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尊敬劉作虎?

07-18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keso 怎麼看(微信 ID:kesoview),轉載已獲得作者授權。

劉作虎是一加手機的老大。我沒見過劉作虎,所以在我眼中,他就像一個謎,我對他的全部瞭解,來自不多的媒體報道,以及他作為一加頭號產品經理,呈現給消費者的一加產品。

媒體對劉作虎最普遍的一個看法,是低調。這種低調大概來自步步高系的遺傳——盡可能讓產品去高調,企業的老大最好神龍見首不見尾,保持一點神秘感。但劉作虎又沒有低調到像 OPPO 和 vivo 的老大陳明永跟沈煒那麼誇張,他和業界一直保持著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距離。

其實在我看來,一個現代企業應該向公眾保持必要的透明和開放,CEO 則是連接企業和公眾的關鍵接口之一。過於低調的企業傢,其實是有悖於人們對一傢現代企業的要求的。悶聲發大財這種傳統的生意經,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劉作虎的低調,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許在於,他並不覺得有多少東西值得去說,比起對外說,他可能更喜歡對公司的設計師、工程師和產品經理說,反復地說,不厭其煩地說。但他偶爾對外說幾句,就讓人記憶深刻。

本來,在手機這個產業,喬佈斯去世後,踩 Apple,痛斥 Apple 沒有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時髦。大傢都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妥,盡管從語音助手,到指紋識別,甚至到手機中框的設計、邊框材質的選擇、界面視覺元素的扁平化設計等等,整個產業無時不在 Apple 深刻的、持續的影響之下,可是每個人都覺得,踩 Apple 方能引起關註,踩 Appl e 方能彰顯自己的出色。劉作虎偏偏要跳出來說,愚昧的人、無知的人才會說 Apple 沒有創新。這一句話就得罪瞭一堆誇誇其談的手機大佬,我卻因此對他有瞭些敬意。

他另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是一加隻做線上渠道的互聯網手機,一年隻做一部頂級旗艦手機。這當然是在一加交完瞭 2015 年的昂貴學費之後的幡然醒悟,那一年,一加 X 做砸瞭,風風火火開張的 45 傢線下體驗店,試水兩個月就宣佈關張,京滬的兩傢旗艦店,也在一年多以後關閉。

我曾去過一加的第一傢線下體驗店北京藍色港灣店,能明顯感受到劉作虎當時的意氣風發,說白瞭就是 " 作 "。充滿原木的高級質感和光線明暗效果的店面裡,稀疏地擺著幾件一加 2 和一加 X 手機,以及一些手機背殼、耳機、充電器等,空空蕩蕩的兩層店面幾乎無人光顧。在營業員的註視下擺弄桌上的手機,我竟然有點莫名的尷尬。我估摸,如果一加的四十多傢線下店都是這種情況,它掙的那點錢可能真不夠糟踐的。

撤銷瞭一加 X 產品線,關閉瞭全部線下店以後,劉作虎有瞭對一部手機、一個渠道的極致堅持。哪怕後來 OPPO、vivo 因線下渠道的優勢,逆襲瞭 " 互聯網思維 ",哪怕後來小米都走到瞭線下,做起瞭廣告,搞起瞭機海,一加仍然堅持一部旗艦手機、一個互聯網渠道,心無旁騖。在我眼中,劉作虎的堅持顯得如此特別,讓他從一個產品經理,逐步蛻變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傢。

2016 年一季度還虧著兩個億的一加,憑借精心打磨的產品一加 3 和 3T,全年實現盈利,用劉作虎的話說,養活一加 600 多人不是問題。對這種經歷過悲喜起落,還活著,並且活得還不錯的小公司,媒體喜歡用 " 小而美 " 來形容,但我估計劉作虎根本不是一個滿足於小而美的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劉作虎認為,消費者越來越在乎的是品質感,而不是性價比。我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看法,我認為性價比並不排斥品質感,但我也承認,品質感相對性價比,更容易擊中消費者的情感。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向朋友炫耀:打動我的是這款產品的品質,而不是價格,是體驗,而不是參數。但品質同樣受性價比的制約,過於昂貴的品質,不具有性價比的品質,消費者不再視之為品質。

但劉作虎的前雇主 OPPO,卻總是在顛覆我的認知。它真的用中端的硬件配置,加上核彈級的廣告轟炸和渠道洗腦,把品質感做成瞭一種光鮮亮麗的心理感受。我無從知道劉作虎對 OPPO 這類 " 品質感 " 怎麼看,但通過我用過的一加 3T 和一加 5 兩部手機,我可以確切地知道,一加所追求的品質感,是有性價比作保證的品質感,而不是低配高價的品質感。

也許正是這種有性價比的品質感,讓一加成為出海最順利的手機品牌。早在一加 1 的時候,來自海外的收入就超過瞭 60%,到瞭去年的一加 3 和 3T,海外收入甚至超過瞭 70%。BrandZ 評出的 2016 年中國出海品牌 30 強中,一加被排在第 12 名。以短短 3 年的海外歷程,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加或許是最具國際化視野和行動力的中國公司。

我一直很納悶,一加作為一個中國小品牌,怎麼會頻頻得到《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這樣的大牌媒體的關註?作為一加手機的用戶,現在我知道,優越的品質才是一把萬能鑰匙。有時候我會擔心,野心太大難免會讓動作走形,攤子太大難免會不再有精力關註邊框的棱線和後背的弧度,那樣的話,一加 2015 年的麥城,有可能不是走一次就完瞭,這時候我倒寧願一加一直都是一傢小而美的公司。

小而美真的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盡管我也不確定,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給小而美留出足夠的生存空間,但我們真的應該有一些不一樣的小公司。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