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號 " 中國空軍網 "(ID:kj81cn)1 月 26 日消息," 博士夫妻 " 孫宏偉、劉艷慧,是中央宣傳部 " 傢國情邊防行 " 主題采訪活動的重大典型。2014 年,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空軍報等軍內外多傢媒體先後對他們的事跡進行瞭采訪報道,在軍內外引起瞭較好的反響。
有人說,典型有時代性,終會湮沒於歷史的洪流。當聚光燈不再聚焦、當逐漸從電視畫面中淡出、當報刊上不再出現自己的名字,是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還是奮發有為,再創新的輝煌?!" 博士夫妻 " 的話給出瞭響亮的回答," 茍利國傢生死以,軍人最大的奉獻是打贏 "。
多年來,這對夫妻始終紮根基層,苦練劍法,用實際行動守衛著祖國的空天安全。
雙劍合璧:齊心再造 " 戰勝之刃 "
"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 " 多年來,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這句話在 " 博士夫妻 " 孫宏偉、劉艷慧的腦海裡始終有著深深的烙印。
2017 年年底,夫妻倆參加空軍某型導彈部隊技術骨幹專業理論考核,二人分獲各自專業考核第一名,同時將總評成績冠亞軍收入囊中。這件事就像一塊石頭扔進瞭水裡,在廣大官兵中激起陣陣漣漪,再次成為瞭大傢爭相學習的榜樣。
多年來,夫妻二人無怨無悔紮根邊陲,愛情學業比翼齊飛,立足崗位勤奮學習,勇於實踐增長本事,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青春和才智,不斷創造著佳績,享受著人生出彩的樂趣。
鑄劍:打鐵必須自身硬
" 現在幹工作明顯比以前有底氣。" 一次裝備維修結束,孫宏偉邊收拾工具箱邊和筆者交流,自信完全寫在瞭臉上。
" 記得剛到基層那會兒,可是鬧瞭不少笑話…… " 孫宏偉打開話匣子," 那天,營裡組織應急演練,安排我任引導技師,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雖然勉強能勝任本職工作,但與老士官和老技師相比,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雖然學歷不高,但他們神情鎮定、嫻熟操作給孫宏偉留下瞭深刻印象。
共同學習
" 高學歷不等於高能力!" 劉艷慧的一句話像當頭一棒,讓彼此的心為之一震。為瞭盡快勝任本職工作,他們虛心向戰士技師學習、真誠向高工請教。白天刻苦進行新裝備操作訓練,晚上堅持自學兵器理論,就連偶爾回傢,經常是帶著問題相互探討。
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妻倆相互鼓勵,攜手奮進,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他們紮根邊陲,潛心鉆研的先進事跡也在那個時候得到瞭充分肯定,先後被 11 傢軍內外媒體進行跟蹤采訪報道。
" 打鐵必須自身硬 "。" 黃沙滿天飛,風吹石頭跑 ",條件的艱苦更能磨練人的意志。當聚光燈不再聚焦、當逐漸從電視畫面中淡出、當報刊上不再出現名字,他們依然做最真實的自己,淡泊名利,錘煉過硬本領。
檢修裝備
去年,部隊攜帶某新型裝備赴空軍某基地遂行實彈打靶任務。打靶前一天,部隊進行機動轉移訓練。兵器經過多次撤收架設後,指控車檢查計算機出現 " 故障報紅 "。打靶在即,臨戰故障讓大傢很是著急。
" 我來!" 孫宏偉自告奮勇。憑借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平時經驗的積累,他迅速判斷出天線收發車高頻箱本振故障,並帶領大傢拆卸兵器,尋找故障點,更換元器件。不到兩個小時,開機試驗,兵器運轉良好,故障順利排除,在場官兵紛紛向孫博士豎起瞭大拇指。
相比孫宏偉,在官兵們眼中," 博士劉艷慧早晚得走,這裡留不住。" 但作為技術保障大隊唯一的女性,她巾幗不讓須眉,與丈夫一道齊頭並進。裝備維修保障需要爬高上下,但她從不因自己是高學歷或女同志而搞特殊,相反和男同志一樣,時常活躍在裝備保障的第一線。
劉艷慧常對人說," 兵器就是我的寶貝,我喜歡和它在一起 "。這麼多年過去瞭,劉博士不僅沒走,反而更加堅定瞭紮根基層的信心和決心。有一次,劉艷慧接到空軍某大學電話,問他們願不願意調過去。劉博士在電話裡說:" 農民種地,工人做工,我作為一名技師,保障兵器性能是我的本職,排除兵器故障是服務戰鬥力最直接的體現,職責光榮而驕傲。"
磨劍:寶劍鋒從磨礪出
一個人無論多優秀,都不可能超越歷史,更不能停留在已經逝去的歷史中不能自拔,否則,你所處的時代便要懲罰你。不久前的一次體系對抗訓練,讓 " 博士夫妻 " 栽瞭跟頭。
那天,部隊根據任務需求緊急機動至某靶場參加體系對抗演習,孫宏偉主要負責制導站技術保障。第一波次對抗演練結束,部隊進行短暫休整,孫宏偉在對制導站進行功能檢查時,突然發現制導站探測發射機無法正常加高壓,遂立即進行排查,發現某部件預調器指示燈報紅。
然而,故障還在排除,第二波次對抗已經開始。雖然及時更換瞭備件,但還是在關鍵時刻掉瞭鏈子,藍軍的突擊編隊像天女散花一樣,多路分開,直接奔向我方攔截目標,專找我方火力空隙,直搗我方縱深,這一仗打得非常被動。
" 說是演習其實就是真刀真槍地幹!先前的本事跟不上裝備轉型需要。" 孫博士心裡明白," 戰鬥的技能還需要戰場來檢驗。" 對於夫妻倆而言,每一次失利都是一次磨礪的機遇,每一次機遇都是挑戰。
集體攻關
去年 4 月 18 日,新旅剛剛組建,便面臨遂行大項軍事任務。來不及多想,部隊已緊急機動至西北戈壁,旅長劉德安感嘆," 我是直到導彈捅瞭出去,才跑到指控車上見到瞭我的營長。" 而彈起靶落的那一刻,營長孫健心裡明白,這夫妻倆功不可沒。
孫營長說的不無道理。當初,新裝備列裝後附的操作教令禁令,在使用過程中,個別地方比較籠統,一些細節講得不深不透,學起來相對比較吃力。
" 手中的兵器不熟悉,戰場上就要吃大虧。" 營長道出瞭全營官兵的心裡話,大傢都憋瞭一股勁。旅黨委發揮人才優勢," 博士夫妻 " 的本領得到瞭進一步錘煉。他們帶領理論攻關小組充分發揮理論優勢,編寫瞭《天線收發車使用維護》等新裝備使用補充說明。
為瞭讓裝備發揮最大效能,旅黨委決定讓孫宏偉伴隨保障。孫博士利用工廠技術人員隨部保障的有利時機,抓住點滴機會進行再學習。針對雷達如何實現自動目標檢測等原理一一向工廠師傅詳細詢問,並針對教材中把握不準的地方虛心請教。
學習討論
國人論戰,崇尚 " 廟算者勝 ",而面對信息化戰爭,唯有 " 計算者勝 "。打靶前夜,孫宏偉徹夜難眠,認真研究,結合實際,運用雷達幹擾方程進行測算,有效計算出瞭幹擾功率對射擊精度影響的大小,為實彈射擊首發命中作出瞭突出貢獻。
與此同時,夫妻倆通力協作,還先後完成瞭某新型地空導彈人員崗位專業能力、裝備質量評估等一系列標準和某新型地空導彈抗擊反輻射導彈、制氮車快速充氮系統等一系列革新課題,為部隊遂行大項使命任務奠定瞭堅實基礎。
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
去年 12 月 13 日那天,對於劉艷慧來講,註定難忘。
當天,空軍某型導彈部隊技術骨幹專業理論考核在空軍工程大學進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劉艷慧如釋重負,仿佛經歷瞭一場洗禮。
其實早在接到考核通知前,劉博士就因為身體不適欲住院治療,可是通知來的那一刻,還是爽約瞭。去,身體可能受不瞭;不去,單位整體成績勢必受到影響。劉艷慧和孫宏偉一合計,徑直跑到瞭旅長辦公室,旅長、政委熬不過他們的堅持,答應瞭他們的請求。
" 考好考壞沒關系,身體要緊,我們等你們回來。" 旅領導的關心,更加堅定瞭他們的信心。他們把藥片連同信心,一起打進背包,奔向瞭西安的列車。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時刻有準備的人,最終孫宏偉、劉艷慧克服身心壓力,從參賽的 4 個戰區空軍 7 個旅 6 個專業 37 名骨幹中脫穎而出,分獲各自專業比武第一名,包攬總評成績前 2 名。
閱兵留影
關鍵時刻敢亮劍,戰時才能打得贏。在一次會議上,空軍首長提出:" 如果地空導彈在射擊空中目標時附帶造成地面傷害怎麼辦?" 該課題被下發到相關部隊進行研究,要求 3 天後上報初步研究成果。
時間緊,任務重。3 天時間裡," 博士夫妻 " 通宵達旦,認真查資料,搞論證,利用所掌握的兵器性能和力學、積分等知識,形成《射擊空中目標地面毀傷問題研究》成果,縝密的論述、清晰的思路,受到戰區空軍和空軍首長的充分肯定。夫妻二人主動向上級申報新裝備全程信息管理系統和天線收發車轉向限位系統兩個課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隻有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 博士夫妻 " 就像一粒種子,撒在地裡,種的是勝戰的因,結出的是打贏的果。
再立新功
" 博士夫妻 " 不僅是一塊招牌,更是一種精神,傳遞的是向戰求實的力量。" 有問題,找博士!" 一直都是官兵們的口頭禪。一次,兄弟單位的一名技師打電話請教問題。由於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孫宏偉自己也不懂,當時就沒有給出答案。
然而,有一天,孫宏偉直接找到那名技師,耐心地向他做出解答。原本一段時間過後,請教問題的那名技師早忘瞭。沒想到孫宏偉那麼認真,查閱資料,最後給出圓滿解答,此事令該技師非常感動。
在 " 博士夫妻 " 的影響下,全旅湧現出年輕技術骨幹等一批技術能手,人人都成為崗位帶頭人,並帶出瞭享譽基地的冠軍團隊。在此次空軍組織的比武競賽中," 博士夫妻 " 所在旅被空軍評為優勝單位。
牢記使命
" 既然選擇瞭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隻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隻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博士夫妻 " 孫宏偉、劉艷慧用愛情之火點燃奮鬥激情,把傢國情懷化為瞭強軍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