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人們都說北京最好的季節是秋天,因為銀杏金黃漫天飄飛,原來秋葉也可以美得轟轟烈烈,然而北平的秋實在是剎那芳華,一轉眼已消逝。其實常常覺得綿長的北京的冬更能品出老北京的況味來。
北京的冬天那是真的是實打實的冷,而最幸福的莫過於外面天寒地凍,而我們關起門來熱熱鬧鬧地吃美食,這才顯出美味和這一刻作伴的珍貴。
比如《紅樓夢》那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簡直看的人口水直流。下著鵝毛大雪,眾人在屋裡吃烤鹿肉下酒。
四九城好吃的太多瞭,特別喜歡京味美食的原因是,它們帶著一種特別的質樸、幽默和接地氣兒。想在北京的冬天減肥?不存在的。
吃喝嘛,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深夜food porn,請欣賞。
熱氣羊肉吃個飽!
涮羊肉
論貼秋膘什麼都比不上北京涮羊肉在我心中的地位。
老北京有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和最後一次九九的最後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火鍋的日子,所以這火鍋也稱九九鍋或者九九酒火鍋,這最後一個九指的就是白酒,二鍋頭。也就是說老北京人一冬天至少要吃十次火鍋。
涮羊肉用的銅鍋中間有個煙囪,能讓熱空氣快速上升,加速底部炭火燃燒,鍋子熱得快。
其實早先的涮肉並不是用現在常見的大鍋,而是一人一個小鍋,這是因為涮羊肉原本的宮廷身份,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當年舉辦的幾次"千叟宴"上,就吃瞭涮羊肉。千叟宴是千人大宴,一人發一個小銅鍋涮肉,吃著才爽。現在我們在一些涮肉店,也看到一人一個景泰藍鍋子,有一種復古和尊貴。
清湯裡頭的小棗、枸杞、蔥白、薑片、開洋,樣樣不少。
老北京對於麻醬愛的深沉,感覺給一碗麻醬,可以用來蘸整個宇宙。麻醬小料裡有韭菜花醬、腐乳醬、芝麻,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加香菜、蔥花、辣椒圈。
要吃手工鮮切羊肉,而非凍羊肉。這是因為,凍肉的肌肉纖維會發生松弛或者斷裂,導致涮燙後口感會差不少。一定要吃現場手切。
好的羊肉不會有太多水分,把盤子倒過來肉也不會掉。
涮肉時候配著老北京芝麻燒餅,趁熱掰開,酥香誘人,那真是一絕。
羊蠍子
所謂"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
話說,"骨邊肉賽神仙",吃的時候,先啃肉再吸髓,吃像絕對透著股豪爽勁兒!甭管做火鍋、烤著吃、燉著吃,樣樣都是肉食吃貨的愛。
外面天寒地凍,關起門來喜氣洋洋吃羊蠍子,這是屬於北京的粗獷和隨性。銅爐炭火,燒的老湯咕嚕咕嚕冒泡,空氣中冒著絲絲微辣的肉香氣,刺激著味蕾開始一場冒險。
底下浸潤著湯汁的脖頭,那裡肉多,解饞,還可以吸溜出骨髓。
等到肉吃的差不多瞭,大白菜、凍豆腐、粉絲等就可以上場瞭,充分吸收瞭肉香的湯汁,化一切平淡為神奇。最後再加上一份面,不說瞭明天就去吃!
爆肚兒
羊身上都是寶,除瞭身上的肉可以涮火鍋,羊肚也被做成瞭另一道北京名小吃——爆肚兒。
老北京民間曾流行有"缺什麼補什麼"和"吃哪兒補哪兒"的說法,入秋後盛行用吃爆肚來補脾胃,舊京時不少老少爺們兒會來上二兩二鍋頭和剛出爐的芝麻燒餅,就著兩盤爆肚兒和一碗羊雜碎湯,要多美有多美啊。
羊肚其實就是羊胃,可以細分為肚板、肚仁、散丹等十多個部位,各有各的口感,並且都能做成爆肚兒,我們最常吃到的部位是散丹。吃爆肚最好的季節是秋天(現在吃也算揪住一個秋尾巴吧),所謂"一盤爆肚爽似秋"。
白色的肚仁也是嫩滑
小料是爆肚的靈魂,爆肚的蘸料,最初用鹵蝦油,現在普遍是用芝麻醬、香油、醬豆腐、米醋、醬油、蝦油等,配以香菜蔥花,佐以辣椒油混合而成。趁熱蘸一下,哎呦喂!
羊肉餃子
北方人今兒一般都不會忘記吃餃子。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餃子,"交子交子","交"是交替、交換、交接的意思。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羊肉餃子更是冬天必不可少,一是羊音同"陽",冬天冷,應補充"陽氣",二是冬天凍耳朵,餃子外形像耳朵,老北京認為,吃它可以提高耳朵的抗凍能力。
一人吃餃子說實話總有點兒淒涼,要麼回傢和傢人一起包,要麼呼朋引伴一起餃子宴吧!
既然貼秋膘,就要貼到位置上
烤鴨
既然決定瞭貼膘,那就不怕風雨兼程,要貼就do it right. 沒錯,那就是肉肉肉肉肉........
烤鴨,這最有油水的一道美味,已等候你千年。秋天正是鴨子最肥美的時候,加上秋高氣爽的天氣,現烤出來的焦香脆皮也不會因為受潮而失去最佳口感。"京師美饌,莫過於鴨,而炙者成佳"。
要說北京烤鴨的來歷,它最初並不產自北京,也不叫烤鴨。它的老傢在南京,明朝時叫"炙鴨子",後來隨著明成祖朱棣遷都,沿京杭大運河"遊"到瞭北京。
現在的北京烤鴨分兩大派系:一派是燜爐燒鴨,沿用南京老手藝——鴨子不見明火,排在爐子裡燜熟,也叫"南爐鴨";另一派是掛爐烤鴨,是當下流行的做法,鴨子掛在明火上烤炙,算是正經烤熟的。
看片鴨簡直就是一種莫大享受:
一般的吃法是,甜面醬+蔥條+黃瓜條/蘿卜條+烤鴨肉+荷葉餅,柔韌甘甜的面皮和帶著汁水的鴨肉,還有蔥段的辛辣,在味蕾中次第綻放。
炙子烤肉
老北京一種傳統吃法,叫炙子烤肉。以前的人們喜歡在爐子上放一塊燒熱的鐵板,下面松枝旺燒,羊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全傢人圍爐而坐,美滋滋地一邊吃一邊烤。
汪曾祺在《貼秋膘》裡寫道: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鐵條釘成的圓板,下面燒著大塊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也有烤牛肉的,少),由堂倌在大碗裡拌好佐料——醬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點水,交給顧客,由顧客用長筷子平攤在炙子上烤。"炙子"的鐵條之間有小縫,下面的柴煙火氣可以從縫隙中透上來,不但整個"炙子"受火均勻,而且使烤著的肉帶柴木清香;上面的湯鹵肉屑又可填入縫中,增加瞭烤炙的焦香。
過去吃烤肉都是自己烤。因為炙子頗高,隻能站著烤,或一隻腳踩在長凳上。大火烤著,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脫得隻穿一件襯衫。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很有點剽悍豪霸之氣。滿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這氣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平常食量,吃一斤烤肉,問題不大。吃斤半,二斤,二斤半的,有的是。自己烤,嫩一點,焦一點,可以隨意。而且烤本身就是個樂趣。
醬肘子
醬肘子裹著烙餅那叫一個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
買回傢去炒倆小菜,就著肘子,甭管您是單啃還是烙餅卷肉、夾春餅、夾燒餅都倍兒香!
來點老北京小吃嘗嘗
鹵煮
試試在冬天去北京知名鹵煮店排排隊!你就明白北京人有多好這一口。在凜冽的冷空氣裡,那沸騰的爐子是莫大的慰藉,而師傅嫻熟剁肉剁餅的手不是手,是溫柔的宇宙。
鹵煮是這樣養成的:
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鹵煮吸足瞭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小腸。腸酥軟,味厚而不膩,沒有任何異味。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
這道美食有點重口味,有的北京土著都不一定吃得慣,懂得欣賞的你有福瞭。
炒肝+包子
炒肝就包子,別多問,這就是北京老炮兒的江湖規矩。
所謂炒肝並不是炒的,而是煮出來的,而且除瞭肝,還有肥腸,肥腸一般要比肝多一些。最後放淀粉,因為比較濃稠,要不停攪拌,還是挺有"炒"的感覺的。
豆汁兒+焦圈
老北京最愛的早餐之一便是這豆汁兒+焦圈組合。
豆汁兒原本是制綠豆粉條的下腳料,綠豆在經過浸泡、磨漿後,倒入大缸裡發酵。靜置一段時間後,淀粉會沉入缸底,最上面的一層液體就是生豆汁兒,經慢火熬煮燒開成熟豆汁後,便可以飲用瞭。
汪曾祺曾說:豆汁兒,作為老北京的特產,以其獨特的重口味被人譽為是"外地人之砒霜,北京人之蜜糖。"不愛喝的說是酸臭得像泔水,愛喝的卻說,別的東西不能有這個味兒——酸香!
2001年張國榮在北京想嘗嘗"北京人的可樂"——豆汁兒。哥哥好奇喝瞭一口,說"味道也太怪異瞭!",就叫店傢給加點糖,加完糖後,哥哥又喝瞭一口,笑著說:"哦,酸奶的感覺!"
炸醬面
炸醬面在老北京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就和陜西的扯面、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幹面....一樣,在當地是人們心心念念的那一碗,老北京炸醬面,你不吃到舔碗那就算不得美味。
炸醬面的靈魂就在於那一碗醬,醬是用五花肉丁做原料,把肥肉炸出油,肉丁自然不膩。其中的重點就在一個"炸"字,北京人稱為"小碗幹炸"。鑒別上好小碗幹炸的標準在於:炸好的醬放在碗裡,用筷子中間劃開,縫隙不粘合,這樣才算真正上好的小碗幹炸。
那面呢,還是手搟面最過癮,勁道而回味無窮。
"七碟八碗"不是指碟子碗加起來十五個,而是虛指——形容炸醬面的菜碼之多、種類之豐富:豆芽兒、水蘿卜纓兒、黃瓜絲、青蒜葉、芹菜末、白菜絲、心裡美蘿卜絲......一年四季各有不同。
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而且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肉餅和門也能扯上關系,還如此惟妙惟肖讓人捧腹,不得不說老北京的幽默和接地氣兒簡直是浸入骨髓的。
外焦裡嫩,清香潤口,咬一口鮮湯四溢,風味獨到。餡傳統上是牛肉大蔥的。
褡褳火燒
之所以叫褡褳火燒,因其形類似舊時人們腰帶上裝錢的"褡褳"而得名。古人不僅袖子無敵大可以裝錢,還有這個玩意兒。褡褳也能引起美食的想象,又一次證明瞭老北京的幽默。
褡褳美味,價格也很平易近人,深得老百姓的喜愛。褡褳火燒屬油煎食品,隻有吃現烙的才能盡顯美味。豬肉大蔥的褡褳火燒,皮兒薄陷兒大。趁著起鍋的熱氣,一鏟下去,三或六個(一或二兩),成排入碟,淋上甜醋,咬一口,外焦裡嫩,滿嘴流油。再喝上一口小米粥,那叫一個香!
其美味的制作關鍵是在手工包好後要依次緊挨著放入平鍋,蓋上蓋兒中火煎烤。經翻個後,隻有上下兩面接觸鍋底,左右兩邊與其它"火燒"相鄰的兩面僅靠彼此緊貼加熱取熟,並不直接煎烤。個個相連,貼而不粘,軟硬相兼,成排成鏈,形似"褡褳"。
來點京城名菜
它似蜜
它似蜜是北京傳統名吃,清真菜系特色菜式之一,主要材料是羊裡脊肉,先烹飪再軟炸,口味香甜如蜜,回味略酸。
關於這道菜的來歷眾說紛紜,而且貌似各有歷史證據。有一個說法得名來自於很愛給菜取名的慈禧大大。
慈禧太後在宮內用膳,一道色澤紅棕、肉質軟嫩的菜上來,老佛爺嘗後十分喜歡,問:"此菜何名?"因是首創,禦廚一時答不上來,則說道:請太後賜名。"慈禧答曰:"此菜甜而入味,它似蜜"。從此"它似蜜"這道菜流傳至今。
醬牛肉
"掌櫃的,您給來盤兒醬牛肉",這是童年老電影裡小酒館兒、小飯鋪、飯莊等,常聽見客人向掌櫃的點的酒菜兒。
似乎沒有醬牛肉做下酒菜兒,喝酒就覺得少點兒"韻味兒"。而醬牛肉也可以作為一個下飯的葷菜,也可以夾在烙餅或芝麻燒餅裡吃,越吃越覺得"香"!
魚頭泡餅
魚頭泡餅是一道北京市的地方傳統名菜,屬於京幫菜。是以北方醬、燉為基礎,改良而成的一道特色北京菜。
此菜魚頭咸鮮微辣,嫩而香味濃鬱,五花肉油而不膩,油鹽餅酥脆,蘸湯後松軟可口。 此菜醬香濃鬱,配帶面餅,用湯汁泡食,一菜兩吃。
京醬肉絲
京醬肉絲北京菜中的經典名菜之一,選用豬瘦肉為主料,輔以甜面醬、蔥、薑及其它調料,用北方特有烹調技法"六爆"之一的"醬爆"烹制而成。
焦溜丸子
焦溜丸子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肴,屬於魯菜系,但北京也是很愛吃。吃的就是外焦裡嫩的勁兒,外面的殼經過兩次復炸,又焦又酥。
來點兒暖和的喝下去!
羊湯
關於北京的羊雜湯,白鐵錚在《老北平的故古典兒》講得最為細致入微:需要羊肚一個,羊心肺頭一份,大多不帶羊肝,要用花椒水洗羊肚,凈水灌肺頭,邊灌邊吹氣,使肺葉充氣,用麻繩系住,一起放在大鍋裡煮。水開之後稍微煮一下,倒掉污水,再加水,把花椒大料茴香用佈包好,一起文火燉,把肺頭的麻繩解開,去除沫子。
如果再講究一些,第二遍煮之前,最好在鍋裡放半斤香油,叫羊雜入味,這樣味道會更好。第二遍煮不能煮十成熟,八成足夠,這時撈起來,切成細絲,再接著煮到軟爛十成熟。
再配上熱烘烘的芝麻燒餅,冬天驅寒補身子的絕配。
茶湯
茶湯並沒有茶,隻是如沏茶一般,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紅糖,白糖,芝麻,花生,瓜子仁,青絲紅絲。茶湯顏色杏黃,質地細膩,味甜潤而香醇,既不粘碗又不糊嘴,吃過一口,令人回味無窮。
面茶
面茶是老北京的漢族傳統小吃。面茶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面茶上,一個字形容——香!!
難怪有詩人因為它午覺醒來深情吟詩:"午夢初醒熱面茶,幹薑麻醬總須加。"
老北京講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面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面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面茶。
因為面茶稀裡糊塗的,所以常用來形容人,老北京話,就直接對著人說,你面茶吧。用現在的北京話兒說,就是你可真夠面的。
疙瘩湯
老北京管吃完飯喝湯叫溜縫兒,疙瘩湯是最受歡迎的溜縫兒美味之一。疙瘩湯,西紅柿、雞蛋、面疙瘩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喝下去暖呼呼的特別讓人幸福。
來點兒爽口解膩甜蜜的!
糖葫蘆
當然還要來一串兒糖葫蘆!看到街上有賣冰糖葫蘆的,才感覺這冬天是正式啟動瞭。
拿著一串,遊走在故宮的宮墻邊、北海的白塔下,這才是最有老北京興味的。
冰糖葫蘆,這是北京的叫法,以前北平城裡賣糖葫蘆,除瞭擺攤,還有專門走街串胡同的,或提著籃子,或扛著稻草紮的簽筒,一路走一路吆喝。
冰糖葫蘆所用的果子,傳統的自然以山楂為主,後來卻也有山藥、葡萄、橘瓣、荸薺等。
凍柿子
說完糖葫蘆,怎能不說凍柿子。冬日黃燦燦的特別好看,關鍵是還特別好吃!"凍柿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後才摘的柿子,冷凍儲存到冬天,此時裡面隻剩一包水,隻能吸食。
先喝汁後吃皮,甘甜如蜜清涼適口,令人頓覺舒暢,火氣漸消。所以老北京把它叫"喝瞭蜜"。
烤紅薯
冬天在街邊常有賣烤紅薯的大爺,捧著個烤紅薯在手心那可是太暖和太幸福瞭!
紅薯經儲存入冬,則淀粉轉化為糖,甜度增大,烤食遠遠即可聞到烤紅薯的焦香。紅薯性平,味甘,健脾益氣,益腎強腰,有利於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過度肥胖等。
老北京酸奶
要您覺得膩,老北京酸奶喝喝。一勺子舀下去看似嫩豆腐,舀上來在勺子裡微微晃動,放到嘴裡入口瞬間就融化,有一種童年的趣味。
糖炒栗子
老北京的糖炒栗子曾與烤白薯、糖葫蘆一起被視為冬日裡最具風味的三種時令小吃,清代描寫北京風情的詩句寫道:"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園霜"。一到冬天,各種糖炒栗子前就排起瞭大隊,老字號炒出的栗子"中實充滿,殼極柔脆,手微剝之,殼肉易離而皮膜不粘。"
鼓樓那邊有一傢,每次經過它都在用喇叭循環播放"糖炒栗子糖炒栗子嘍.....",在蕭瑟的冬天聽起來有一種又甜蜜又淒涼的的感覺。
我這個冬天的志願就是,寧可被燙到跳腳,也堅決不吃一顆冷掉的栗子。
那麼問題來瞭,讓你念念不忘的那一口老北京美味是什麼??留言一起來聊聊,溫暖這個冬夜吧。
圖片,部分資料來自網絡
別走開,點擊鏈接看更多有關貼秋膘內容
到各處去貼秋膘,那才叫瀟灑!
讓孫儷流口水,"舌尖上的陜西"才是《那年花開》真正的名字!
要是樓下有這31種天津早點,不來暖氣我也能起床!
那藏在老廈門街市裡的古早味啊,是生活日積月累沉淀的溫柔
土耳其旅遊回溫,嘗過這裡的美食,才知風情那惹人眷戀的滋味
--The E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贊那度旅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