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最擔憂的一件事正在發生 美犯重大失誤

02-28

(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

美國去年底以來接連出臺《國傢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等重要報告,在這些報告中,美國往往將中國與俄羅斯綁定,一並提及次數之多引人關註。這些報告集中反映瞭特朗普政府及美國戰略界對當前國際格局的基本評估,而貌似 " 不加區分 " 地將中俄相提並論,或許意味著兩層意思:

一是在美國看來,中國已上升為與俄羅斯具有同等威脅性或挑戰性的競爭對手。在小佈什政府、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四份《國傢安全戰略》中,描述俄羅斯挑戰的內容在篇幅和分量上均明顯高於中國。而在特朗普政府的上述系列戰略文件中,有關中國挑戰的內容在篇幅和排序上全面超過瞭俄羅斯。二是反映瞭美國對中俄兩國的威脅認知在很多層面表現出趨同性。在美國看來,中俄在能力、意圖、意識形態等方面,在不同區域、不同的功能性議題上都給其帶來嚴峻挑戰,進而認定中俄同為 " 修正主義國傢 ",斷言中俄 " 謀求改變國際秩序 "。

對中國的上述判斷,既是美國對當前國際格局評估的結果,也反映瞭其對中長期趨勢的預判。美國的戰略判斷有兩個基本背景:一是中國不斷發展,逐步縮小與美國的綜合國力差距,這種態勢演變已使美國前所未有地感受到 " 在各領域的優勢全面受到侵蝕 "。二是" 後反恐時代 " 美國大戰略轉向應對 " 大國競爭 " 的重大轉型。這種轉型雖然在小佈什政府後期即已萌芽,在奧巴馬政府的 " 亞太再平衡 " 戰略中進一步清晰化,但在最重要的戰略文件中明晰 " 大國競爭 " 為首要挑戰,尚屬首次。加之此次戰略文件的制定著眼於在 " 大趨勢 " 的情景想定下確定挑戰、界定對手,因而更具極大的指標性意義。

過去數十年來,在 " 大國競爭 " 優先的視角下,美國將中俄同時界定為首要 " 對手 ",需要同時對付兩個具有不同意識形態、在多領域足可與美國匹敵的對手,這種態勢鮮有出現。某種程度上,這種態勢既是國際格局及大國力量對比演變的結果,更是美國基於戰略規劃及威脅判斷的自我邏輯 " 主觀塑造 " 而來。美國將中俄同時推向對立面的客觀結果,很可能進一步加大其未來運籌全球戰略的難度。

一方面,美國的戰略勢必推動中、俄進一步靠近。縱然,當前國際格局多極化大勢難逆,大國間的合作與制衡態勢交織,冷戰式的意識形態對立和陣營對抗重現概率不大。然而,中俄兩國出於應對美國的考慮,而不得不就國際秩序、地區安全、戰略穩定等重大問題持續強化協作,將是大概率事件。就中美俄三角關系而言,基辛格等美國戰略傢擔憂的 " 美國在三角關系中愈發處於不利地位 " 局面也將進一步強化。這很可能成為美國在冷戰後的又一重大戰略失誤。

另一方面,美國新的戰略文件似已確定瞭威脅來源與目標,而如何落實顯然還很模糊。如何同時對付兩個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程度上給美國帶來挑戰的大國,美國目前既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的具體設計,恐怕也無足夠的政策工具儲備。這將是未來美國實施新戰略的重大挑戰。這種挑戰在軍事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在美國軍方的沖突想定中,與中俄的潛在沖突是 " 兩場獨特戰鬥 "。美軍參聯會副主席塞爾瓦近期表示,與中國的對抗或發生在海上和空中,與俄羅斯的對抗則重點是空中和陸地,但在現有預算下美國顯然難以全面發展各軍種能力以同時對付中俄。

在近期與美國政府及智庫人士的交流中,美方人士不約而同都將 " 競爭 " 視作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關鍵詞,聲稱競爭既不意味著放棄與中國合作,也不意味著必然走向對抗,中美應和平競爭,規避沖突。這或許是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美關系的一個較為溫和、理性的描述。但在美國的 " 全面競爭 " 壓力迎面而來的態勢下,中國既要保持定力和理性,更應妥善利用美國的戰略失算,掌握競爭主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