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車,韓系品牌最後的掙紮

09-29

短短的一周時間內,現代和起亞在國內市場接連投放瞭瑞納和煥馳這兩款新車,官方指導價均定在瞭 4.99-7.39 萬元,而這兩款車也就此成為韓系品牌在國內市場定價最低的產品。

在面對進入中國市場 15 年來最為嚴峻的局面時,僅憑這兩款廉價小車,韓系車能成功熬過這個冬天嗎?

暴跌的銷量

進入 2017 年之後,韓系車在國內的銷量便遭遇瞭斷崖式的下跌。

據乘聯會方面的數據,北京現代 2015 年的總銷量為 106 萬輛,2016 年為 114 萬輛,但今年的 1-7 月份,累計銷量僅僅為 41.5 萬輛,隻完成瞭全年 125 萬輛目標的 33.2%。

起亞方面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僅收獲 12.97 萬臺的銷量成績,同比暴跌瞭 55%,並且連全年銷售目標 70 萬臺的 20% 都沒有達到。

雖說 2017 年整個國內車市的增速都有所放緩,但是韓系車所面臨的局面卻幾乎是其他品牌從未遇到的。

韓系車怎麼瞭

第一個因素相信大傢都心裡有數,加上和汽車本身的關聯性不大,所以就不展開討論瞭。

而就算拋開來自消費者的主觀原因對於韓系車銷量造成的影響,其實韓系品牌本身也面臨著不小的問題。

在以往,隻要一提到韓系車,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將其與 " 性價比 " 劃上等號。在相同價格下,韓系車的配置總是會比歐系和日系對手豐富許多;而在相同配置下,韓系車的價格又比歐系和日系對手便宜許多。

但如今,隨著車市的競爭愈發激烈,日系歐系美系的價格都在整體下降,這就使得韓系車的定價空間在被不斷壓縮;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銷量又呈現出瞭井噴態勢,在性價比更是完爆韓系車。

所以此時的韓系車就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瞭:拼產品力,和日歐美系相比總是差一口氣;拼配置,自主品牌面前被花式吊打;拼品牌,現代和起亞幾乎不存在品牌溢價;拼價格,原本的優勢幾乎不復存在。

不作死就不會死

此外,北京現代作死的營銷也該對如今的局面負一定責任,比如其對於車型的命名方式也可以算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瞭。

我們都知道,國內市場上常見的車名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以中文進行命名,比如 " 卡羅拉 "、" 思域 "、" 朗逸 " 等;另一類則是以字母 + 數字或者純數字的方式來命名,比如寶馬 "320Li"、奔馳 "A200"、" 寶駿 510" 等。

現代旗下的車型兩種命名方式都有采用,但主要以前者為主,後者隻出現在部分 SUV 產品上。照理來說,現代對產品的命名也算主流,那問題到底出在哪瞭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先舉個例子,我們在看到現款思域的時候,會不假思索地稱之為 " 思域 ";我們再看到上一代思域的時候,也會不假思索地稱之為 " 思域 ";而當我們看到上上代(第八代)思域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稱之為 " 思域 "。也就是無論怎樣換代,甭管是八代九代還是十代,civic 就是思域。

但現代可就不是這樣瞭。最早國產的第三代 elantra,便是大名鼎鼎的 " 伊蘭特 ";而 2006 年上市的第四代 elantra,則搖身一變成為瞭 " 悅動 ";2010 年上市的第五代 elantra,又改名為 " 朗動 ";而最新一代的 elantra 則再次改名,換上瞭 " 領動 " 這個名字。

講道理,大多數人看到這估計已經暈瞭,為啥現代就不能老老實實按套路出牌,同一個車系沿用同一個名稱呢?那是因為現代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盤:幾代車型一起賣。

十一年前的伊蘭特,依然在賣;八年前的朗動,依然在賣;前不久上市領動,自然在賣。至於 " 悅動 ",也並沒有逃過一劫,現代又在 elantra 之下新推出瞭一條產品線,並復活瞭 " 悅動 " 這個名稱。

當然,這還僅僅是 elantra 這一個車系所面臨的問題,A0 級的瑞納也好不到哪去。

網上不是有句這樣的話嗎:自己約的炮,含著淚也要打完。那對於北京現代而言,既然決定在中國市場執行 " 多代同堂 " 的奇葩策略,那麼由此帶來的副作用就請自己擔著吧。

如何自救?

韓系車想要自救,方法無非就是著眼於現在和放眼於未來。

於現在,現代和起亞的做法便是調整產品結構。在瑞納和煥馳上市之前,兩傢韓國車企在售的最入門車型分別是悅納和 K2,這兩款車的指導價大致處於 7-10 萬元的區間內。

而在瑞納和煥馳上市之後,則直接把門檻拉低到瞭 5-7 萬元的價格區間內,也就是幾乎所有合資品牌都暫未涉及的一個細分市場。

所以在這樣的價格區間內,瑞納和煥馳將要面對的合資品牌競爭對手幾乎隻有雪佛蘭的賽歐 3 瞭。

但是,千萬別忘瞭,和這兩款車處於同樣價格區間內的還有寶駿 310、寶駿 310w、寶駿 510 和五菱宏光等自主品牌神車。想要從這幾位月銷幾萬臺的大佬嘴裡搶肉吃,瑞納和煥馳夠格嗎?

而於未來,便是發展新能源車型。然而遺憾的是,倆韓系品牌至少在國內市場的動作仍舊相當遲緩。

先說現代,雖然推出瞭一臺 " 伊蘭特 EV",但卻是在 2006 年上市的悅動的基礎上搗鼓出來的。別人傢的新能源車總是希望使用一些超前的外觀來凸顯自己的新能源身份,但北京現代卻非常 " 復古 " 地在 11 年前上市的車型上大做文章。

難道在現代眼裡,中國消費者真的就那麼 " 懷舊 "?又或者是中國消費者壓根就不配享受最新的車型、最先進的技術?

而除瞭伊蘭特 EV 之外,北京現代還有一臺插電版的索納塔九。隻是目前常規動力版的索納塔銷量都已跌到三位數,更為冷門的插電版又能帶動多少銷量呢?

另一邊,起亞的情景也好不到哪去,國內市場除瞭純進口的極睿以外暫時也就隻有一臺插混的 K5 瞭,而這在新能源車的大潮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AL 頻道小結

再回頭看看標題,廉價車是韓系品牌最後的掙紮嗎?答案是肯定的。隻不過,廉價車絕非韓系品牌的救命稻草。

就算沒有涉足廉價車領域,大眾、豐田、本田、通用都照樣過得非常滋潤,所以韓系品牌雖然在嘗試向下開拓市場,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不是能夠拯救韓系品牌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一步好棋。

至於之後能否加快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佈局,那都是後話。至少在我看來,韓系品牌的當務之急,是學會如何尊重中國市場,尊重中國消費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