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兩岸政治經濟的主動權都在大陸

08-29

臺灣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專任副教授曹瑞泰 ( 圖片來源:中評社 )

【環球網綜合報道】針對臺灣企業面臨 " 衰退困境 ",大型企業變成中型企業,中型企業縮小變成小型企業,臺灣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專任副教授曹瑞泰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表示,臺當局要做的是就是替廠商搭建平臺,為企業通往市場造橋鋪路,好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 FTA ) 、或松綁過度的管制。當然,蔡英文當局的思維也要改變,不能局限於意識形態、滿足支持者想法,應該以宏觀整體戰略來思考。

曹瑞泰表示,蔡當局要改善經濟,要做就是建立平臺與橋梁,不過從兩岸關系來看,由於服貿目前還卡住,經濟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善,兩岸經濟不會更好,也不用寄望會有進一步發展。

他說,現在兩岸關系,無論是政治、或經濟,主動權均在中國大陸,不在蔡政府手上,大陸想給臺灣青年創業環境,就提供臺灣青年眾多優質創業條件 ; 不想買臺灣農產,臺灣的虱目魚與香蕉就生產過剩 ; 停掉貨運 " 小三通 "、關稅優惠,臺商的競爭力就暴跌,就是因為失去瞭 ECFA、沒瞭服貿、兩岸溝通的機制也斷線,連協商的機會都沒有。加上臺灣還是意識形態主導,蔡政府管太多,橋梁又沒有搭好,企業自然面臨考驗與困境。

曹瑞泰舉例,蔡英文當局或許會認為,不要對中國大陸經濟太過依賴,應該分攤風險,可以發展臺日關系或者臺美關系,不過光看臺日逆差嚴重,日本賺臺灣錢相當可觀,結果日本有特別給予臺灣自由貿易協定 ( FTA ) 等優惠嗎?

他說,若依據蔡當局的思維,基於 " 臺日友好關系 "、或 " 國傢 " 發展的共同利益與需求,臺日應該結合成為一體,一起對抗中國。但若根據這個邏輯,日本應該協助臺灣、打開市場歡迎臺灣,甚至為臺灣在日本開設臺灣專區,結果迄今仍沒有看到具體友善方案,還不斷要求臺灣多開放日本食品輸入臺灣,多賺臺灣的錢。

曹瑞泰解釋,臺日經貿發展不對等,這不是廠商可以解決,這是政府要解決,尤其政府的態度更是關鍵,好比日本在緬甸等東南亞國傢設立工業園區,臺當局的相關單位還協助日本在臺舉行類似招商說明會,雖以 " 臺日搭橋 " 為名,但若站在臺灣整體利益的立場而言,卻是非常不恰當的作法。

他分析,基於少數人的主張與利益,好比維系 " 臺獨 " 理念或是民進黨本身政黨利益,以及基於臺灣整體老百姓利益來考量,這是兩個命題,戰略思維是完全不一樣。

曹瑞泰稱,蔡當局沒有幫企業對外搭橋,已經看出困境,事實上,企業在臺灣發展還面臨水電能源的不穩定與缺乏,要知道,現在全世界對臺灣最感興趣,就是對臺銷售大型天然氣發電機組,搶奪這個市場,因為自從蔡當局上臺,臺灣的大型企業整天擔心,哪天突然斷停電,損失慘重,無不設法想自己發電來備用 ; 加上 " 一例一休 " 增加成本,也把企業綁死。如此這般,臺灣企業的經濟規模自然縮小,就算接單,也要海外生產,因為現階段臺灣能源的風險太大、因為臺灣沒有簽訂 FTA,銷售到海外市場,高關稅、高負擔,利潤被吃掉。

曹瑞泰呼籲蔡當局,要改變產業結構,首先要改變思維,不能用當初為瞭拼執政、打天下的口號,來治理臺灣,若如此臺灣經濟不可能有機會改善。想想日本安倍政府,考慮的是整體國傢戰略,蔡當局可惜還是意識形態掛帥、還是基於自己少數人的利益,特別是 " 獨派 " 或民進黨一黨的想法,若考量整體產業發展、臺灣整體發展,經濟發展策略,就不會是這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