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港澳通行證收起,在這裡做個夢再走

11-23

你不得不承認,

珠海是一個被頻繁路過,

卻鮮有被熱烈討論過的名字。

身為四大經濟特區之一,

珠海未免過於低調瞭。

它既不是個能刷爆朋友圈的流量大 V,

也不是個懂得吃喝玩樂的網紅主播。

我們更多看到的場景,

是某個平凡的周末,

在外幣兌換、澳門手信一路的包抄下,

師奶們終於擠進瞭拱北口岸過關的人流裡。

也許在過境之前,

她們還會到地下商場的竹苑魚蛋

" 過下口癮 "。

有人說過,

柴米油鹽的生活和偶爾的錦上添花,

才是這座嶺南沿海小城裡,

人們最真切的生活理想。

隨著經驗值增長,

你學會瞭避開拱北口岸的人潮。

在雙手挽著杏仁餅和沐浴液

走出橫琴口岸之後,

才發現珠海的野心一點都不小。

造型搶眼的梧桐樹大廈、

高大上的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無處不在的 " 小貝殼 " 與

層出不窮的會展海報,

仿佛與對岸的浮華達成瞭某種共識。

順著橫琴口岸南下,

有一群瘋狂的人更是

在醞釀一個大膽的念頭:

把全世界最敢玩的人都召集過來,

讓夢一般的神奇畫面,

在現實生活中定期上演。

這就是珠海長隆度假區

一年一度的奇詭盛典:

中國國際馬戲節。

談起馬戲,

很多人都會自動腦補起流動帳篷,

臉畫濃妝的小醜、

會噴火的特技神人。

它與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尖叫、

進場之前的棉花糖一起,

補全瞭我們童年的拼圖。

風靡歐洲 100 年的馬戲藝術,

被來自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演繹成

世界級的馬戲范本。

這個由執著的街頭藝術傢 Guy Laliberté

一手創辦的成功商業項目,

橫掃瞭全球 50 多個國傢的高票房。

無獨有偶,

2008 年,太陽馬戲團於澳門威尼斯人首演,

一度成為城中熱點。

可惜的是,藝術與博彩不能兩全其美。

太陽馬戲團以票房不佳為由,

於 2012 年暗淡謝幕。

然而,世界級的馬戲作品

終究有著強大的號召力。

在輻射力遠達兩岸三地的珠海長隆度假區,

國際級的馬戲藝術終於找到瞭紮根的土壤。

2017 年 11 月 18 日到 11 月 25 日,

才華橫溢的多國馬戲精英,

將用匪夷所思的特技與全程無尿點的創意,

讓一傢大小沉浸在純粹的歡樂裡。

在 11 月 18 日的中國國際馬戲節開幕式現場,

來自全球 18 個國傢

共 25 支世界頂尖隊伍同場獻技,

每一個節目都兼具民族風情與國際范兒。

其中,擁有百年馬戲藝術基因的

俄羅斯與烏克蘭,

一開場就帶來瞭驚險又浪漫的

空中雙人技巧表演。

身姿矯健的型男美女

在離地 5、6 米的高空中

作出高難度動作,

展現驚人的肢體柔韌性與深厚的體操功底。

俄羅斯的格列秋斯金團隊,

則把浪漫婚禮演繹成

動感十足的蹦床大賽。

來自烏克蘭的 Equivokee 喜劇三人組

讓觀眾席上的吃瓜群眾心有戚戚,

被他們瞄到,

可不是去解個二元一次方程那麼簡單。

你得到舞臺上跟他們學習如何當小醜。

而在馬戲藝術重要的分支——

魔術方面,

來自荷蘭與美國的魔術師

分別讓玩偶化身金發美女,

並 " 失手 " 把大活人鋸成兩半後,

再讓他奇跡復活。

而說到雜技藝術,

東道主中國自然不遑多讓:

先是讓抖空竹小姐姐們花樣炫技,

讓身手靈活的老北京大爺們也自嘆弗如。

隨後,

挑戰地心引力的小夥子化身武俠,

向腳下那隨時四散一地的凳子堆,

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高度挑戰。

而之前戰鬥民族浪漫又躁動的蹦床表演,

在中國藝術團這裡瞬間化作古戰場,

彈跳技巧一氣呵成流暢自如。

從 2013 年第一屆

中國國際馬戲節開始,

觀看演出人數已達到 27 萬人次。

本次第四屆國際馬戲節將持續到 11 月 25 日。

除瞭上述提及的節目,

屆時還將有德國的雙人輪滑演出、

獲獎無數的格玲斯高空鋼絲多國團隊、

美國的魔術師艾德 · 阿龍佐等優秀的藝術傢

為觀眾帶來應接不暇的感官盛宴。

珠海,

因為與澳門的互通有無而被世人熟知;

但珠海的驕傲

並不在於與誰爭輝,

而在於其篤定而穩重的城市人設。

它在屬於自己的節奏裡前行,

終將找到獨一無二的定位。

正如在高速發展的橫琴自貿區上

大膽做夢、勇敢實踐的珠海長隆度假區,

用實際行動告訴你,

先不急著拿出港澳通行證,

給自己多一天的時間,

留在這裡,

讓五湖四海的夢想傢

帶你感受童年的神奇與未來的可期。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