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瞭!新疆“獵鷹”巡邏隊每隻都有戶口

09-11

資料圖:" 獵鷹 " 巡邏隊在執勤途中

交錯的山巒間,統一著裝的幾名男子騎馬架鷹馳騁在山間道路上。帶頭的幾名男子左手勒韁繩,戴著獵鷹手套的右手上停著一隻獵鷹。近日,一支 " 獵鷹 " 巡邏隊成網紅。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這支 " 獵鷹 " 巡邏隊就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邊防派出所,巡邏隊由派出所組織所轄的 3 個護邊員分隊組成,每個分隊有三到四隻護邊員個人飼養的獵鷹。據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介紹,柯爾克孜族有傳統的訓練鷹的習俗,每隻獵鷹都有 " 戶口 ",其主人也有馴鷹許可證。巡邏隊可以利用鷹的敏銳,發現情況和問題;另一種層面上,獵鷹對素有馴鷹習俗的柯爾克孜族護邊員來說也意味著精神激勵。

馴鷹習俗引關註

" 獵鷹 " 巡邏隊成網紅

位於新疆西部天山南脈腹地的阿合奇縣地處高寒山區,北部毗鄰天山南脈,南部緊靠喀拉鐵克山,中間夾著狹長的托什幹河谷。重巒疊嶂的地形地貌,不少山谷間的道路上礫石堆積,車輛無法通行,隻能步行或騎馬通過。

有資料顯示,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是中國獵鷹之鄉,生活在這裡的柯爾克孜族人有長達幾千年的馴鷹習俗。最近," 獵鷹 " 巡邏隊成為網紅,引發網友關註,也讓柯爾克孜族的 " 馴鷹習俗 " 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9 月 6 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系到 " 獵鷹 " 巡邏隊所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他介紹," 獵鷹 " 巡邏隊由熟知轄區情況、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志願服務邊防建設的當地居民組成,參與的成員叫做護邊員。" 我們選拔這些護邊員協助哈拉奇邊防派出所的巡邏工作,一是借助當地居民善於騎馬、瞭解情況等優勢,另外也是密切聯系群眾開展工作。"

關於護邊員的任務,胡東亮稱,由於邊防派出所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就組織瞭一批當地居民組成巡邏隊,他們主要負責到指定的位置巡邏,並用單位派發的手機拍照或者發送位置匯報情況。

據教導員胡東亮介紹,當地 233 名護邊員組成瞭三支 " 獵鷹 " 巡邏隊,並非每個護邊員都有獵鷹,每支巡邏隊的獵鷹數量是三到四隻。" 這些獵鷹都是護邊員個人馴養的,巡邏的護邊員會帶著獵鷹一起出去。在距離相對較遠時,獵鷹可以及時發現情況並發出警告。"

胡東亮說,獵鷹對於護邊員來說,不僅僅是幫助他們發現險情,更深層面上,獵鷹是護邊員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種精神激勵。" 對獵鷹之鄉的人們來說,鷹就像是他們的圖騰,當地很多建築或裝飾物上都有獵鷹的形象。"

每隻獵鷹都有

" 戶口 " 登記在冊

" 獵鷹 " 巡邏隊成為網紅的同時也引發瞭部分網友的擔心。網友們擔心的是鷹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這樣會不會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也有網友提出疑問,參與巡邏的獵鷹是否有相關證件?

對此,胡東亮表示,關於 " 獵鷹 " 巡邏隊的稱呼,是最近根據當地特色命名的," 但是這種巡邏形式很早就有 "。

鷹作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捕鷹、馴鷹是否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呢?對此,胡東亮解釋稱,巡邏隊裡的每隻獵鷹都有登記在冊的 " 戶口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2011 年 5 月 23 日,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巡邏隊的‘獵鷹’都是護邊員個人合法馴養的。"

對於胡東亮的解釋,在北青報記者查詢相關資料時得到瞭印證。據國傢有關規定,所有種類的鷹都屬於國傢二級以上保護動物,馴養必須具有許可證。

針對網友關於為什麼不使用更高科技的無人機參與巡邏工作的問題,胡東亮稱,阿合奇縣哈拉奇地理位置海拔相對較高,一般都在 2200 米以上,巡邏隊常去的邊境地帶海拔高達 3000 到 4000 米,高海拔的氣流並不適宜無人機的飛行。此外,阿合奇縣所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俗稱為萬山之州,山脈蜿蜒的地理環境很難實現無人機的正常飛行。" 另外,無人機的操作對我們的護邊員來說並不容易。"

在巡邏過程中,獵鷹敏銳的眼睛往往能提供不少幫助。去年 4 月,哈拉奇邊防派出所護邊員阿不都沙那木 · 薩那馬特騎馬在邊境線附近巡邏時,站在手臂上的獵鷹突然開始跳躍並吱吱鳴叫,他拿起望遠鏡遙望四周,發現遠處山腳下有隻走失的小羊羔正往邊境線方向移動,阿不都沙那木立即策馬奔去,將小羊羔從邊境線趕瞭回來,避免瞭一次涉外邊境事件的發生。

護邊員講述

馴鷹是出於感情和傳承

朱馬吐爾地 · 阿克朗是 " 獵鷹 " 巡邏隊的一員,他就是騎馬架鷹奔走在隊伍前面的其中一位馴鷹人。朱馬吐爾地回憶起傢裡馴鷹的歷史,最早還能記起兒時曾親眼看到爺爺右手臂上展翅停留的獵鷹。之後,他的父親也繼承這一傳統馴鷹養鷹。到現在,朱馬吐爾地親手馴養瞭屬於自己的獵鷹。

三年前,朱馬吐爾地耳濡目染諸多馴鷹 " 絕學 " 之後,他開始在放牧的閑隙留意山崖上大鷹頻繁停留的地方," 那裡多半是有鷹隼的地方 "。那年冬天,朱馬吐爾地爬上多次 " 勘察 " 的山崖發現瞭一窩鷹隼,挑上一隻帶瞭回傢。

朱馬吐爾地說,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傢馴養。說起當初挑選的標準,朱馬吐爾地坦言,就是看起來最健康活潑的那隻。

朱馬吐爾地稱," 我們把鷹當朋友和親人。" 朱馬吐爾地說自己都是把羊肉或牛肉切成小塊喂給鷹隼。

朱馬吐爾地的獵鷹養瞭三年,每天要吃掉大約一斤肉。除此之外,他也要抽時間 " 遛鷹 ",跟著巡邏隊出去也算是 " 遛鷹 " 的一種形式。獵鷹的兩隻鷹爪抓著主人戴有羊皮手套的右手,跟隨他們奔走在巡邏邊境的路上,偶有發現遠處的牲畜跑散,也能及時幫忙驅趕。

談到當時養鷹的初衷,朱馬吐爾地說,現在當地馴鷹的人越來越少瞭,如今也不再需要鷹捕食獵物瞭,馴鷹還要花費精力和財力。" 可是我就想要繼承父輩傳承下來的東西,我對鷹有一種親切感。"

通常情況下,獵鷹到瞭繁殖的年齡就要被放飛野外,朱馬吐爾地的鷹已經三歲瞭,再過一兩年也要放生。" 但是我打算再接著馴鷹,有鷹在身邊的日子更有奔頭。"

文 / 本報記者 張香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