設計專傢,指導飛行員空戰訓練,開發出一些不為常人註意的作戰性能,再經過研究和飛行實驗,最終形成一系列既符合個人空戰風格又兼顧團隊戰術協同的戰術方案。

他認為,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正是 80 後一代飛行員的特質。他們團隊的 80 後飛行員,訂閱瞭國外全英文飛行雜志,時刻關註著國外空軍的變化。

而這一代人需要的,是一個更寬松的制度環境,更開放的訓練平臺。正如 " 金頭盔 " 比武。" 它就像 NBA 一樣,隻要建立起公平客觀的競賽機制,高手就會源源不斷湧現。" 張昊說。

外國學員演示自己國傢的持手槍動作。

更加開放的 90 後

2014 年 10 月 19 日,長春空軍航空大學。中國空軍第二屆國際學員周正式開幕。參加者,是正在成長中的國內外 90 後飛行學員。70 名中外學員混編成一個模擬學員隊,在一周時間裡同吃同住,自主管理。

20 歲的郭明震是模擬學員隊隊長。初中時就到新加坡做過國際交換生的他,更容易與國際學員打成一片。他是 2012 年入學的第 54 期學員。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比民航招飛錄取分數線高出一百多分。" 所以覺得沒有挑戰。" 郭明震說,他曾算過,若當民航飛行員,40 歲前可以身傢千萬,但 " 天天平著飛,哪有戰鬥機刺激 "。

在來自大連的 53 期學員王瀟雨眼中,90 後飛行學員的動機更單純,不為待遇,不為面子,選擇空軍僅僅由於愛好。" 我就是喜歡脫離地面,享受在六自由度中的感覺。" 他說。

這種變化在空軍航空大學招生數據中得到佐證。以 2012 年為例,報考航空大學的優質生源數量比上一年增加近萬人,高考平均成績比上一年提高 17 分,一本線比例高達 73%。因此,2013 年,經教育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批準,航空大學招生錄取劃線由二類本科調整為一類本科。" 近幾年的學生,文化基礎課摸底成績、心理品質測評成績也明顯逐漸提高。" 張偉岸說。

為瞭進一步貼近空軍建設需要,也為瞭加強飛行學員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2011 年起,航空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從當年入學的 800 多名學員中,篩選出 32 人,赴清華學習三年,第四年返校,畢業時頒發兩個大學的學歷和學位證書。

王瀟雨就是其中之一。在清華,王瀟雨們要像在軍校一樣早上準時起床、出操、查內務,晚上定時熄燈就寢。每周上三節體育課,每節長達 2 小時,按訓練計劃,每周單日練體能操,雙日練軍事操。與在本校相比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清華不用穿軍裝,不需列隊去上課。

因興趣而做的選擇,帶來最直觀的變化是,90 後飛行學員凡事喜歡刨根問底。

體驗飛行前,教員告訴郭明震:做橫滾動作時要蹬一下舵。

" 為什麼呢?" 郭明震問。

教員愣住瞭,半天才回答:" 我師傅就是這麼教我的。你回去問問航理教員。"

飛行教官張凡生於 1989 年,與多數學員隻相差四五歲,但他覺得已是兩代人。" 他們更有想法,也更勇於表達。"

每次上機前,都有學員和張凡商量:在規定動作之外,能否提前學習體驗一兩個新動作。在張凡那代人學習飛行時,這完全不能想象," 教官說啥就是啥 "。不過,隻要學員身體和技術條件允許,張凡如今也會盡力滿足。

郭明震把自己這代飛行學員特點歸結為,動腦子,不死板,愛耍點 " 小聰明 "。

學校規定不能用電子產品,初衷是防止泄密。學員們變通地問:那用不能上網的平板電腦可以嗎?學校規定:禁止使用 3G 手機。當場就有學員提出:" 那用 4G 的。" 校方哭笑不得,隻得將禁止規定改寫為 " 禁止用 3G 及以上手機 "。

一次掃雪任務,原本掃雪的步驟是先用木板掃開,再拿推雪板清理,但郭明震把程序顛倒瞭一下,發現既省時又省力。" 為什麼不變通呢?目的不就是把雪掃幹凈嗎?"

然而,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80 後的 " 自我 " 有時尚可調和,90 後 " 愛誰誰 " 的勁頭有時的確讓學校老師有些無所適從。

在一場媒體活動中,王瀟雨被安排發言。聽瞭前面幾名學員的發言,他覺得與自己的講稿內容有些重復,便自作主張,放棄審定的發言稿,即興演講瞭 10 分鐘。

在軍隊,這是一種極為冒險的舉動,王瀟雨卻若無其事。" 我講的都是八一飛行表演隊的真實故事,充滿正能量。"

另一次公開活動,清華班與本部學員交流經驗。一名本部學員問:" 你們在清華上課會睡覺嗎?" 有的清華班學員回答 " 不會 "。活動主持人王瀟雨抄起話筒:" 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在課上的睡眠質量很好。"800 名學員笑成一片。王瀟雨特意掃瞭一眼觀眾席第一排。" 所有領導的臉瞬間全黑瞭。"

但 90 後有 90 後的處世智慧。

一位外國學員向模擬學員隊隊長郭明震提出:不想打掃宿舍衛生,覺得沒有受到尊重。郭明震幹脆利落地回答:"Order is the first. (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

這位學員打掃瞭衛生後,郭明震當晚就將一面象征先進的流動紅旗掛在瞭他的宿舍門口。外籍學員喜出望外,打掃衛生成為他剩餘幾天裡最積極的工作。

郭明震的區隊長是一名加拿大學員,看到郭明震每天疲於奔命的樣子,好奇地問:" 郭,為什麼你的命令來自那麼多人,你不煩惱嗎?"" 不過你的命令隻會來自我一個人,你保證完成即可。" 郭明震笑笑回答。

不過,數天之後,中方的 90 後們也有瞭危機感。同齡的外軍學員聰明活躍,知識更為淵博,專業素養毫不遜色,有的居然能說地道中文。郭明震用中文喊 " 稍息、立正 " 等口令。僅一次之後,國際學員們就都正確理解掌握瞭。另一位中國學員代琪則發現瞭視野上的差距。" 我們的關註點仍局限在飛行領域,比如我,連奧巴馬連任我都不知道。" 他自責道。

但在外籍學員眼中,中國學員敬業、刻苦、守紀,有擔當精神。" 這改變瞭我對中國空軍的印象。" 加拿大皇傢軍事學院學員丹尼爾 · 克魯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瞭自信和開放。"

(張力對本文亦有貢獻)

值班編輯:寒冰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