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歲的王雅君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13 歲便擔起瞭傢庭的全部責任,一心照顧患病的爺爺奶奶。
不管生活有多苦,她總是堅強樂觀地面對一切,熟悉她的人都說她是個孝老愛親的好姑娘。
為照顧患病的爺爺奶奶,她放棄瞭學業
王雅君的老傢在歙縣杞梓裡。在她出生 8 個月時父母離異,後來父親在外重組瞭傢庭,她便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都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可對於王雅君來說," 媽媽 " 卻是個陌生的字眼,從 8 個月到現在,她都沒有見過媽媽,不知道媽媽長啥樣," 就算她現在站到我的面前,我也不認識她。" 說這話時,王雅君笑得有些勉強。
雖然缺失瞭母愛,但爺爺奶奶卻將全部的愛都給瞭她,她和爺爺奶奶的感情深厚。爺爺奶奶一直在傢務農,奶奶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腳變形,可還是咬牙帶大瞭孫女。
13 歲的她便開始學著燒飯、做傢務,照顧患病的奶奶。命運似乎總愛考驗她的生命有多頑強,15 歲那年爺爺又患上腦溢血,半邊腿腳不靈活,之前一傢人就靠爺爺種些茶葉、菊花、養蠶維生,這下連爺爺都病倒瞭,傢裡傢外便由年少的王雅君撐瞭起來。
盡管還有幾個姑姑,可各傢都有各傢的事,王雅君為瞭全身心地照顧爺爺奶奶,毅然放棄瞭學業。
" 其實那個時候,爺爺奶奶還希望我能繼續讀書,但我知道傢裡的情況,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他們這麼辛苦、勞累,我也想為他們付出一些。" 懂事的王雅君就這樣在歲月的磨礪中慢慢長大。
為瞭親人生活有保障,她開起瞭理發店
那時候,奶奶每隔兩三個月就要住一次醫院,王雅君在屯溪租瞭房子,一邊在醫院照顧奶奶,一邊還要趕回出租屋給爺爺燒飯。
2011 年,68 歲的奶奶因病去世,那年她 18 歲。為瞭養活爺爺,王雅君決定在屯溪學理發。
" 像我的學歷找工作也難,如果上班,照顧不瞭爺爺,不如自己學個手藝開個店還能照應到爺爺。" 學藝兩年後,20 歲的她借瞭三萬元,在屯溪區阜上小區東苑租瞭間 30 平方米的店面," 藝美 " 理發店開張瞭。
" 奶奶辛苦瞭一輩子,她在世的時候我還小,沒有能力掙錢讓她享福,現在奶奶走瞭,爺爺就是我最親的人,我要盡量給他最好的生活。" 有瞭動力,加上王雅君為人真誠,做事認真,理發店的生意越做越好,祖孫倆的生活得到瞭保障。
把爺爺帶在身邊,她起早貪黑不覺累
王雅君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不是在店裡就是在出租屋。每天早上她都要陪著爺爺走路鍛煉,凡事以爺爺為重,爺爺都是假牙,做飯燒菜她都會燒得軟一些煮得爛一點。過年瞭,爺爺不能坐車,她就陪著爺爺在出租屋裡過春節。她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充實,把爺爺帶在身邊挺滿足。
爺爺王成邦今年 80 歲,說話口齒不是很清楚,但一提到孫女,老人就喜上眉梢," 孫女好,很懂事,都是她照顧我,衣服都是她買,傢裡鞋子還有好多新的沒穿。我胃不舒服,她半夜還給我煮稀飯。" 平時王雅君還自己做六子棋陪爺爺下,跟爺爺玩撲克比大小,爺爺愛聽戲,她還給爺爺買瞭播放器下載戲曲給他聽。
愛屋及烏,王雅君對老人很有愛心。在她的店裡剪發 15 元,老人隻要 10 元,腿腳不便的她還會上門免費理發,重陽節老人理發免費,兒童節孩子理發免費,她說," 大傢幫我,我能夠做到的,也要方便大傢。"
最好的反哺是陪伴,她對爺爺不離不棄
王雅君紮著馬尾辮,雙眼皮,長相清秀,不僅性格溫和,還心靈手巧,沒事的時候喜歡養小動物、編頭發,店裡還掛著兩幅她自己繡的十字繡。
相比同齡人,她可能失去的很多,沒有讀書,沒有時間逛街、旅遊、談戀愛,可她並不覺得可惜或者委屈,
" 我覺得沒什麼,隻要我努力,今後這些還是可以實現的。爺爺就是我的牽掛,不能光想著自己,如果失去對爺爺的照顧,以後我一定會後悔。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把爺爺照顧好,奶奶走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爺爺,所以我要加倍地對爺爺好,讓奶奶走的安心。看著爺爺好好的,我就很開心。"
這個 90 後的姑娘看著爺爺會心一笑,爺爺就是她的全部。
女孩大瞭總要談戀愛嫁人,有人也問她 " 你總不能把爺爺帶著一起走吧 ?" 她總是固執地說," 爺爺是我最親的人,不管到哪裡,都要帶著爺爺,如果有一天出嫁瞭,我也肯定要把爺爺帶在身邊。"
王雅君笑著說,她現在還有一個小目標," 爺爺二樓爬不上去,隻能住一樓,有的人看爺爺年紀大瞭,不願意租房子給我們,還要跟房東說好話。我要好好工作,努力掙錢,將來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太大,夠我和爺爺兩個人住就好瞭。"
7 月 14 日記者在她的理發店采訪時,一上午,王雅君忙著給顧客洗頭、理發,墻上的十字繡鐘滴答滴答地走著,爺爺就這麼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孫女,眼神裡滿是憐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