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歲女孩性情大變,原因竟是遭到同父異母哥哥……

08-26

(網絡圖片)

近來,兒童遭侵害的事件頻被曝光。背後的作案者,常常讓人心驚。對孩子來說,一旦遭遇侵害,創傷往往難以撫平。作為傢長,應提前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避免更多傷害發生。

吐痰、吐口水、拳打腳踢 …… 隻要有人靠近,株洲的小美(化名)就會用這一系列動作回應。近日,13 歲的小美因情緒容易激動,伴有暴力行為,被傢人送至省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8 月 25 日,記者獲悉,小美的異常行為,與其同父異母的哥哥對她多次動手動腳有關。

" 孩子之前很聽話,最近一兩年像變瞭個人。" 小美的母親說,近兩年,小美的情緒一觸即發,很沖動,會用暴力行為回應父母。為此,傢人曾帶她四處看醫生,情況卻沒有好轉。無奈之下,傢人將小美送至省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在醫院,小美對傢人態度依舊十分惡劣,不停對母親說些難聽的話。同時,隻要有人稍微靠近她,小美就會朝其吐痰、吐口水,對醫生的詢問也很抵觸,完全不配合。經溝通,最後醫生確診小美患上 " 對立違抗性障礙 "。

醫生介紹,通過多次心理治療,小美才向他們透露,原來,大她兩歲、同父異母的哥哥曾對她動手動腳。當醫生把這種情況告訴小美父母時,他們表示完全沒有想到,甚至不太相信。

省第二人民醫院精神心理專傢劉光亞解釋,當兒童遇到這種情況時,能保護她的就是傢人。但當父母不能夠給予足夠保護、讓她遠離危險時,她就可能會采取激烈行為應對。比如,小美就采取瞭攻擊行為,一方面會讓其傢人害怕,並帶她來看醫生,另一方面她也能避免自己受到侵害。

劉光亞介紹," 對立違抗性障礙 " 屬於 " 品行 " 障礙疾病的一種,一般由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導致。患有此類障礙的青少年大多表現為不會控制情緒,不善與人相處、焦慮、多動,與老師傢長對抗、說謊、暴躁、怨恨心強等。

" 小美的行為與她的遭遇有很大關系。" 劉光亞說,當兒童受到侵害時,一般會出現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也會出現回避和退縮的情況,比如不敢出門,還有些兒童會有攻擊行為。此外,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表現出分離性焦慮,比如一刻也不敢和媽媽分開,不願上學等。

提醒 孩子受侵害,傢長應第一時間報警

劉光亞提醒,性侵對孩子的身體、心理都會產生影響。如果是單個事件,處理妥當的話,影響相對而言會小很多。最可怕的是遭遇多次性侵,又沒有及時獲得幫助,孩子長大後就會表現異常。比如,不能跟異性相處,談戀愛也會受挫,人際關系很難處理等。

一旦孩子受到侵害,傢長必須第一時間報警,同時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劉光亞建議,父母可以請心理醫生為孩子進行心理評估,尋求專業支持。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 ( PTSD ) ,有抑鬱、焦慮等癥狀,要及時在專傢指導下,進行心理幹預或藥物治療。

預防 及早教會孩子保護隱私部位

劉光亞介紹,首先要讓孩子增加對性的認識。比如,教會孩子隱私部位的名稱,讓孩子在受到侵害時能用語言表達告知父母。同時告訴孩子,隱私部位非常重要且需要保護。保護隱私部位有 " 三不 " 原則:不讓看,不讓碰,不讓開玩笑。如果有人給你的隱私部位取昵稱、開玩笑,甚至借機看、觸碰,要大聲地拒絕。

另外,傢長可以開誠佈公地談論性知識,不要躲躲閃閃。不要放任年齡幼小的孩子和大孩子,尤其是有一定力量差異的大孩子,在你無法監管的地方相處。

" 兒童和大人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兒童情緒表達不像大人這樣充分,兒童多半會用行為表達。" 劉光亞稱,如果孩子出現回避的行為,特別害怕某個人,就要與孩子溝通,瞭解發生瞭什麼。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建立一個非常融洽的關系。

當孩子試探性地,或是意味不明地向你表明自己受到瞭傷害,哪怕指向瞭你信任的傢庭成員或朋友,也要認真詢問孩子,查清事情真相。不相信孩子,甚至直接訓斥孩子,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瀟湘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徐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