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 5 月,病勢沉重的毛澤東在考慮國防建設時,特別感到應加強海軍的建設。他出席生前最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時,鄭重地對海軍第一政委蘇振華說:" 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 當時,毛主席又伸出小拇指說:" 我們海軍隻有這樣大。"
為迎接 " 八一 ",紀念建軍 90 周年,《北京青年報》刊出 " 再造軍魂 " 系列長篇報道。7 月 29 日,微信公眾號 " 政知見 " 將其中一篇縮編發佈,觀察者網轉載如下:
(原文作者徐焰,系國防大學專業技術二級教授,少將)
人民解放軍是從陸地戰場誕生和發展壯大的,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追擊逃敵時又迫切地感到沒有海軍就難以解放臺灣,新生共和國的萬裡海疆也無法防衛。
於是,一批人稱 " 旱鴨子 " 的解放軍指戰員開始接收和學習操作破舊艦船,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創建海軍。
" 你這個海軍司令還跟我借船啊?"
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南京當天,中央軍委決定利用國民黨江防第二艦隊起義的艦艇,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華東海軍,國民黨軍隨即出動飛機將起義艦艇紛紛炸沉。被任命耿華東海軍司令員的張愛萍對此就感嘆說:" 我名為海軍司令,實際卻是‘空軍司令’ ",意思是手下空空如也。
新中國成立後不到半個月,毛澤東就在北京召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強調指出:" 我們把海軍搞起來,就不怕帝國主義欺負瞭。再說,我們要解放臺灣,也要有海軍。海軍一定要搞,沒有海軍不行。"
不久,蕭勁光調配幹部,在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部的基礎上建立瞭海軍領導機構,不過此時隻有在修船廠內找到或接收到起義的少量殘破艦艇。蕭勁光要到重要軍港威海視察時,想上劉公島還要向當地漁民租用手搖的小船。漁民在搖船時就說:" 你這個海軍司令還跟我借船啊?" 聽到此話的這位海軍首任司令員心中很受刺激,登上碼頭以後就語氣沉重地對身邊的隨行人員說:" 記下來—— 1950 年 3 月 17 日,海軍司令蕭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1950 年萬山海戰時,解放號炮艇向敵艦隊群發起攻擊(油畫《垃圾尾島海戰》)
1950 年夏天,作為南海艦隊前身的廣東江防部隊為打通廣州經珠江口出海的通道,向國民黨海軍盤據的萬山群島發起進攻。人民海軍在廣東的艦隻噸位不足國民黨海軍的十分之一,有的還是木殼船,卻敢於在海戰中靠近鋼鐵的敵艦用沖鋒槍掃射,跳過去抓俘虜並擒敵艦,取得瞭以小打大、解放萬山群島的成就。將陸軍近戰拼搏的打法用於海戰,是那個特定條件下的產物,然而人民海軍最早一代人那種英勇精神,卻是值得永久傳揚的。
毛澤東長江轉舵輪
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等領導人就積極向國外購買海軍裝備和技術。1950 年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時,談妥瞭 3 億美元的貸款,馬上決定把其中的一半給海軍買裝備。隻是因隨後朝鮮戰爭爆發,新中國集中財力建設空軍,海軍建設隻能在缺少經費和技術力量的情況下艱難起步。國內無錢外購軍艦,就生產小炮艇,並打撈起一些沉沒的艦隻予以修復。
武器裝備未到時,解放軍海軍又以培養人才先行。於是,在列寧格勒的涅瓦河畔有瞭一批新中國的海軍留學生,在旅順口蘇聯海軍潛艇基地裡也有瞭大批中國實習學員。許多參加過萬裡長征,在陸戰場上身經百戰的老將,此時都以初入校的學生和普通一兵的身份,從頭開始學習海軍專業技術。
1953 年 2 月,毛澤東在武漢登上軍艦,輪流乘坐 " 長江 "、" 洛陽 " 這兩艘各重 1000 多噸的護衛艦,順長江下駛南京,在艦上的三天四夜裡視察瞭大小炮位、雷達室、駕駛室。這位共和國航船的舵手還親自握住軍艦的舵輪,按照艦長的介紹轉動瞭幾下,同時風趣地說:" 看,我今天也學習海軍技術瞭。"
1953 年,毛主席與身著 50 式海軍艦艇部隊冬季呢服的 " 洛陽 " 艦官兵交談
在長江內乘坐軍艦時,毛主席為海軍寫下瞭著名的題詞—— " 為瞭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此時,國傢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開始,人民海軍建設的藍圖也同時構畫出來。
" 小艇打大艦 "
自 1953 年起,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有計劃地全面展開,海軍建設也伴隨著國傢造船工業的發展起步。此時美國對華構成瞭最大的威脅,其世界上最強的艦隊和造船能力是任何國傢無法與之相比的,中國新建的海軍在戰時不可能對等與之交鋒,隻能采取 " 以小搏大 " 的不對稱打法。於是,海軍黨委經過研究和中央批準,提出瞭概括為 " 空、潛、快 " 為重點的海軍建設方針,即 " 以發展魚雷快艇、潛水艇和水魚雷轟炸機為海軍建設重點 "。
根據這一建設方針,解放軍海軍在建立的 20 多年間沒有發展 2000 噸以上作戰艦隻,而重點建造小噸位的魚雷艇、導彈快艇和潛水艇。這些小型艦艇難以出航風浪大的遠洋,隻適合在近海作戰,有時還是在江河入海口的黃水區活動,因此許多人將那時的新中國海軍稱為 " 黃水海軍 "。此時海軍執行的戰略任務,隻能是近岸防禦和近海防禦。事實證明,隻要能充分發揮本身優勢," 小艇打大艦 " 的戰法也是能夠發揮威力的。
1954 年秋冬之季,解放軍展開瞭解放浙江東部群島的作戰,美國海軍掩護國民黨軍艦隻實施瞭攔阻作戰。解放軍在缺少大艦參戰時,先以飛機炸沉炸傷敵軍多艘艦艇,11 月 14 日又出動 6 艘排水量僅 15 噸的小型魚雷艇,在夜間擊沉國民黨海軍主力艦隻之一——排水量 1430 噸的 " 太平 " 號。解放軍魚雷艇部隊取得這一首戰勝利後,又接連擊沉 " 洞庭 " 號等軍艦,使國民黨軍的大中型軍艦在夜間不敢靠近大陸沿海,白天活動又往往遭受空中打擊,解放軍就此奪取瞭一江山島作戰的制海權,為登陸創造瞭有利條件。
1958 年 8 月解放軍炮擊封鎖金門時,海軍又以魚雷艇為主的小型艇隊參戰,主要在視線不良的夜間出擊,一再擊沉擊傷國民黨軍大型運輸艦和登陸艦,配合地面炮兵切斷瞭對金門守敵的補給。在 1965 年的兩次海戰中,解放軍海軍的護衛艇和魚雷艇配合作戰,又取得擊沉臺灣方面軍艦 3 艘、擊傷 1 艘的戰果,使其不得不停止襲擾竄犯大陸沿海地區的行動。
一舉收復西沙三島
隨著新中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和引進蘇聯的技術,國內造船造艦能力在上世紀 50 年代有瞭快速發展,已能建造上萬噸的貨輪。1956 年國產第一艘千噸級護衛艦 " 成都 " 號下水,1957 年國內建造的第一艘潛艇服役,隨後又開始仿制蘇聯的反艦導彈。自 1960 年以後,由於蘇聯停止對華提供軍事裝備和相應技術,我國艦船制造工業遇到極大困難,此後完全靠自己探索前進。
1974 年 1 月,當南越偽政權的海軍在中國的西沙群島挑釁時,解放軍力量還比較弱的南海艦隊又采取瞭 " 小艇打大艦 " 的方式,以獵潛艇、掃雷艇打擊噸位 4 倍於己的敵艦,靠近距離開火射擊甚至是接舷投手榴彈的方式,打敗瞭南越海軍並擊沉其軍艦 1 艘。西沙海戰獲勝後,陸軍又在空軍和海軍掩護下,乘海輪一舉收復瞭西沙三島,取得瞭保衛我國海洋權益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
1975 年 5 月,病勢沉重的毛澤東在考慮國防建設時,特別感到應加強海軍的建設。他出席生前最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就鄭重地對海軍第一政委蘇振華說:" 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 這位願意用手勢來做形容的領袖又伸出小拇指說:" 我們海軍隻有這樣大。"
為爭取解決臺灣問題,海軍迅速制定瞭一個建造大量軍艦(包括較多中型戰艦)的規劃,兩周後,毛澤東就在建設規劃的報告上批示:" 努力奮鬥,十年達到目標。" 這十個字成為毛澤東留給人民海軍的最後囑托。
從 " 忍耐 " 期到大發展時期
1980 年 5 月,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海軍部隊擔負瞭赴火箭濺落點打撈運載艙的任務。一支由導彈驅逐艦、遠洋救生船、遠洋綜合補給船、遠洋科學考察船等 18 艘艦船組成的海軍特混編隊穿破第一、第二島鏈,跨過赤道,進入南太平洋,其中就包括 6 艘導彈驅逐艦。這次中國航海編隊在太平洋腹地航行 30 多天,勝利地完成保障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即洲際導彈的發射試驗任務。
《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表現瞭上世紀 80 年代解放軍以潛艇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的情景(油畫秦文清)
國傢海洋觀念的增強,推動著中國海軍 " 走出去 ",由傳統的保衛大陸的 " 海防 " 觀發展到 " 海權 " 觀。1984 年我國開始瞭南極考察,既是為瞭和平利用南極,也是表現國傢的科技和海軍力量。當時海軍一艘遠洋救生船參加瞭我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由青島起錨航程 1 萬多海裡到達南極。又經過海軍官兵和建站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1985 年在南極終於建成瞭我國第一個科學考察基地。
上世紀 80 年代,為保障國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費大幅壓縮。在海軍缺少經費訂購軍艦的情況下,國內造船業采取瞭大量出口護衛艦、導彈艇等裝備以創匯的方式,既提高瞭造艦水平,又積累瞭科研資金。這不僅走出瞭一條 " 以民養軍 " 的國防工業發展的新道路,也為後來達到厚積勃發奠定瞭重要基礎。
在全軍處於 " 忍耐 " 期的情況下,人民海軍仍有所作為。1988 年中國艦艇進入南沙群島,在六個重要礁盤上設立考察站,並通過一場激烈的鬥爭站住瞭腳,為有效在南海行使主權和下一步經略開發建立瞭重要的戰略支點。筆者曾采訪過最早到南沙礁石上建立 " 高腳屋 " 的官兵,他們說那時隻能住茫茫大海中的礁石上臨時架起的竹棚子裡,晚間伴隨著波浪搖擺如同小孩坐搖籃,遇到大風又極其危險。他們進駐並堅守在這種惡劣艱險的環境中有幾年之久,不僅是靠繼承瞭老一代人民海軍的光榮傳統,也在於他們開拓瞭視野,看到那片蔚藍的海洋國土的重要性。
進入 21 世紀後,我國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已經能夠為國防建設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撐和技術保障,軍隊結束瞭 " 忍耐 " 期,海軍建設又進入瞭一個空前的大發展時期。自 2003 年以後中國新型驅逐艦一再下水,自 2006 年以後又連續下水萬噸級的大型兩棲艦。更令國人興奮的是,2012 年 9 月 25 日中國改建而成的第一艘航母 " 遼寧 " 號交付海軍,同年 11 月 23 日又實現瞭國產殲 -15 艦載機首次在艦上成功起降。2017 年 4 月 26 日,第一艘全國產的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下水並舉行瞭隆重的儀式。
2008 年 12 月,中國首次派出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這是人民海軍首次赴海外維護國傢戰略利益,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而且這一護航至今已持續瞭近九年。中國的航母戰鬥群也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其他戰鬥艦艇編隊也不斷在印度洋巡航,最後又通過大西洋進入波羅的海同俄羅斯海軍舉行聯合演習。
" 政知局 " 編者註:為迎接 " 八一 " 的到來,紀念建軍 90 周年,政知見的東傢北京青年報以每天兩個整版的規模推出 " 再造軍魂 " 系列報道,敬請關註。本篇是其中之一,關註海軍發展。因原文篇幅較長,經過重新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