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裁軍,不是簡單的大裁員,而是結構的大調整。這個象征性的 " 一 ",是為瞭勝利一無所惜的 " 一 ",是聽從號令萬眾一心的 " 一 "。如果非要用數字來標定它的分量,那應該是一支軍隊、一個國傢、一個民族。請關註今日《解放軍報》" 紀念建軍 90 周年特刊 " 的報道——
你是否讀懂瞭這個 " 一 "
■李學勇
這是一張經典照片,一張許多人非常熟悉的老照片。拍攝時間是 1985 年 6 月 4 日,地點是軍委擴大會議會場。照片中的老人立起一根手指,代表著 100 萬——裁軍 100 萬。
100 萬的背後,有更精確的數字:當時的三總部機關人員,總參減少 60%,總政減少 30%,總後減少 52%;撤並部分大軍區,由原來的 11 個軍區調整為 7 個;減少軍級單位 31 個,師、團級單位 4054 個。
部隊的人都知道,尤其是經歷過那次百萬大裁軍的官兵更知道,數字的背後是千軍萬馬,是百千營盤,還有,千傢萬戶。
是的,這就是一根手指的分量。但其實,還不止於此。
題圖右後圖:李曉傑攝(拼版圖片)
早在 1978 年 5 月 13 日,7 年後立起這根手指的鄧小平同志和總參領導談話時就指出:我們軍隊的狀況,還是 1975 年講的,5 個字:腫、散、驕、奢、惰。
以 " 消腫 " 為突破口,大刀闊斧裁減員額、大力推進精兵之路就此展開——
1980 年 3 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集中討論軍隊精簡整編。
1980 年至 1981 年,軍隊裁並各級機關重疊機構,撤銷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1982 年至 1983 年,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領導機關改為總參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軍建制;鐵道兵並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
經過一系列精簡整編,我軍員額從 1975 年前高峰時的 600 多萬,減到 1985 年的 400 萬,為百萬大裁軍奠定瞭基礎。可見,1985 年 6 月 4 日的軍委擴大會議上,這根手指的立起並非突然,其背後的數字又何止百萬?
事實上,這根手指的分量遠非數字可以標識,因為它代表的絕不僅是數量的精減,更是質量的躍升。大裁軍,不是簡單的大裁員,而是結構的大調整。人們看到,陸軍航空兵部隊、海軍艦載機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誕生,預備役部隊成立,集團軍組建,特種兵比例提升等等。這根手指立起的,是一支軍隊的大變革。
自古以來,一支軍隊的變革往往影響一個國傢的興亡、一個民族的盛衰。
公元前 307 年的趙國,年輕的國君趙雍帶領他的一幹大臣接連在邊境巡視。回到國都,一個消息爆出,國君帶頭穿上胡人的衣服,而且要在軍中推廣。這在中原列國掀起軒然大波:蠻夷豈能模仿?趙雍親往反對派領袖公子成府上勸說,力陳寬袍大袖、笨重戰車的拙劣,終於克服重重阻力,改革軍服、改革戰法。接下來的 11 年,趙國四戰四勝滅掉心腹之患中山國,馴服林胡、樓煩兩大蠻族,成為戰國後期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2300 多年前胡服騎射這一歷史典故,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歷史啟迪:一支軍隊的變革助推著一個國傢的振興。
近代以來尤其如此。反觀鴉片戰爭以後百年間的中國,無論是 " 劍 " 不如人、" 劍法 " 不如人,還是 " 劍氣 " 不如人,總之是軍力不如人,軍隊觀念陳舊、體制僵化、老氣橫秋。即便改革,也是修修補補、三心二意、局部而不徹底,拖累得國傢任人宰割、人民任人欺凌。
鬥轉星移。如今,古老的中華民族走到瞭一個大變革、大調整的歷史關口,面臨著前所未有之大機遇、大挑戰。國際力量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綜合國力競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世界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國際體系加速演變、深刻調整,幾個西方國傢湊在一起就能決定世界大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國際競爭的 " 叢林法則 " 卻未改變,我國安全環境更加復雜,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道路崎嶇不平。就在這樣一個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大歷史節點上,人民軍隊開始瞭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進行著浴火重生的變革重塑。
什麼是時代?這就是時代。什麼是使命?這就是使命。重大的使命無一不來自偉大時代的召喚,軍隊的改革與國傢的崛起、民族的復興緊密相連。
本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群體、哪個職業像軍人這樣與國傢、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因此,軍人始終是使命感最強的一群人。他們的眼裡有國傢、有民族,也有危機、有憂患,還有敵人、有戰鬥。正因此,人們看到,每當重大改革來臨的時候,一聲令下,三軍齊動,自上而下,雷厲風行。
1985 年百萬大裁軍開始之際,軍委領導找時任昆明軍區政委謝振華談話,征詢合並整編後的成都軍區主要領導人選,謝振華秉公推薦他人。軍委領導又征詢謝振華是否願意去另一個大單位工作。從當時情況看,很快將恢復軍銜制,留任大軍區正職的開國將軍,應會被授上將軍銜。謝振華對此非常清楚,但他表態:" 我願意把位子讓給較年輕的同志,對我的工作就不要再考慮瞭。我願回去與大傢共同努力,完成昆明軍區最後一段光榮的歷史使命。"9 月 1 日," 昆明軍區善後辦公室 " 正式掛牌。在謝振華的帶領下,善後工作圓滿完成,而他也與上將軍銜失之交臂。
今天,從將軍到士兵,這樣的故事仍在延續。在真正的軍人看來,與肩負的重大使命相比,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舍棄?
今天,當我們再次凝望這張照片,再次凝視這根手指,它立起的是一個標準,指明的是一個方向。這個象征性的 " 一 ",是為瞭勝利一無所惜的 " 一 ",是聽從號令萬眾一心的 " 一 "。如果非要用數字來標定它的分量,那應該是一支軍隊、一個國傢、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