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京東的官方訂閱號 " 京東黑板報 " 發出瞭這麼一條消息,其表示近期不斷有商傢分別向京東和唯品會反饋某電商平臺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以各種方式要求商傢簽署所謂的 " 獨傢 " 合作,並從京東和唯品會等平臺退出,否則將會受到削減活動資源、搜索降權、屏蔽等處罰。
可見二選一行為在 618 之後並未隨之一並結束,而是繼續發酵,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到商傢以及平臺方的利益,京東與唯品會發表聯合聲明再一次將此事件放大。
那麼這一次輿論的力量能不能讓二選一行為有所收斂呢?
在京東與唯品會的聯合聲明中主要闡述瞭三點:
1、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該電商平臺屢次利用壟斷地位,強迫商傢二選一、獨傢和站隊的行為已經嚴重侵害瞭商傢的自主經營權和消費者的選擇權。在目前實體經濟舉步維艱、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刻,電商平臺理應積極發揮平臺資源優勢,幫助商傢擺脫困境,而不應該一味追求自身的高額利潤,尋求一傢獨大,漠視商傢多渠道、多平臺的發展意願,讓商傢成為其保全自身利益的犧牲品。
2、在平臺面前,商傢永遠都是弱勢群體。對於他們的遭遇,我們深表同情。在這幾年屢次的二選一風波當中,絕大多數商傢都能堅定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勇敢對霸權說不。對他們,我們除瞭尊重,更有感恩,為他們,我們唯有倍加努力,以不負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京東和唯品會也鼓勵並堅定支持更多的商傢勇敢站出來抵制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3、京東和唯品會堅信,未來的零售一定是開放、包容、協作、無邊界的生態。商業文明的建設不僅需要平臺、商傢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則的約束和規范。京東和唯品會絕不會采用、更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二選一來破壞中國電商十幾年的發展成果。我們呼籲國傢和行業主管機構能夠積極介入有效規范市場秩序,不讓法律和道義蒙塵。
火不侵玉、邪不壓正。京東和唯品會衷心希望所有企業都能在用戶至上的理念下公平競爭,求共贏,靠真本事獲得堂堂正正的成功。我們也願意攜手對所有秉持這種價值觀的商傢提供全面的戰略支持,一起見證他們成為未來中國商業社會的中流砥柱!
從聲明中可以看出,京東與唯品會已經是忍無可忍,根據官方的說法,二選一行為會導致一些品牌店鋪損失三成銷售額。
另外我們註意到,京東集團早些時候發佈的 2017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京東一季度凈收入達 762 億元(約 111 億美元),同比大漲 41.2%;凈利潤 14 億元,超 2016 年全年的 10 億元。
這是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來第一次實現單季度盈利,堪稱京東發展歷程中的一大裡程碑,如此得來不易的好成績京東自然是要竭盡全力地去維護。
這樣的成績天貓看在眼裡當然不太舒服,因此業內人士分析二選一就是為瞭遏制京東及其他競爭對手所采取的策略。
對於這份聲明,天貓很快作出瞭回應,但並未指出是針對某個特定的電商平臺,當然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針對誰。
天貓的回應如下:
1、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某些電商公司一旦遇到競爭,就把 " 二選一 " 當做有效的碰瓷手段,對公眾 , 市場甚至主管部門進行誤導、混淆和情緒煽動。
2、確實,越來越多的品牌已經把天貓作為自己商業全域運營的唯一陣地和獨傢平臺。但問題的實質在於,這是商傢對平臺的選擇,而不是天貓的選擇。自主選擇是企業的天然權利。事實上,這恰恰是商傢對市場的選擇,也是真正的市場的選擇。
3、天貓的核心就是賦能品牌,給品牌更好的工具、技術、數據能力,幫助品牌直接服務自己的用戶,升級商業的互聯網化,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也必須認清某些電商公司打著平臺的名義,做著假平臺的事:鎖定商傢後臺直接改動商傢商品的價格、越過商傢改動商品的庫存數、強制促銷、拉長賬期拖欠貨款,甚至將品牌作為碰瓷戰術的人肉 zha dan ,無疑是在扼殺品牌的主權。被這種霸道深深傷害忍無可忍的商傢案例此起彼伏比比皆是,這是不可混淆的事實。
4、實體和線上已經在深度融合,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擁抱 " 新零售 " 是大勢所趨。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價值,這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共同話題。這也是真正能夠在競爭中促進發展,提升自身實力的最有效的競爭方法。
雖然每一方說的都有其自身道理,但是不少法律專傢此前就表示,二選一的做法確實已經觸犯瞭法律法規,比如,根據工商總局制定並於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部門規章《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限制、排斥平臺內的網絡集中促銷經營者參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
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其實諸如二選一這樣的電商平臺競爭行為能夠持續到現在,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還是因為各方的利益相互聯系相互牽扯,所以真正選擇訴諸法律的平臺和商傢幾乎沒有。
一方面商傢不想得罪任何一傢電商平臺,另一方面電商平臺之間也不希望為這件事搭進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要背負口碑下滑的風險,所以一直都是停留在口水戰的層面,這對於解決二選一行為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更有陰謀論者認為,電商平臺們反復拿二選一來說事,實際上就是為瞭增加自己的品牌曝光度,通過一些煽動性的文字,讓商傢和消費者選邊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