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有傢不住,60 多平房子留給 15 噸廢品

07-18

她冬夏都住在室外,卻把 60 多平的房子留給撿來的廢品;她有退休金不缺錢,所有的廢品隻攢不賣;她的兒女都很孝順,但是她不允許孩子們進門;就連老伴她也怕偷瞭她的 " 寶貝 " 送人。2 年多時間裡,傢裡的廢品已經堆得隻露出頂燈。異味、蚊蟲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令鄰居們苦不堪言。17 日、18 日兩天,趁老人入院,李傢街道錦華社區的工作人員聯合錦繡物業,幫傢人清理廢品,竟然清出 15 噸。心理專傢表示,老人癡迷於撿廢品不能單純理解為是習慣,這有可能是一種病態,需要引起傢人的認識和重視。

老太攢瞭一屋子廢品鄰居苦不堪言

74 歲的劉老太傢住李傢街道錦華北園,自從她搬到這裡生活,周圍的鄰居可以說是苦不堪言,因為劉老太喜歡撿拾廢品,但是又不往外賣,隻積攢在傢裡。

兩年下來,劉老太撿拾的廢品,堆滿瞭 60 多平的兩室一廳,而她冬天宿在樓道,夏天睡在樹蔭,也要把好好的房子用來裝廢品。

隨著傢裡裝不下,傢住一樓的劉老太就堆積在樓道或者窗外。異味、蚊蟲,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令鄰居們苦不堪言。

" 大夏天,這麼熱,從來不敢開窗戶。" 這幾乎是同樓人的共同心聲。因此總是有人找到物業和社區求助。

采訪中鄰居們表示,雖然對劉老太積攢廢品的意見很大,但是對她這個人又是另一種看法——很會唱歌,出口成章,尤其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寫瞭一手好字。

社區:道理能講通就是制止不住

錦華社區副主任王東芳因為居民的投訴,和劉老太談過很多次,王東芳說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老人首先有退休金不缺錢,而且四個孩子生活的都不錯也很孝順,隻撿不賣的現實也說明劉老太並非為錢。

" 她說自己就是控制不住。" 王東芳告訴記者,因此盡管每次溝通和劉老太講道理都能講通,但是仍然制止不住她繼續往傢裡撿拾廢品的行為。

" 老太太基本上夜裡不睡覺,晚上 11 點開始出去撿,一宿能來回好幾趟。" 小區物業保安表示。

無奈之下,社區隻有聯合物業,將老太堆積在公共區域的廢品清走。" 已經清理過三次瞭,每次都滿滿一大車。" 王東芳說。

然而,對於劉老太傢中積攢的廢品,由於是私人空間,社區和物業也無能為力,隻能和劉老太的傢人溝通,所以這個矛盾一直沒有根除。

傢人:清理的速度比不上母親積攢的速度

劉老太的小女兒高女士提起母親來,直表示 " 一點辦法都沒有 ",她告訴記者這處房子原是弟弟的婚房,結婚一年多就讓給瞭父母住,然而母親卻用來裝廢品。

高女士說,此前她們姊妹幾個也給清理過,但是清理的速度遠沒有母親積攢的速度快。到後來,母親索性都不給她們鑰匙,也不讓她們進門。" 每周我們都輪著給老媽送飯,隻能放在門外 "。

眼下,劉老太自己住在這個房子裡,老伴兒去瞭一個女兒傢住," 老媽怕老爸在傢偷她東西送給別人。" 說到這裡高女士哭笑不得。

高女士表示,她們的老傢在瓦房店農村,但是因為父母有工資,自小條件不錯。而母親從 60 來歲開始,就熱衷上瞭撿廢品,農村沒啥可撿的,搬到城裡後這種行為更加嚴重。對於母親囤廢品的行為,她也表示費解。

現場:傢中廢品堆積如山隻露出頂燈

14 日,在附近居民的強烈要求下,社區又聯合物業將公共區域的垃圾清理走一車。為瞭根治環境問題和安全隱患,社區聯系瞭劉老太的幾個子女共同商討對策。子女商議後決定先帶母親去看病,而在母親入院的這段時間,請社區和物業幫忙,把傢裡囤積的廢品也徹底清理一下。" 這樣的活,出去雇人都沒人幹。" 高女士說。

17 日和 18 日兩天,錦繡物業派出五六個人,劉老太子女出資雇瞭一輛載重 5 噸多的貨車,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協調下,開始清理傢中的廢品。

當眾人打開房間時,幾乎都驚呆瞭,"60 多平的房子裡,無論是臥室還是廚房全是廢品,真是堆積如山,隻露出頂燈瞭。" 社區工作者方玲表示。

行動:60 多平的房子裡清出 15 噸廢品

由於實在沒有空間騰挪,清理人員不得不把一側窗戶先卸下,往外清理廢品。記者在現場看到,劉老太這麼多年積攢的 " 寶貝 ",大都是衣物和鞋子,以及瓶瓶罐罐的塑料品。因為異味較重,清理人員和劉老太的子女不得不戴著口罩幹活。

經過兩天的努力,貨車拉瞭五次才終於把囤積在屋裡的廢品清理幹凈。" 保守估計得有 15 噸。" 物業一名工作人員說。

" 這麼多年,終於可也大口喘口氣瞭。" 附近居民表示,對於社區和物業的幫忙,劉老太的子女和附近居民都表示感謝。

采訪中,高女士表示,接下來先給母親看病,回頭姐弟幾個商議一下,再決定如何安頓母親的晚年。

專傢:癡迷於撿拾囤積廢品或是一種病態心理

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各方都還是比較滿意的,事實上,劉老太的行為並非個例,本報經常接到居民反應稱有鄰居撿拾囤積廢品影響居住環境的爆料,從爆料來看,這樣的行為大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對此,大連黃鶴心理會館主任劉洪偉表示,目前的老年人基本上都經歷過戰亂和資源匱乏的年代,從心理機制上來講有一種向苦難的認同感,思想上的認同會帶來行為上的改變,因此在老年人中節儉、囤積、喜歡資源再利用幾乎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過瞭,就不能再單純的理解為是一種習慣,而有可能是病態的心理問題,這應該引起傢人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劉紅偉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對於翻垃圾箱囤積廢品等行為,老人本身是不受困擾甚至是樂在其中的,受困擾的是周邊的人,因此如果想改變他們,首先周邊人得先支持而非排擠,想辦法幫助老人轉移註意力,否則老人會更加極端。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主任委員於欣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老人愛翻垃圾桶和囤積廢品的現象,這裡面基本有兩種情況,一是老年人患上強迫癥,因為囤積就是強迫癥的一種典型癥狀;另一種是老人得瞭老年癡呆癥,出現瞭認知行為障礙,撿垃圾就是一種行為怪異的表現。所以說,如果發現傢裡老人有翻垃圾桶的情況出現,或者喜歡把一些不值錢的東西越攢越多,就要盡快帶老人去醫院看看,根據需要來接受治療。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於雅坤 攝影記者范佳德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