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出品的 " 泡面番 "《如果國寶會說話》從元旦面世以來好評不斷,100 集 5 分鐘小短片的形式可以讓大傢瞭解到更多的珍貴文物,按歷史年代分成四季播出,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又多一點文史見聞,也太方便瞭~再加上之前熱播的《國傢寶藏》,要在實地看到這些國寶到底要去哪?!
國寶也能說話,說什麼?別看出品方是 CCTV 和國傢文物局,《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畫風其實很活潑,比如說太陽神鳥金箔是美瞳,說三星堆青銅人像是奧特曼 ……(不是厄齊爾嗎?)你別說,還真的很像!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看點:360 度小金裙花紋放大眼睛的太陽神鳥金箔
太陽神鳥金箔是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看傢寶,博物館就建在當年的發掘地點之上,可以親身感受到遺址的風貌。
金沙遺址是 21 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瞭 1000 多件精美絕倫的古蜀文物,其中的太陽神鳥金箔采用鏤空方式表現圖案,內層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飛舞著四隻展翅的神鳥,好像是一副現代工藝打造的剪紙畫,充滿動感,生命力十足。從 2005 年起,太陽神鳥金箔正式成為瞭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繡有它圖樣的蜀繡還曾跟隨 " 神舟六號 " 遨遊太空,真是美上天瞭~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看點:嘴巴能敲堅果的青銅鳥、超超超高青銅神樹、自帶 " 望遠鏡 " 的面具
金沙的文化類型屬於三星堆文化晚期,說起三星堆就一定要去廣漢看看奧特曼啊不青銅人像本尊啦。三星堆遺址於 1934 年就被發現,於 80 年代開始深入發掘,出土上萬件標本和近千件珍貴文物,把古蜀國文明史向前推進瞭 1500 年,在世界考古界都引起瞭轟動。寶貝多多的三星堆博物館這幾年宣傳工作很給力,這不,已經給你傢的呱兒子找瞭個新的目的地 ……
還記得李白《蜀道難》裡那句 "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 嗎?李白筆下古蜀國王中的魚鳧,其實就是魚鷹的意思,三星堆文化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對鳥類和禽類的圖騰崇拜,看這隻超威風的小鷹,好像隨時都能展翅高飛。
還有舉世矚目的三米高青銅神樹、戴金面罩銅人頭像、銅縱目面具等等,三星堆的這些青銅像乍一看都很怪異,其實暗含的是古蜀人對眼睛的崇拜,據說另一位古蜀王蠶叢就是 " 其目縱 ",又傳說他有看破生死、世事的力量,所以三星堆人在造像時才會塑造那麼 " 魔性 " 的眼睛,他們其實也隻是想探索到更遙遠的世界啊。
中國國傢博物館
看點:長得像 "C" 的初代玉龍、胖胖腿鷹、一點都不像狗的婦好青銅鴞
在《國傢寶藏》播出之後大傢才發現,好多省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去國傢博物館 " 出差 " 瞭,到現在都沒回來 …… 財大氣粗的國博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民國時期,館內展有來自全國各地最為精品的各位國寶。要是半夜走入國博,說不定能聽到各種傾訴思鄉之情的方言大雜燴呢。
傳統文化中的龍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但在最初它也隻是走極簡路線,這一條墨綠色的玉龍就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裡的 " 龍 " 圖騰瞭。乍一看好像一個寫反的 C,其實它已經有瞭鹿眼、蛇身、豬鼻、馬鬃的簡單特征,這就是中國龍的未成年形態。
憑借 " 我超兇的!" 肌肉萌成為小網紅的陶鷹鼎隻不過是壯瞭點,就被《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節目組說是 " 胖胖腿鷹 ",真是氣死個鷹瞭!在入駐國博之前,陶鷹鼎灰頭土臉的在農民殷思義傢裡充當雞食盆,在 1958 年北大考古隊在陜西泉村調查發掘時,殷思義主動將陶鷹鼎交給考古隊,才使這件被埋沒數千年的仰韶文化珍品重現於世。
國博裡還藏有數件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的國寶,包括玉鳳佩和婦好青銅鴞。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據殷墟甲骨文記載,她果敢而有魄力,生前曾參與多件國傢大事,主持祭祀,還曾帶兵出征,是位傳奇人物。青銅鴞是一隻昂首挺胸的貓頭鷹(不是蹲著的狗!不是!)通體以雲雷紋為地,器蓋飾饕餮紋,尊口內側有銘文 " 婦好 " 二字,造型雄奇(真不是狗),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故宮博物院
看點:氣死嚴父的 " 瓷母 "、18 歲天才畫手的《千裡江山圖》
會把老爸氣活的乾隆炫得驚天動地,大傢都洗好瞭手想摸摸他的獎杯——這尊燒制於乾隆年間的各種釉彩大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 17 層之多,有 " 瓷母 " 之稱,真是連陳獨秀都要鼓鼓掌瞭。
炫歸炫,釉彩大瓶的燒制可是十分繁雜,稍有不慎就會燒制失敗,它的存在標志瞭古代制瓷技術的頂峰,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
故宮的另一副珍寶便是北宋王希孟的長卷作品《千裡江山圖》,他於 18 歲時用半年完成瞭這幅集北宋水墨山水之大成的傳世畫卷,不久便英年早逝。畫中用青綠山水展現瞭江南美景,動靜景結合得極為巧妙,更體現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諧。要是王希孟在年末曬 18 歲照片的時候曬一下《千裡江山圖》,肯定要雄霸朋友圈瞭。
湖北省博物館
看點:千年不銹的越王勾踐劍、仍能奏樂的曾侯乙編鐘
坐落於武漢東湖景區內的湖北省博物館薈萃瞭諸多楚文化精品,於 1965 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因劍身上被鍍上瞭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在挖掘出土時就曾將一位考古隊員的手指劃破出血,再經測試,稍一用力就可以劃破 16 層白紙,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依然鋒利如斯。
在《國傢寶藏》中,由段奕宏來扮演越王勾踐劍的劍靈,老段的氣質是不是和凌厲逼人的寶劍很貼合呢~
湖北博物館的另一樣鎮館之寶就是至今仍可以奏響的曾侯乙編鐘。它屬於戰國早期文物,是一件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力證瞭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
湖南省博物館
看點:可以放進火柴盒的素紗襌衣、描繪引魂飛升的 T 形帛畫
整修瞭好幾年的湖南博物館在 17 年底終於重新開門瞭,以馬王堆漢墓為首的眾多文物都在等著遊人的到來。於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兩件素紗襌衣,是一件曲裾一件直裾,分別僅重 48 克和 49 克,折疊後可以放入火柴盒,據說是貴為丞相夫人的墓主人辛追為瞭 show 出自己華麗的衣物紋飾,而在衣袍外穿著這種薄如蟬翼的襌衣。
另一件鎮館之寶,同樣出土於辛追墓中的 T 形帛畫,也是精美絕倫,是中國文化的無價之寶。在帛畫上端最寬闊的地方畫有威嚴神聖的天界,右上角畫有一輪紅日,日中有金烏,日下的扶桑樹間,還有 8 個太陽。左上角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畫著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間,端坐著人首蛇身披發的天帝,這是為瞭祈願死者能在死後走向天國,長生不老。
上海博物館
看點:為祭祖父而造的大克鼎、" 米顛 " 的狂放之作《多景樓詩冊》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人民廣場南側,就是有文物界 " 半壁江山 " 之譽的上海博物館瞭。因為在《國傢寶藏》的 " 大克鼎 " 一節裡用易烊千璽出演角色,守護華夏正禮,藏有諸多青銅重器的上海博物館更多地走入瞭大眾視野。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是周朝最大的青銅器之一,造型沉穩堅實,線條雄渾流暢。
上博的書畫藏品也很豐富,米芾的《多景樓詩冊》首屈一指。中國書畫史上的狷狂之士不少,米芾就因對金石書畫的癡迷被戲稱為 " 米顛 "。他見到心儀的石頭,倒身便拜,還口口聲聲稱石為兄;他還特意建造瞭一艘大船用以運載書畫隨行,並起名為 " 米傢書畫船 ",令後世收藏傢爭相模仿。《多景樓詩冊》是米芾晚期的作品,用筆老辣、厚重,處處可見他自稱 " 刷字 " 的運筆方式,筆畫起落之間呈現散開的鋒毫,整幅作品氣勢豪邁。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總導演楊歡說,這部紀錄片終於能為 100 件國寶建個朋友圈瞭!要想面對面的見識到國寶們橫貫古今的魅力,還得去博物館裡實地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