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臺灣福爾摩斯”傳奇法醫的故事,內心很震撼

11-25

11 月 23 日,是他的祭日,也恰巧是他的生日——這就是被外界賦予 " 臺灣福爾摩斯 "、 " 人間判官 "、" 法醫青天 " 的臺灣法醫界權威楊日松(1927.11.23-2011.11.23)。

在楊日松 84 年的人生歲月中,有 62 年都獻給瞭法醫工作,參與超過 3 萬件的遺體解剖。期間臺灣重大刑案、分屍案、滅門血案,也多由楊日松操刀解剖,比如江子翠分屍命案、井口真理子命案、白曉燕撕票案、豐原楊傢滅門案等等。毫不誇張的說,這是用生命寫下的一部法醫傳奇。

2011 年 11 月 23 日,楊日松由於大腸癌並發肝衰竭,病逝在臺北國泰醫院,享年 84 歲。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臺《關鍵時刻》Facebook

驗屍不戴口罩手套

還有更多難以置信

" 屍體不會說謊,我的工作,就是做個忠實的翻譯傢。"

不論什麼情況,楊日松每次到刑事現場,幾乎都不戴口罩和手套。一方面是因為他非常註重命案現場的氣味,另一方面,用他自己的話說,做這種工作就不能怕臭,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警大校長候友宜評價過," 解剖時氣體從屍體裡冒出來,就像瓦斯一樣,很臭很臭。他還要一一檢視、觸摸,這不是常人所能接受的。"

然而還有常人更加不能接受的——據周圍人描述,他甚至會 " 用手指沾死者口腔裡的泡沫,或是胃裡的殘留物,放進嘴裡嘗嘗是否有毒 "…… 不過到底有沒有真的嘗,楊日松助手表示,這是不能說的秘密,有他的幽默在裡面。而楊日松本人則自始至終沒有澄清過。

在江子翠分屍命案之後,楊日松自稱,正是因為與屍體的直接碰觸,感染瞭 " 屍毒 ",使得皮膚奇癢無比,深入骨頭,比蚊子叮咬還要癢上千倍。不過事件隔得太久遠,真實病情已經無法考證瞭。

1997 年,楊日松在刑事案現場。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真相隻有一個

臺灣福爾摩斯傳奇斷案

楊日松辦案生涯中最為出名的一件,就是江子翠分屍命案。這是臺灣首宗謀職陷阱分屍案,也是使楊日送一戰成名的案件。

1977 年 9 月 9 日,砂石場工人陳永義在臺北縣板橋江翠裡(今新海裡)的大漢橋下發現一塑料袋,開口處隱約露出一塊肉。陳永義原本以為是袋豬肉,走近翻開一看嚇傻瞭——竟然是女子的屍體。屍體總共分瞭六到七塊,是人體的四肢部分,至於頭顱,卻不知在哪。

由於屍體外表有明顯的皺紋,警方大膽猜測死者年齡超過 50 歲,但由此公佈年齡尋找失蹤人口,卻一點進展都沒有。沒有頭顱隻有破碎的屍塊,並且當時沒有 DNA 技術,想要辨識身份,必須要有非常高的專業技術。

於是警方請來楊日松驗屍,他隻能靠解剖,把這些屍塊通通拿出來重新拼湊,抽絲剝繭般地尋找有效線索。9 月 12 日,刑事局特地召開瞭記者會,由楊日松親自說明。楊日松斷定,屍塊之所以出現皺紋,不是因為年齡大,而是因為曾經遭到過烹煮。此外,通過屍檢,他提供瞭以下幾項特征供民眾指認。

江子翠分屍案屍體特征。圖片來源:臺灣演繹

(1)從死者乳腺情況分析,她還未曾懷孕哺乳,真實年齡約在 17 至 25 歲;

(2)左小腿長 44 公分,判斷其身高約在 160 公分;

(3)左小腿上有一顆火柴頭大小的紅痣;

(4)頭部受到過擠壓,耳朵彎曲成 S 型;

(5)死者牙齒較大,6 個牙床隻長瞭 4 顆牙,但手指、腳趾都不長,且未留指甲。

承楊日松所言,警方一一過濾失蹤人口,最終確認這是當時在求職過程中失蹤的 24 歲女會計員張明鳳。警方緊接著從張明鳳的交往對象開始清查,卻一無所獲。之後從臺北市列冊監控的性侵害前科犯名單中,篩查出可疑嫌犯林憲坤。

被害者張明鳳。圖片來源:臺灣演繹

當時,林憲坤也是因為以招聘會計為由,誘騙其他的少女性侵未遂,女子成功逃出並報瞭警,因此林憲坤遭到臺北地方法院判刑六年,在臺北看守所服刑中。他入獄的時間點恰好在張明鳳遇害之後。

經過警方一番盤問,林憲坤坦承,他以求職為幌子,誘騙女子上當。當時張明鳳去他的住所應征會計,不料被其強奸未遂,並慘遭殺害分屍,還將屍體泡進滾燙的熱水,這才導致屍體的耳朵變形。

犯罪人林憲坤。圖片來源:臺灣演繹

最終林憲坤被判處死刑,於 1981 年執行槍決。

每當重大命案發生,不僅警方、法官經常需要仰賴法醫的專業解析,媒體也需要征詢、引用法醫看法作為報導內容,刑事法醫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楊日松不論南北,隻要傢屬對死因有意見都會親力而為," 神探楊法醫 " 之名不脛而走,深受民眾與被害傢屬信賴,有些死者傢屬還指名要他驗屍來主持公道。

在當年法醫人數屈指可數的臺灣,法醫人數不超過 10 位。楊日松除瞭提供科學專業的見解外,還會剖繪兇手特征協助辦案,憑借他的過硬的斷案技能與極其敬業的專業素養,奠定瞭他在法醫界的地位,成為提升臺灣刑事法醫學與刑事鑒識學的重要推手。

日落後不談驗屍

法醫也有小迷信

按照常理,作為法醫應該極其註重事實真相,極其理性,然而楊日松卻也有他的小迷信。每年中元節他都會帶著法醫室上上下下拈香膜拜,悼念死者。

在他工作瞭幾十年的解剖室中,堆滿瞭瓶瓶罐罐,裡面都是用福爾馬林浸泡的罹難者殘缺的屍體,其中最特別的一罐,裡面是一個人頭(孫伯英),由於沒有傢屬認領,一直放在解剖室,成為大傢的 " 同事 "。據楊日松本人說,破不瞭的案子,拜拜她就破瞭,很靈。

法醫的小迷信。圖片來源:臺灣演繹

曾經在淡水沙侖海水浴場,警方發現一具女性屍體,臉全被魚啃蝕、腐爛腫脹的皮膚,根本辨識不出身分,初步鑒定隻是單純自殺。然而楊日松說,就在驗完屍體的那天晚上,他做瞭一場夢。左思右想放心不下的他,決定二度驗屍。

這一驗就驗出瞭重大發現:女屍肺部有毒物反應,確定是他殺,也因此逆轉辦案方向。

楊日松還有一個小迷信,就是" 日落後不談驗屍 "2015 年,臺灣客傢電視臺以此為引,拍出題材特殊且富有社會意義的傳記式警匪推理劇集《落日》。此劇采用改編手法,以楊日松一生的真實案件作為串接,如日本女大生案、臺中滅門血案等等,回顧瞭令上一代臺灣人記憶深刻的社會案件。

落日。圖片來源:落日 Facebook 主頁

引用劇中的一句話,"真相才是唯一救贖,別讓沉默成為幫兇",這或許也是楊日松終其一生的信仰。在那個小小的法醫解剖室中,他為多少受害者洗刷冤屈。他從黑發一直忙到白發,即使退休,也仍擔任臺灣刑事部門的法醫顧問。他推動成立瞭臺灣法醫學會。1998 年,還推動臺灣法務部門成立法醫研究所

在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後,他仍然堅持每周一到周三上午到刑事部門指導工作人員。楊日松去世前囑咐傢人,不發訃文,不辦公祭,身後事一切低調。那麼,至少在今天,在楊日松的祭日和生日,讓我們知道曾經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為法醫事業奉獻瞭他一生。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