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是他的孩子,離開他快一年瞭

10-26

【觀察者網 文 / 趙可心】2016 年 9 月 15 日,中秋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本應闔傢團圓、舉國歡慶,可對“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而言,這個中秋節意味著與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

近日,在《我是演說傢》第四季的舞臺上,朱樅鵬動情地說:“我有一個孩子,它已經離開我 1 年零 23 天瞭。”

雖然用 5 年心血培育出“天宮二號”,朱樅鵬卻從未撫摸過它,甚至連一張合影都不能留下。

發射當天,因為要堅守崗位,他甚至不能親眼去看一看。

即使如此,朱樅鵬心裡卻很自豪,因為他不負國傢重托。

“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要知道,中國實現這一天走瞭 61 年

1993 年,朱樅鵬就職於航天五院。他說那時的航天人心中都有個目標 —— 爭八保九,爭取在 1998 年,最晚不超過 1999 年,把中國的載人飛船送上太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著馬拉和人推,把火箭運到發射臺發射。

90 年代,中國的電視轉播要靠租來的衛星,載人航天處於 0 的狀態。

當時,世界航天強國美國禁止對中國航天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西方發達國傢也采取技術封鎖。

沒有經驗借鑒怎麼辦?

一切靠自己摸索。落後的 30 年,要用 25 年追趕。

為鉆研理論,在辦公室裡激烈爭論,通宵達旦;

為模擬返回艙著陸,將返回艙從飛機上扔下去,進行多次空投試驗;

為模擬返回艙海上漂浮試驗, 在烈日下曬脫皮,煎熬瞭兩天兩夜。

就這樣摸索瞭 7 年,“神舟一號”終於在 1999 年 11 月 20 日成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也實現瞭從 0 到 1 的突破。

2000 年後,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已經有目共睹,2003 年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2008 年太空出艙活動,2011 年交會對接實驗 ……

去年一年,中國就發射瞭幾十顆衛星,成為全世界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傢

未來,2022 年前後,中國還將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征途上,將會留下更多屬於中國的足跡!”

國傢強則航天強,這也印證瞭另一名演講者,北京大學博士王帆的一條金句:“過去是人拉著國傢走,現在是國推著人前行”。

她在演講中提到一位清華人的故事。

這個人考入清華歷史系時,嚴重偏科,歷史語文都是滿分,物理隻有 5 分。

那是 1931 年,入學第二天,就爆發瞭“九一八”事變。

國難當頭,他拍案而起:“我要學造飛機大炮,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然後,軟磨硬泡贏得瞭試讀一年的機會。

這個“想不開”的人就是中國近代“力學之父”、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建立不朽功勛的錢偉長。

他曾說:“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過去,前如錢偉長,後如朱樅鵬,他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如今,新一代青年沒有那麼多壯烈的色彩,而是生逢其時。

共享經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反而是有強大國傢在背後給予每一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實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個人在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崗位都能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完整視頻: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裡觀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