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攻下彈丸之國竟用瞭百年,這麼難打?

10-19

說起高句麗這個國傢,不得不提到這個國傢與隋唐兩大帝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其中隋朝更是因為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引發瞭國內矛盾,導致隋朝二世而亡。(PS:皇泰主楊侗、隋恭帝楊侑在位時間短屬於傀儡皇帝)

▲高句麗地圖

那麼高句麗有多難打?讓中原王朝用瞭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把高句麗鏟除?本文主要從環境角度,來解讀隋唐兩朝攻打高句麗的困難。

1. 大雨對進軍的影響

首先從降水來說。雖然北方比南方降水少,但是高句麗因為臨海,地處偏東北亞地區,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所以夏秋季時節降水比其他北方地區大的多。在今天遼東半島一些地區,年降水還可以達到 1000 毫米,更何況是一千多年前,更加濕潤的隋唐。

而大雨直接導致瞭隋帝國第一次征服高句麗戰爭的失敗。也就是那位妻管嚴皇帝所發動的,隋文帝征高句麗。隋朝平陳之後,高句麗修築工事、積蓄糧草、入侵邊境,引起隋朝不安。所以隋文帝曾經警告高句麗,而且還把陳後主的屏風送給瞭高句麗,以示警告。但是高句麗仍不老實還是犯邊,《三國史記 • 二零卷高句麗本紀八》," 九年,王率靺鞨之眾萬餘,侵遼西,營州摠管韋擊退之 "。《隋書 • 列傳第四十六》," 明年,元率靺鞨之眾萬餘騎寇遼西,營州總管韋沖擊走之。"

不給高句麗點顏色看看,顯然不是隋文帝的風格。隋文帝覺得,一個擁有長江天險而且國土比高句麗大很多的南陳(145 郡 568 個縣)都給滅瞭,何況一個高句麗?

▲壁畫上的高句麗武士

結果隋文帝被打臉瞭。在大雨和因長時間大雨潮濕而導致的瘟疫流星下,他不得不退兵瞭。《隋書 • 卷二 • 帝紀第二》," 乙巳,以漢王諒為行軍元帥,水陸三十萬伐高麗。" 《隋書 • 卷十 • 列傳第十》," 十八年,起遼東之役,以諒為行軍元帥,率眾至遼水,遇疾疫,不利而還。六月,丙寅,下詔黜高麗王元官爵。漢王諒軍出臨渝關,值水潦,饋運不繼,軍中乏食,復遇疾疫。周羅自東萊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風,船多飄沒。秋,九月,己醜,師還,死者什八九。高麗王元亦惶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上於是罷兵。" 從記載中,我們發現,六月下詔宣戰,九月回師,中間正處於夏秋時節,正好是多雨的時候,那時天已經轉涼瞭。而且,歷史上不止隋朝攻打遼東得到過免費淋浴,曹魏征伐遼東的公孫氏政權時,也受到過大雨影響而失敗。

2. 濕地帶來的天然屏障

除瞭降水,還有遼東的地形也值得說一下。根據地質研究發現以及歷史紀錄,遼東灣北部下遼河(東西遼河會合以下的遼河河段)平原,在第四紀冰後期海侵後,濱海部分受到淹沒。著名的遼西走廊在東漢時才露出海面,未被淹沒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澤。就西漢時代遼東郡所屬各縣的方位而言,今遼寧黑山以南、臺安以西、北鎮以東的近海地區空無城邑,其時應為大片沼澤化灘地。這一情況,從晉末,唐初遼西、遼東間往返的記載中有所反映。唐人描述遼河下遊有 " 遼澤泥潦,車馬不通 "," 遼東以西水潦壞道數百裡 "(來源:中國氣候網)。

所以從新石器時代到東漢,盧龍古道是中原進入遼東一帶的主要通道。從燕長城走向可以發現,早期進出遼東遼西還是走北路。長城走向也和後世明長城大不相同。漢王楊諒出渝關,在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地區行軍,也是為瞭盡量避開這些濕地。但是,沼澤仍是困擾隋軍的大問題。

▲影視劇中的隋文帝和獨孤皇後

因此,雖然隋文帝曾把遼河與長江對比來嚇唬高句麗(遼河之水,何如長江?)但是遼河下遊在隋唐時的大量灘塗沼澤,對行軍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本身灘塗沼澤濕地導致行軍不順,而大雨不但使行軍進一步惡化還導致疫病爆發。最終,在隋軍饑寒交迫、非戰鬥減員嚴重的情況下,隋文帝征遼失敗。

▲遼寧省地形圖

3.地形因素

除瞭遼東半島夏季的降水和遼河下遊的濕地外,山區丘陵密佈也是行軍的主要障礙。首先遼東半島被千山山脈從南至北橫貫,千山山脈,最高點高於 1000 米。而遼東丘陵更是中國三大丘陵之一,面積約 3.35 萬平方公裡,海拔高度約在 500 米左右。從遼寧省地形圖和燕長城走勢圖,能直觀看出,如果在這種地區行軍是非常坑的。而高句麗人的統治中心外圍,就是這樣面積巨大的山丘陵區。這種地形,必然導致行軍物資損耗很大。

在隋煬帝第一次征遼東時,就是因為這種丘陵地形,導致士兵不堪行軍之苦,偷偷扔掉行軍糧食,結果導致糧盡。

唐太宗第一次東征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雖然唐太宗吸取隋朝教訓,士兵死亡不多,但是損失瞭戰馬八千匹,還有其他大量物資。

而高句麗軍憑借這種地形更可以居高臨下地阻擊敵人。看過《林海雪原》的讀者可能都能知道,那種地方非常容易藏人,被襲擊瞭連對手在哪都不好找。

不僅如此高句麗還修建瞭大量的山城,隋唐軍隊要想突破防禦,就得把那些山城一個個地拔掉,而且時間一定要快,不然等到雨季來臨、後勤跟不上的時候就悲劇瞭。即使人品好挺過大雨,秋冬時山區的嚴寒更遭罪。所以歷史上,隋唐兩朝帝王在出兵遼東選擇的時間和退兵的時間都很相似。刨除隋文帝出兵那次,基本上是趁雨季沒來之前屯好物資,二三月出兵。可出發時的困難是避開瞭,但是秋冬的到來卻避不開。除非能快速拿下高句麗全境,但是面對眾多山城這點又很難辦到。

所以雖然唐太宗的戰績相對隋朝來說很輝煌:" 凡征高麗(高句麗),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馀 "《資治通鑒 • 卷第一百九十八》;" 獲馬牛十萬,明光鎧萬領。高麗震駭,後黃、銀二城自拔去,數百裡無舍煙 "《新唐書 •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但是唐太宗征服高句麗的戰略目的還是沒達到,最後隻能在秋季之前回去," 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班師。"《資治通鑒 • 卷第一百九十八》。

所幸,最後唐帝國找到瞭適合的戰術:快打快收、搶糧搶人、影響生產、幹擾高句麗經濟,然後以海上登陸戰為主,徹底解決高句麗問題。不過這個則要交給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幫他執行瞭。因此,雖然那個時代的戰爭要靠刀槍弓弩等冷兵器來打,但隻能決定戰術層面,而決定戰略層面的因素中,環境與地理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最終啃下高句麗這個難啃的硬骨頭,也說明瞭唐帝國的雄厚實力。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唐代重騎兵的防護水平

隋朝搞垮突厥的秘密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赫梯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 Navaja 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佈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