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歲重度抑鬱癥少女患病 4 年才就診 傢人:以為她隻是心情不好

03-26

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病房, 16 歲花季女孩菁菁(化名)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癥。患有抑鬱癥已有四年多的她,這是第一次來醫院就診。

早年,菁菁的父母離異,她隨父親一起生活。2013 年父親自殺,13 歲的菁菁全由姑姑和奶奶照顧。自此,這個本就內向的女孩變得情緒低落,性格也更孤僻。她自卑,不願和同學交往。她甚至多次用小刀割傷手臂。她說,看到手臂流血,才感覺沒那麼壓抑。

這四年間,種種原因,菁菁換過幾個學校,勉強讀著書。有一段時間,菁菁的心情也有過好轉,但 2017 年後,寄宿學校、學業壓力等等種種原因,她又開始變得抑鬱,輕生的念頭越來越頻繁。

3 月 12 日,在菁菁的強烈堅持下,菁菁姑姑(現監護人)才帶她來到醫院就診。" 我感覺支持不住瞭 ……" 這位瘦瘦高高、留著短發的女孩如是對醫生傾訴。當被問及為何拖瞭四年才到醫院就診時,一直在傢務農的姑姑解釋," 這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我們以為她隻是心情不好,不知道會是這麼嚴重的病。"

幸而,經過近 10 天的治療,菁菁的情緒反應活躍瞭,心情也變好瞭,還在病房裡練字,交朋友。她說,想要去學校,把落下的課補上來。

" 類似的情況在臨床上遇到很多。" 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博士感嘆,很多傢長對抑鬱癥不瞭解,導致治療延誤,病情加重,讓更多傢長、更多老師瞭解抑鬱癥,重視抑鬱癥,科學對待抑鬱癥,對醫生來說,任重而道遠。

馬靜博士解釋,抑鬱癥絕非簡單的心理困擾,常不能夠簡簡單單通過 " 自己調節自己的心情 " 就能完全好起來。它是一種病,是一種需要通過醫學治療(包括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才能逐漸康復的、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是一種最終會通過自殺要瞭 10%~15% 患者命的疾病。

" 還有些人視抑鬱癥為恥辱,認為自己或者傢人得這種病很丟人,這種觀念也是錯誤的。抑鬱癥就跟哮喘、糖尿病一樣,個體患病與否不能選擇,患病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 馬靜說。

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瞭,但伴隨而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今,抑鬱癥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 2020 年將上升為第二位。抑鬱癥就在我們身邊,但它並不可怕。

專傢提醒,作為傢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可疑抑鬱癥的表現,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時不想上學裝出來的,不要認為孩子是 " 作 ",也不要簡單的以為他們隻是 " 心情不好 ",趕緊帶孩子就醫才是上策。醫生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給予心理治療或者合並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和傢長一起,在精神和行動上給予他們支持,幫助孩子們早日走出陰霾,走出 " 黑狗 " 的追纏。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張冰 馬靜 石榮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