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年前的幾個吃瓜群眾,差點讓你沒空調吹

08-01

三伏天到瞭,祖國山河籠罩在 40 度的高溫下。

你一定在感嘆:" 多虧瞭科學傢發明空調啊!我這條命就是空調救的。"

可是你知道嗎,研究空調制冷技術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 150 年前,有幾個吃瓜群眾來搗亂,差點兒害得空調就發明不出來瞭!

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 150 年前。

1847 年,一個蓄著大胡子的釀酒商人來到小鎮牛津,參加那一年的英國科學促進會的年度會議。

他掏出一篇物理學論文,準備在大會上宣讀。但主辦方卻不讓他讀,因為這篇論文他已經在大前年的會議上讀過瞭。

這篇論文叫做《磁和電中的熱效應以及熱的機械當量》,看起來確實有點兒無趣。

如果不是這位大胡子的介紹引起瞭另一個年輕人的註意,你這輩子恐怕就吹不上空調瞭。

然而,年輕人很不客氣地懷疑,這位大胡子的研究可能是錯的,因為它違反瞭當時的著名科學傢、工程師卡諾和克拉珀龍的研究。

於是,年輕人站起來提瞭一個問題,不料卻將大胡子問住瞭。

由於大胡子沒怎麼上過學,他恐怕連對方問的是什麼都聽不懂。

焦耳的實驗是在證明,熱不是一種物質,而是物質的一種運動。運動的能量可以和熱量相互轉化。

這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空調調節溫度的方法,就需要讓熱量和能量相互轉化。

在 150 多年前,許多科學傢都相信熱是一種物質,湯姆遜也一樣。

不過在他仔細研究瞭焦耳的實驗之後承認,焦耳是對的,熱不是物質,而是物質的一種運動。熱量確實可以和運動的能量相互轉化。

盡管如此,湯姆遜還是發現,焦耳的實驗並不完美。比方說,焦耳在實驗中發現,氣體自由膨脹不會引起水的溫度變化。

在湯姆遜看來,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太大瞭,溫度變化太微弱,屬於實驗設計失誤。說不定氣體膨脹的時候,溫度會發生變化呢。

於是,在 1852 年,在焦耳傢的酒窖裡,兩個人直接測量瞭經過氣門後膨脹的氣體,結果發現,氣體的溫度居然略微有點兒降低。

這個研究看似毫無意義,但如果這兩個人的實驗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一股熱氣在不向外傳熱的前提下,僅僅通過降壓膨脹就能變冷,那麼發明制冷技術就不是問題瞭。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焦耳和湯姆遜做瞭一個又一個實驗,買瞭一臺又一臺蒸汽機和壓力泵,就是為瞭測量氣體膨脹時,溫度到底會不會變化。

可是好景不長,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焦耳不斷遇到人生的重大打擊。他的兒子、妻子和父親一個接著一個地去世瞭。

焦耳賣瞭啤酒廠,收起悲痛,把傢搬到瞭老特拉福德附近,然後帶上瞭所有實驗儀器,包括蒸汽機,打算繼續進行科學研究。

不巧的是,老特拉福德的那個街區有個規定:業主禁止使用蒸汽機。

於是,焦耳徹底絕望瞭。

幸好,焦耳和湯姆遜早已將實驗發現寫成瞭論文。科學傢將這個發現叫做焦耳 - 湯姆遜效應(又叫節流效應)。

這個效應是說,如果一股(除瞭氫氣和氦氣的)氣體透過多孔塞,逐漸從一個高壓環境(絕熱地)運動到低壓環境中,它的溫度就會降低。低壓環境的壓強越低,降溫效果就越明顯。

根據焦耳 - 湯姆遜效應,科學傢逐漸發展瞭制冷技術,終於在幾十年後發明瞭冰箱和空調。

空調制冷的原理,就是通過不斷改變制冷劑的壓強,讓它在室內裡變得比室內溫度還低;又讓它在室外變得比室外溫度還高。

其中最關鍵的制冷過程,就要用到焦耳 - 湯姆遜發現的這個神奇效應。

如果兩位科學傢犯瞭拖延癥,一直拖著沒有發表論文,再讓吃瓜群眾一搗亂,我們吹上空調的時間恐怕就要向後推遲幾十年。

150 多年前的那幾個吃瓜群眾不會知道,他們險些害得我們沒有空調吹!

美指:牛貓,繪制:賞鑒,排版:胡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