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與短劍的對決!羅馬軍團和馬其頓方陣誰才是步兵之王?

07-27

公元前 168 年 6 月 22 日,希臘北部沿海,彼得納會戰。依照羅馬人的部署習慣,步兵戰線中的兩端一般由拉丁同盟軍團等羅馬化的意大利重步兵組成,而中央位置由羅馬軍團自己占據。起先這種部署是由於薩莫奈人之流的意大利步兵更擅長機動作戰。後來隨著意大利同盟各軍團越來越重裝化,戰法和組織方式越來越接近羅馬軍團,這種部署習慣更多作為傳統繼承下來。意大利同盟部隊盡管已經是不折不扣的重步兵,但依舊把步兵在兩翼位置更看重機動性的作戰任務攬下來。在彼得那會戰中,羅馬人的第一波攻擊就是由意大利同盟軍團在兩翼發動的,而在中央的羅馬軍團尚未對當面的馬其頓方陣發動沖擊。

意大利同盟軍團 " 佩利格尼亞人 " 步兵大隊的指揮官薩留斯在麾下三個中隊的眾目睽睽之下完成瞭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將整個步兵隊發誓付出生命守護的步兵隊旗猛力向前擲去。旗幟如同標槍一樣在空中飛行瞭一段距離,然後落進瞭不遠處由馬其頓方陣士兵組成的矛墻之中。就在之前,這些士兵發動的第一次進攻失敗瞭,他們被密集的矛墻輕松擊敗,第一排的老兵中有三分之一喪命。但軍官的行動刺激瞭他們,意大利士兵再度激發瞭狂熱的戰鬥熱情,以嚴整的隊形發動又一次沖擊,目的是奪回敵軍矛墻背後的旗幟。戰列最前端的是 " 青年軍 "(Hastati)中隊,成年兵(Principes)和後備兵(Triarii)緊隨其後。 羅馬人舉起他們起源自拉丁姆地區的木質長盾,試圖格擋開馬其頓人的薩裡沙長矛,也有人試圖用西班牙短劍砍斷馬其頓矛桿,但每個羅馬士兵平均下來要面對多達十支矛頭,攻擊者往往隻能招架一兩支長矛,就被隨之刺倒在地。

▲戴厚亞麻佈胸鎧、裹脛甲的馬其頓重步兵裝備:可折疊薩裡沙長矛、四棱破甲錐、圓盾、短劍

在這樣毫無彈性的正面交戰中,方陣相比軍團步兵密集瞭一倍的作戰陣型和武器的長度優勢起到瞭決定性的效果。在短促但激烈的交戰中,薩留斯的第一個步兵中隊迅速損失瞭接近一半的作戰力量和幾乎全部的作戰意志。填補到這個中隊的成年軍中隊同樣對方陣無計可施。就在薩留斯絕望地試圖投入最後一個後備兵中隊時(與青年兵、成年兵不同,波利比烏斯時期的羅馬軍團中,後備兵以長盾加長矛、類似希臘重裝步兵的形式武裝),友鄰的 " 馬魯西尼亞 " 步兵大隊首先無法堅持下去。幸存者大喊著 " 各自逃命去吧 " 不計一切地向後逃跑,他們面對的馬其頓方陣開始向前追擊。馬其頓的輕盾兵們也紛紛從方陣中躍出,攻擊其它羅馬步兵的側後。薩留斯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繼而以哨聲提示他的部下開始後退。以這裡為起點,羅馬戰線的全局開始龜裂,尚未投入戰鬥的大批羅馬步兵中隊連同潰兵一起逃命,指揮這支軍隊的執政官保盧斯焦急地開始撕扯自己的衣服。

▲條頓堡森林之戰中羅馬步兵戰術體系遭遇瞭最重大的失敗,他們當時的境遇與彼得納的馬其頓人頗為類似,在無法施展威力的地形上落入敵人彀中

然而,正是在占盡上風的馬其頓人以歐林浦山腳的羅馬大營為最終目標進行追擊時,戰局不知不覺間有瞭巨大的逆轉。山地的崎嶇地形開始困擾隊形緊密的方陣,在各單位速度不同的情況下,綿密的戰線開始破裂。保盧斯敏銳地看到瞭這一點," 分散,上前搏鬥,快!" 這是他僅有的簡短命令,軍團指揮官們連忙傳達。自此,戰鬥轉化為步兵中隊甚至更小單位主導的分散戰鬥。前一秒還在潰退邊緣的羅馬軍團以驚人的秩序和意志恢復過來,轉身投入瞭對方陣各縫隙的沖擊。隻有前排士兵和軍官穿戴金屬胸甲的方陣士兵顯然難以在一對一的戰鬥中對抗軍團士兵的長盾和短劍,許多馬其頓人甚至隻有匕首防身。薩留斯所剩不多的殘兵也重新發動瞭沖擊,兩三人一組的亡命徒們鉆入陣形缺口。薩裡沙長矛能夠在人體上刺穿一個洞,而鋒利的西班牙短劍卻能輕易地讓四肢橫飛。

現在輪到馬其頓人瀕臨崩潰瞭。仿佛是嫌事情不夠糟,情緒多變不定的馬其頓國王佩爾修斯被步兵交戰的扭轉打擊到,驚慌失措地率領整支未經交戰的騎兵部隊以及那剩下的幾成勝算離開瞭戰場。這一無法理喻的舉動徹底決定瞭會戰的結果。當這一天的夜幕到來時,羅馬人結束瞭肆無忌憚的追擊。總計兩萬五千名馬其頓士兵死亡,馬其頓王國從實際上滅亡瞭。

彼得納會戰在各種場合被無數次提及,它是羅馬和馬其頓兩個偉大帝國的一次直面碰撞(盡管此時它們都與鼎盛期相去甚遠),也是古典時期地中海世界兩大軍事體系最直接和最後的較量。之後的本都王國軍隊盡管繼承瞭馬其頓化的軍事體系,卻在軍隊的素質上難以與馬其頓軍隊相提並論。許多馬其頓軍事體系的擁躉堅持認定,這場會戰中佩爾修斯的逃亡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而在步兵作戰方面,方陣即使陷入僵局也展示瞭不亞於軍團的綜合能力。不過真正展現這兩個軍事體系中步兵戰術造詣高低的,卻是在此前的狗頭山等會戰中被揭示瞭的細節。在羅馬軍團發動反擊的關鍵時刻,保盧斯大膽地打散編制,把作戰主導權下放給他的基層軍團。更早的狗頭山會戰中,同樣是一位羅馬護民官的獨斷專行和大膽的行動決定瞭戰局。反觀馬其頓軍隊的步兵作戰卻沒有能夠表現出這樣的自主性,這樣的差距並不能說明方陣軍隊中缺乏優秀的軍官,而是由方陣的先天不足決定的。

▲ 法薩盧斯會戰,法薩盧斯會戰中凱撒與龐貝的佈陣,凱撒臨時從第三戰線中抽出瞭幾個步兵隊決定瞭戰局,這樣的靈活部署在馬其頓方陣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以中隊戰術為主導的羅馬步兵戰術,可以在解散至百人隊、甚至是單兵一級的作戰中繼續有效行動。而方陣卻幾乎不能以小於方陣營隊的單位作戰,更毋論單兵戰鬥瞭。實戰中不可避免的混亂情況,以及不利於密集陣的環境,進一步放大瞭雙方在此方面的區別。 方陣戰術體系中存在的這種不足恐怕隻有在與羅馬軍團這樣協同良好、組織嚴密的敵手交戰時才能得以顯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戰術體系預留的靈活性決定瞭一個 " 優秀 " 與 " 頂尖 " 步兵戰術體系間的差距。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佈,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楊英傑。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赫梯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 Navaja 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佈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