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一個小村莊,漁村風光是省內一絕

11-05

3000 多畝水稻田已是片片金黃,收割機在稻浪中來回馳騁,

村民們或在田埂邊等候把稻谷裝上拖拉機,或在稻田裡拾掇遺漏的稻穗。

而另外一邊,曬谷場上,村民們把一車車稻谷攤平到場地內,趁好天氣抓緊曬谷。

你以為這又是某處江南的秋收光景?

而事實上,在珠三角大量糧田消失,早已變身廠房的時候,廣東的這個小村莊卻固執地將大片糧田堅守至今,成瞭每到豐收季節嶺南村景的代名詞。

這裡就是中山崖口,

東臨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

不是景點,也沒有半點旅遊配套,

一個七百年的集體村落。

【一】

從石岐市區坐公車到達崖口站下,

下車後看到對面 " 崖口工業區 " 的牌坊,

穿過牌坊,沿著東堡大街一直往右走,

轉入楊傢正街,就到瞭崖口村的腹地瞭!

(▲ Lofter:@海豐小米)

這裡不難找,

但基本沒有什麼遊客,

都是中山本地人來的多,

來的人中間大多又是一傢人或是攝影愛好者。

(▲圖蟲:@delete901214)

村子內有不少古色古香的文物,

清代典型的祠堂建築裝飾精美,

祠堂外墻上的語錄,張貼在祠堂裡的工分表,

還有村民言談中的大隊、生產隊、社員。

青磚灰瓦的巷弄,低矮的老房子仍是充滿生機。

街邊的老人半側著身子打著盹,

你仿佛能在他們身上尋回那個遙遠時代的記憶。

【二】

盡管外界一直以 " 人民公社 " 來解讀崖口村,

但它卻似乎並不認同外界的這種視角。

不過這也不妨礙它在人們心中的特殊位置。

畢竟在珠三角繁喧的市場經濟裡,

至今仍實行人民公社制,

可以說是十分獨樹一幟。

聽當地村民說這裡一共有八個村子,

而因為這片稻田出名的就是楊傢街的楊傢村。

崖口村原有四大姓氏為譚、楊、陸、肖,

解放後接收一部分外來戶,

現在全村共有五十三個姓氏瞭。

在開放改革初期那時候,

很多人去瞭香港、澳門做工,

有部分去做生意、開工廠。

留在村莊的大部分人,

大多是傢底薄、學歷低,又無技術的村民,

已習慣瞭集體的生產、生存、生活模式,

讓他們分散各自謀生,確是一件難事。

這也是崖口村一直以來堅持人民公社的緣由所在。

【三】

淳樸古拙的崖口村仍承襲著 " 人民公社 " 的體制,

最能體現 " 公社 " 色彩的是村裡 3000 畝水稻田。

仍是由生產隊負責安排糧食生產,

社員計工分、算報酬。

(▲圖蟲:EricLiu)

除此以外,另一方面的體現就在於:

近幾十年來,

村裡通過圍海造田形成的土地和養殖場,

絕大多數也是由村集體負責對外經營。

盡管有人工的因素,但這裡也不乏原生態的優質灘塗,

吸引瞭很多人在空閑的周末趕來,

為瞭嘗一口美味的海鮮。

中山有兩大海鮮聚集地,一是崖口,一是橫門。

隻要是老中山,幾乎都去過崖口燕石圍嘆海鮮,

作為黃油蟹的重要產區,

崖口海鮮一條街的黃油蟹久負盛名。

不少外地的朋友都願意跑幾公裡來吃。

簡單的蔥薑炒蟹,已經吃得十分過癮。

這裡的堤壩也有著開闊的視野,

日出噴薄,日落西山,似乎還有種海島度假的意蘊。

吹著海風看著日月星辰,

靜謐的海面光影流動,很是愜意。

【四】

(▲圖:@Estella_a)

說到食,還有一樣不得不提的,

那就是崖口雲吞。

皮薄餡靚,全中山都知的。

無論是哪傢店的雲吞,都有一番風味。

出名一點的在村裡的祠堂裡,

(▲圖:@beibei 不停問我)

一碗大大碗的雲吞面價格特公道,

10 多個雲吞才 7 塊錢,

面是很有彈性的蛋面,

煮好以後會加一點點醬油調味,

去得太遲,雲吞就賣沒瞭。

(▲圖:@創想集結號)

吃完雲吞,湯也不可浪費,

用崖口特有的咸淡水交界的小蝦米熬出的湯,

味道異常鮮美。

這個味道和價格,

要是在外面別的地方,你可能就吃不到瞭。

【五】

(▲圖:@溫柔一刀)

大概是廣東這邊的習俗吧,

每年農歷五月初六,崖口村口,就會人頭湧湧,

十室九空,來觀看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飄色巡遊。

(▲圖:@HiLL、)

節日當天,每傢的姑娘會化妝打扮上轎,

崖口村的飄色文化節就上場瞭。

巡遊、龍獅、折子戲、私夥局、魚燈,悉數登場。

飄色是當地村民從小看到大的傳統民間藝術,

金鑼一響,熱鬧非常的飄色巡遊開始瞭,

與一般飄色不同,

南朗崖口飄色以最有當地特色的 " 秋千色 " 為主,

色芯、色腳不用固定在色梗上,

出巡時隨著秋千上下飄動,

並且可以隨時更換色芯、色腳,更人性化。

由於當年崖口村有一批村民,

去過香港的太古船廠做輪船制造的焊接師傅,

有著十分精湛的焊接技藝,

這些村民將它運用到村裡,

令崖口飄色的色梗技術顯得十分出色。

(▲圖:@Demgod13)

為瞭安全起見,每次秋千色的色架和色梗焊接好之後,

都經過嚴格的承載力測試程序,

由於技術精湛,鋼條質量上乘,

力學設計原理合理,

崖口的 " 秋千色 " 一直飄逸瞭上百年。

【六】

(▲圖:@醉夢影畫)

後來也有記者發現,

這裡其實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公社瞭。

村民雖然保留著 " 社員 " 的稱號,但實質上都已成瞭 " 股民 "。

既計工分算報酬,同時也享受著分紅。

而且在壓力下,崖口村也開始賣地瞭。

(▲圖:@eric)

但無論是豐收季的稻田、原生態的灘塗,

一餐肥美的黃油蟹、一碗熱騰的雲吞面,

悠久的古建築和具有濃厚藝術感的飄色節,

還是 " 公社 " 外衣下最終面臨的現實選擇。

崖口在整個廣東,乃至全中國,

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

很難說它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

可此刻的它,仍帶給瞭我們另一種思考。

地址:中山南朗敦和路崖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