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位旅居中國的日本友人對我說,比起北京,她更喜歡居住在上海。究其原因,她一本正經地講:“北京夜晚的街道,一到晚上八九點,就黑瞭,我連半個便利店都找不到。”
我竟然無法反駁,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十幾坪的便利店,維系著人與城市的感情,還把這種感情變成瞭生活習慣。就好比羅森 100 的廣告所說:
“桃子在冰箱內保存三小時最為甜美。”
這句話被當作廣告詞印在日本一傢 7-11 便利店海報上,以提醒顧客桃子要這樣吃才最味美。初到日本的人,往往很難抵抗這種入微的關懷。
日本年輕人已經離不開便利店。遍地的全傢、羅森、7-11 等,已經被住在附近的白領工薪喻為“自傢的冰箱”。
如今,便利店已經超越瞭一個冰箱的概念。
便利店 到底有多便利
有人在裡頭買吃的喝的,解決日常溫飽;有人在裡頭購話劇票,滿足精神需求。現在更是超乎想象瞭,便利店變成人類社會形態的縮影,一個微型的社會。
除瞭能買到零食,還能支付水電等公共事業費、購買各類票務、24 小時送衣洗衣、復印打印掃描、ATM 取現及物流,最重要的是,各大便利店提供免費使用洗手間服務。
貼心的洗手區
洗手間服務簡直算是便利之最,解決燃眉之急
單純隻為瞭購物進入便利店的顧客隻占 20%,還有高達八成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還有其他消費行為,比如打印、繳費、取錢等等。
便利店實現瞭對小餐館、面包房、咖啡館、洗衣、報刊、物流的蠶食,甚至集聚瞭金融、娛樂、電商、票務等高端消費產業的功能。這樣看便利店已被打造成為一個超能的業態,一直在滿足與引領消費需求。
吃在便利店
沒有個性就是便利店的個性,它什麼都有,又什麼都不突出,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呆板、按部就班的存在方式,但它又總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便利店的食品大多是快餐和保存食品,因此曾被指“破壞瞭飲食文化” , 但是 24 小時能提供快餐和飯團,讓它存在的意義又有瞭那麼點溫情。
|| 熟食
日本便利店最受歡迎的關東煮,是白蘿卜、昆佈、魔芋絲。不似國內便利店裡的蘿卜,土腥味重,日本便利店白蘿卜煮的清甜又入味,入口化。
加熱型速食的ごっつ旨い傢章魚小丸子,並不比現做的差。讓店員加熱的剛好,撒上美乃滋、海苔碎和柴魚片,媲美新鮮小丸子。
炸雞,還屬全傢的最好吃,在日本出瞭名的人氣,外皮薄而酥脆,與肯德基不相上下。
吃遍各傢,7-11 的半熟雞蛋最為好吃。流心蛋黃絲滑濃鬱,凝固的蛋黃則是沙沙的口感。
|| 甜食
在日本拿過銷量冠軍的全傢焦糖佈丁,北海道奶油制成的嫩白佈丁,澆上琥珀色焦糖,絕妙的搭配。
LAWSON 的甜品一直都有著極好的口碑,而它傢的 Premium 蛋糕,更可稱為日本近幾百年便利店甜品風潮的起源,甜品到羅森買絕不會錯。
7-11 特別選取瞭北海道十勝產的小豆熬煮成紅豆沙,豆香濃鬱,甜度適中,加上粘彈的白玉團子,國民甜點封的不為過。
|| 酒 & 冰淇淋
ほろよい(微醉)系列的 momo 酒風靡一時,香甜的桃子口味,酒量不好,一罐下去真的會微醺。
已經不用再過多形容全傢的牛奶冰淇淋甜筒,透著屏幕就能感受濃鬱的奶香,北海道的牛奶,更是不用說瞭,牛奶甜品的最佳原料。
日本便利店,給人的感覺太美好,即便是這些滿滿地熱量和脂肪,也變得讓人厭惡不起來。
一切故事發生在便利店
在日本,便利店是一切故事的發生場所。
有人在這裡邂逅心儀的女孩子,有人在這裡失戀;有人意氣風發大方請同事吃冰淇淋,有人卻啃著飯團背負著生活的壓力 ……
白天的人們總是匆匆忙忙,匆忙地買,匆忙地吃。夜晚,故事也就開始瞭。
“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時候,我遇到瞭一個每天會來店裡買工作午餐的男生。後來我鼓起勇氣在他的袋子裡放瞭小紙條和巧克力,告訴他我很想認識他。結果,我們認識瞭並成為瞭朋友,雖然不是戀人。後來因為回國,我們也漸漸斷瞭聯系。但我每次到日本出差,晚上走進全傢,聞到熟悉的味道,我還是會想起他。”
“前幾年人生出瞭點變故,我獨自去瞭日本旅行,住在銀座附近。突然一個人在夜裡覺得好孤單,出去走走,那時候大街上基本沒人瞭,冷冷清清,店傢也都關門瞭,越發感覺心冷。這時候剛好抬頭看見瞭一傢 7-11,我簡直像看到瞭傢門的方向。進去買瞭清酒和關東煮,店員微笑著結賬,出門時向我告別鞠躬。突然覺得這世界上還有人溫柔待我,真好!在沒有便利店的城市,偶爾孤獨饑餓的夜晚,我還是很想念那段沒有錢的日子。起碼還有一個地方,我一定能吃得起飯,給我陌生的溫暖。”
便利店是本故事書,這是人們喜歡便利店的原因。總有一些具象的物品,與生活和情感牽扯出某種關聯,在你看到它,吃到它,感受到它的時候,感情悄悄萌發滋長瞭。
插曲:臺灣 7-11 便利店廣告《單身教會我的 7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