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409- 諸葛亮北伐
作者:貓斯圖
制圖:孫綠 / 編輯:貓斯圖
三國導讀 + 軍師聯盟 來自地球知識局 00:00 06:58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國演義》這部作品在後半程的一大高潮。
小說的演義和歷史雖有所區別,但諸葛亮不斷北伐不斷失敗,越挫越勇的現實卻是存在的。歷史上和諸葛亮多次交手的司馬懿面對臥龍的不斷挑戰,卻始終選擇避其鋒芒的打法,堅守不出。
同樣是大軍師,司馬懿的龜縮戰法最終戰勝瞭悲壯的諸葛亮,常讓人覺得不服氣。兩者的勝負差別真的是指揮藝術的高下有別麼?司馬懿為什麼要一次次耗著諸葛亮呢?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夢回三國,從地理角度再看六出祁山的歷史原型。
邊地多悲風
樹木何修修
近期上映的電視劇《虎嘯龍吟》和其前傳《軍事聯盟》成為瞭中國現象級的歷史劇。觀眾第一次從野心傢司馬傢族的角度,重新審視已經傢喻戶曉的三國故事。
《虎嘯龍吟》作為一部三國劇,繞不開的劇情,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精彩的攻防戰。兩者在三國中後期的爭鬥,是整個三國時代的重頭戲之一,是渲染諸葛亮悲劇色彩、激起讀者共鳴的大高潮。
亮,當以命匡扶漢室
劇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在蜀道和祁山等地多次交鋒。這屬於典型的演義視角,也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劇情:
兩位絕世奇才往復交鋒,互有勝負,最終一方逼死另一方。故事成就瞭一個亂世梟雄,也成就瞭一個悲情英雄。
上方谷司馬懿脫險
此乃天意,非亮之過
但在歷史上,兩者的交鋒僅僅限於最後兩次北伐。
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都沒有收獲預期的效果。第一次是因為馬謖失街亭,第二次是因為陳倉久攻不下,第三次則是取得瞭局部勝利卻無法擴大戰果。
丞相已經下定瞭決心
因此第四次出兵北伐,對於諸葛亮來說,是背水一戰。他希望能夠以一場成功的北伐,徹底凝聚渙散的蜀中人心。
因此他力主出祁山,期待占據和長安關系密切的隴右地區,做瞭一場得隴望陜、依依東望的大夢。
得隴望陜、依依東望
然而比諸葛亮更謹慎的司馬懿選擇瞭堅守戰術,諸葛亮找不到一舉獲勝的機會,最終依靠曹魏的內部鬥爭才勉強擊破瞭司馬懿的防守。
隨後司馬懿更顯謹慎,雙方憋到彈盡糧絕蜀漢才不甘地班師。
縮起來做烏龜
有時候也是妙棋
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的龜縮戰術更加純熟,已經到瞭收到女裝都不生氣的地步。在電視劇《虎嘯龍吟》中,吳秀波扮演的司馬懿甚至還做瞭一回女裝大佬,觀眾大呼被辣到瞭眼睛。但就是在這樣屈辱的隱忍中,司馬懿熬死瞭老對手,迎來勝利。
穿女裝背出師表
會比較容易背得出來麼?
這一時期的司馬懿,很容易就給人留下膽小怕事、畏戰避戰的印象。但是從司馬懿此前消滅孟達時的果斷、此後平定遼東時的狠毒、攻伐吳國時的激進來看,他顯然並非生性如此猥瑣。
司馬懿率領白衣死士逆襲的時候
你還覺得他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麼?
那麼是什麼,導致司馬懿堅信,和諸葛亮打消耗戰是明智之舉呢?
簫鼓鳴兮發棹歌
歡樂極兮哀情多
關鍵就出在連接蜀漢政權根據地四川和長安之間的蜀道上。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所共知。曲折狹窄的蜀道是聯通川陜兩地唯一的通道,是南北雙方共享的天險,但是蜀道對兩方其實並不公平。
由於北側的秦嶺比南側的大巴山高,關中占據瞭地勢較高的地利,不管是俯沖四川還是迎接來自四川的攻擊都更有利一些。
自古以來
從漢中向北反攻成功的案例
隻有劉邦韓信
但是這點優勢並不是決定性的。西漢建國之時,韓信在漢中集結兵力,從隴右、子午道、陳倉道三個方向進攻長安,幫助劉邦完成瞭大業。
三頭出擊,還引開瞭章邯的援兵,韓信這一仗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北伐的經典戰例。
模仿韓信成分最高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也派遣瞭趙雲等人佯攻褒斜道,主力則繞到祁山,試圖打下隴右以後借助關隴通道和渭水進攻長安。
韓信北伐成功,而諸葛亮失敗
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三國時期
漢水與西漢水已經分流(因漢朝武都地震)
北伐數條路線無法完全通過漢水連接
極大限制瞭諸葛亮的戰略空間
然而諸葛亮用盡心思佈置的戰術,卻從未奏效。這背後的一個重要的地理原因,便是漢中的地形在西漢高後二年(前 186 年)因為一場大地震發生瞭重大的改變。
在這場被稱為武都地震的災難發生之前,漢江和西漢水仍然是同一條河流,上至隴右下至江漢都是一個流域上的,橫向的調兵遣將極為方便。
在縱向上,當地則有一座堰塞湖名曰天池大澤,能夠提供沿著陳倉道的南北水路。韓信的主力軍就是沿著這條水道快速拿下陳倉的。
漢水與西漢水已經分流(因西漢武都大地震)
然而地震之後,漢水從中間斷開,西漢水匯入瞭南北走向的嘉陵江。漢中地區的水運被從中間生生打斷,東西方向上不再通暢,調度奇兵也就不再可能。
南北走向上,天池大澤水道也消失瞭,糧草運輸沒有瞭便利的水道,士兵也隻能用兩條腿征服蜀道。木牛流馬的發明也解決不瞭實際問題。第四次北伐之退兵,正是因為督糧的李嚴無法完成任務導致的。
一次一次的北伐失敗
大多是因為糧草跟不上
從此再無蜀地北伐成功的案例。
正是意識到瞭蜀道在武都地震之後的變化,司馬懿才會選擇使用拖延戰術。
與其說他是在等待諸葛亮肉身的消亡,不如說是在等待蜀道消耗蜀軍的補給和銳氣。即使孔明活到第六次、第七次北伐,蜀軍照樣還得斷糧敗退。
我下不過你
但是我可以耗死你
蜀道可抵十萬大軍
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大權謀。
但同樣,四川方面的勢力可以憑借大巴山裡的幾條蜀道(金牛道、米倉道、洋巴道)據險死守,關中南征軍力再盛也難以取勝。三國後期鐘會鄧艾兩人對蜀國入侵就面臨這個問題。
南下巴蜀的數條通道中
直通成都的金牛道最為重要
劍閣正是通向成都的咽喉所在
薑維重兵退守金牛道末端的劍閣,鐘會鄧艾兩軍合流也未必能拿下這座險關,便隻能劍走偏鋒。鄧艾於是開發瞭第四條大巴山蜀道,隴右經陰平道直插成都,從內部瓦解瞭蜀漢政權。
鄧艾是怎麼想出來偷襲陰平道的?
點擊下面這個小視頻
偷渡陰平的這一番奇謀,不得不讓人感嘆鄧艾的軍事才能,也讓後世的我們感到鬱悶:天下太平,我們又該到哪裡去施展自己滿腹的奇謀呢?
以及,到哪裡收獲妹子芳心呢
別急,司馬懿和鄧艾在歷史上做到的一切,你現在也能做到。
力能排南山
文能絕地紀
戰爭不是一場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表演,而是謀定而後動的較量。天時、地利、人和、糧草,缺一不可。
除瞭這些,還需要有一個真正屬於你我的戰場。
在三國沙盤戰略手遊《率土之濱》,既有人鐵騎屠城、暴力碾壓淪陷,又有人縱橫捭闔、不傷兵卒促成統一戰線。在這裡,沒有日常任務的束縛,沒有規則和秩序,但遊戲的終極目標卻是一致的——一統亂世十三州!
玩傢在手遊《率土之濱》中任賢納仕,號令三國名將,發揮自己的謀略,排兵佈陣,以一塊城池為據點,發展基業,逐漸壯大勢力,與其他玩傢志士組建同盟,割據一方。
體驗紛亂的三國世界,你可以是戰略規劃的謀士,也可以是沙場統戰的將軍;可以是遊走多方的外交官,也可以是割據一方的盟主……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書寫屬於我們的三國戰史。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
國傢: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