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區”投射無人機!中國這試驗厲害大瞭

11-01

香港《南華早報》10 月 31 日文章,原題:中國在臨近空間 " 死亡區 " 測試新型間諜無人機 高空間諜無人機將有助於中國主導 " 臨近空間 " ——地球大氣層的一部分,而這如今正成為現代太空競賽的核心區。

直到最近,這片區域仍被視為無人機的 " 死亡區 ",因為該區域稀薄的空氣很難產生升力,而極低的溫度意味著電子部件容易失靈。然而,中國正在開發並測試的一種新型無人機似乎已解決這些難題,從而向其將該區域用於收集軍事情報的雄心邁出至關重要一步。

上月,中國的研究機構在距地球表面 25 公裡的臨近空間成功測試一種無人機。兩架大小與蝙蝠相仿的無人機在放飛前被超壓氣球帶到不同高度,然後被電磁脈沖發射出去,其時速能在一個臂長的距離內從零加速至 100 公裡。" 就像射出一顆子彈," 來自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傢楊燕初 ( 音 ) 說。相較於飛行高度仍局限在約 10 公裡且每架造價高達數百萬美元的美國 MQ-9" 死神 " 和中國 " 彩虹 5" 系列無人機,楊的團隊研發的這些臨近空間無人機的造價將低至區區數百元人民幣。它們攜帶的傳感器包括地形測繪設備和用於定位軍事部署或活動的電磁信號探測器。

隨著美國尋求獲得一種可滲透防空系統並深入敵後搜集敏感情報的新武器,近年來美國海軍和美國宇航局已開展類似試飛。中國曾是臨近空間競賽的後來者,但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技術進展已超過其他大多數國傢。楊說," 我們希望在 2020 年獲得某些重大突破。它們將成為通往大規模應用的跳板。"

2017 年 9 月 10 日,由中科院光電院研制的超壓氣球在內蒙古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飛行的超壓氣球球體體積約 7000 立方米,設計升限 25 公裡,載重能力約 150 公斤。球體構型采用 " 南北型 " 帶加強筋的設計方案,相比傳統零壓氣球能夠承受更高壓差並實現更長時間的飛行。飛行總飛行時間 8 小時,平飛高度約 25 公裡。試驗驗證瞭球體設計與加工技術、超壓氣球能源、飛控、長距離測控技術、超壓氣球發放回收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並取得瞭超壓氣球球體及吊艙從日出到日中天整個飛行過程中的壓差、溫度數據,為後續球體設計提供瞭參考依據。氣球整個飛行過程中高度波動在數十米范圍之內,體現瞭超壓氣球耐壓能力強、高度波動小的特點。氣球在完成預定飛行任務後,吊艙及球體均成功回收。

地面充氣

從地面拍攝的氣球平飛狀態

本次超壓氣球飛行還搭載瞭四類五種載荷,成功完成瞭高空無人機投放、高空吊艙環境熱控、高空農業育種、高空太陽能電池標定和高空太陽能電池性能測試等試驗,取得瞭大量有效的試驗數據,其中多項試驗均屬國內首次。飛行試驗完成瞭全部預定目標。超壓氣球飛行試驗的成功,驗證瞭超壓氣球設計的可靠性及其性能的優越性,屬國內首次,標志著光電院在長航時超壓氣球研發領域邁出瞭重要一步,同時對光電院牽頭的中科院 A 類先導專項 " 臨近空間科學試驗系統 " 提供瞭有效支撐,為後續工作的開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2017 年 9 月 10 日,超壓氣球在內蒙古首飛,平飛高度約 25 公裡,成功完成瞭高空無人機投放、高空吊艙環境熱控等試驗,其中多項試驗均屬國內首次。外媒的關註稱,兩架大小與蝙蝠相仿的無人機在放飛前被超壓氣球帶到不同高度,然後就像射出子彈一般,在一個臂長的距離內從零加速至 100 公裡每小時。global geopolitics 網站稱,目前服役的飛行高度最高的無人機是美國的 RQ-4 全球鷹,高度在 19 公裡。

臨近空間 ( Near space ) ,也被稱為 " 近空間 "、" 亞軌道 " 或 " 空天過渡區 ",是指距地面 20~100 公裡的空域,由於其重要的開發應用價值而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