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個建軍節前夕,上士李懷紅收到大學女生牛鈺發來的問候," 祝哥哥節日快樂…… "
這不是一句普通的問候," 如果不是 9 年前,李哥哥用手把我從廢墟裡挖出來,就沒有今天的鈺兒 ",自然也不會有這持續瞭 9 年的溫暖 " 問候 "。
2008 年的 5 月 12 日,8 級強震襲擊汶川。猝然間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這是建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9 年時光荏苒,廢墟之上,汶川已獲得新生。很多傷痛、很多勇氣、很多掙紮、很多感動,似乎也都被漸漸淡忘。直到今年 7 月,我作為 " 東線瞭望 " 微信公眾號的編輯,有幸參加由軍委政治工作部會同中央網信辦開展的 " 同心共築強軍夢 " 網絡媒體國防行活動,來到位於雲南省的第 75 集團軍某旅,這支曾參與汶川救援的部隊,見到瞭當年親手從廢墟中挖出 6 條鮮活生命的戰士——李懷紅。
△ 第 75 集團軍某旅上士李懷紅
" 當時她(牛鈺)跟何亞軍一起,被埋在教學樓二樓的樓板下,隻露瞭個頭。教室樓板塌陷,左邊的墻體嚴重傾斜,稍微有點餘震就會倒塌,最困難的是在他們下面還有四個小男孩的屍體,頂撐找不到支點……最後我趴在屍體上對壓在她腳踝上的廢墟碎料進行清除,歷時 6 個多小時才將牛鈺、何亞軍成功營救出來,可還是沒能保住她(牛鈺)的腿…… " 李懷紅提起 9 年前的營救,仍是歷歷在目。
" 當年我和戰友一起,在汶川地震中共營救出 5 個孩子,現在他們還時常發信息過來。"
李懷紅口中的 " 孩子們 " 其實已經長大,當年念小學,如今已讀瞭大學。對他的稱呼也從 " 李叔叔 " 變成瞭 " 李哥哥 "。" 叫什麼哥哥,你以前不是都叫叔叔嗎?" 李懷紅也曾 " 抗議 " 過,可孩子們不買賬," 哎呀,當年不知道,你年齡又不大,叫叔叔我吃虧瞭。"
△ 營救 " 芭蕾女孩兒 " 李月時使用的
輕型液壓剪切鉗,
連續高強度作業使鉗身出現缺口
其實,李懷紅是很樂於看到孩子們 " 淘氣 " 的," 四年前央視組織的‘回訪’活動,我見到牛鈺,小丫頭蹦蹦跳跳的,看著很開朗。"
現在,智能手機走進瞭軍營,孩子們可以使用視頻功能和哥哥們 " 見面 " 瞭。" 今年是 5 月 11 日,去年是 5 月 12 日,她(牛鈺)都發來瞭視頻通話。" 李懷紅記得很清楚。
△ 部分救災器材展示
聽到這些,我由衷的感動著,也疑惑著。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感、一種動機,牽動著 " 鈺兒 " 們整整九年,仍在持續不斷的跟兵哥哥聯絡?
" 剛發生的那幾年,哥哥們時常聯系我,給我加油鼓勁。我知道,他們是擔心我,不隻腿,還有‘心’,怕我倒在 9 年前的廢墟裡,再也爬不起來。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救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啊!於是我努力振作,積極的發信息、打電話,說現狀、講理想…因為我想讓哥哥們知道,鈺兒很好,雖然失去瞭一條腿,但仍是能讓他們為之 " 驕傲 " 的我。"
△汶川地震時,牛鈺被埋在圖中光亮處
牛鈺的回答或許代表瞭很多從當年廢墟中,被 " 最可愛的人 " 托舉著、支撐著,重新 " 爬起來 " 的人。
9 年過去瞭,汶川已在廢墟之上涅槃重生,可深埋在地基裡的,仍有什麼在緩緩流淌,默默傳承……我知道,那是名為 " 愛 " 的暖流,是魚兒和水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