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19 日,中國的長征 11 號火箭成功進行瞭 " 一箭六星 " 的發射任務。當然瞭,這回長征 11 號一次射瞭六顆星是夠厲害,但我們更應該關註的卻是長征 11 火箭本身,更或者我們姑且叫它民用版的東風 41 彈道導彈吧。
我一個送衛星的民用火箭怎麼就成瞭毀滅世界的戰略大殺器呢 ? 您各位瞧瞧長征 11 號的輪式發射車機就明白瞭。是不是很熟悉呢 ? 是不是和傳說中的東風某型洲際導彈的發射車很像呢 ?
誒,璐璐我可什麼都沒說哈。也就不麻煩各位惦記璐璐的水表瞭。以往的衛星上天方式都必須依靠固定地點的火箭發射運輸,但這就造成瞭很大的問題。萬一有人摧毀你的火箭發射基地怎麼辦 ?
難不成將來打太空戰爭,我們就不發射軍用衛星瞭 ? 這時,如果我們能擁有一款響應速度很快、發射周期短、發射地域不受限制的火箭那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瞭。
固定發射局限性太大,那好咱就讓火箭動起來。之前采用機動發射車的洲際導彈就很好嘛,那就改過來用就好瞭。另外之所以用東風 41 這個類型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進行改造。
而不用液體燃料導彈,就是看中它雖然造價昂貴但存儲方便、能快速發射的固體燃料特點,固體燃料火箭有多貴呢 ?
2009 年時候美國同類的固體運載火箭宇宙神 -5 號進行的一次商業發射,居然花約 1 多億的美元。
但是貴有貴的好處,傳統的液體燃料導彈因為液體燃料不安全,隻能發射前才臨時加註燃料,耗時很長,不能快速發射,也不能遠離基地藏起來發射,這在軍用上很不利,等你一小時加註完瞭,敵人的導彈早落到頭上瞭。
而且如果加註完成後不立即發射,為防止導彈內部管路被燃料腐蝕,還得及時將燃料清空和清洗,您想想這就多麻煩。而固體燃料的導彈則不需要這樣,導彈的燃料在生產的時候就裝好瞭。
能長時間安全保存,需要發射,拉出來就立馬能打,所以五常的洲際導彈大都是固體燃料為主,追求秒射,越快越好。
現在有瞭能隨時快速發射的長征 11 號火箭,以後打太空戰也不怕,衛星被打掉也能快速補射,滿足突發事件應急發射不要太方便哦。
現在的長征 11 號已經能實現一次送 6 顆衛星上天瞭,那麼璐璐就猜以後用這玩意送人上天也不是不可能啊。如果真等到那天,進行太空旅行恐怕也不再是有錢有閑土豪們的專屬遊戲瞭。
本該送人上西天的東風導彈、如今卻幹起快遞送衛星的活瞭,真是軍民融合一傢親啊。其實新型洲際導彈改為民用除瞭賺小錢錢,幫國傢養導彈火箭科研團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為瞭導彈提供更多的實踐檢驗機會。
比如我國目前最新開發、射程最遠東風 41 洲際導彈,應用瞭大量的新技術,難免有些不成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與不足。隻有通過多次的發射試驗,在實踐中驗證各種技術問題,才能進一步完善導彈性能。
雖說現在國傢有些錢,但還沒豪到動輒好幾億的東風 41 隨便打的地步,軍用的發射任務,一年也沒幾回,但如果改為民用火箭發射衛星,一年下來可以發射十多次瞭,練手實驗的機會很多,而且都是別人買單還有的賺,豈不美滋滋。
今天洲際導彈軍轉民也不是第一回瞭,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東風 5 型液體洲際導彈就曾進行過民用版大推力運載火箭的改造。
變身長征 2 號的東風 5 在當時不光緩解瞭導彈科研部門的經濟壓力,更為彈道導彈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發揮瞭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液體導彈技術也越來越好。
一個勁的靠著國傢力量去研發,試驗新型先進武器,代價太大,唯有走 " 以民養軍 " 的路子才是長久之計,既解決武器試驗的難題又為國傢節省瞭大筆開支。
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正也是這條路走下來的結果,像洛馬在火箭,客機等民用領域技術都很強。今天中國的 " 軍民融合 " 協調發展之路也必然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