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印度政府的下一個夢魘?

11-01

同宗同源的兩個旁遮普,巴基斯坦一邊,經濟發展不斷向好,而印度 ......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爾 · 汗主演的電影《我的個神啊》,講述瞭一個帶著研究人類目的來到地球的外星人 PK,落入印度後的故事。他不小心丟掉瞭回傢必備的遙控通訊裝置,不得不踏上瞭尋覓之路。PK 相信 " 神 " 可以幫助他找回自己的貼身之物,可沒想到印度的 " 神 " 多得讓他眼花繚亂。電影通過 PK 尋 " 神 " 的一系列經歷,表現出瞭當下印度多民族及宗教信仰的存在現狀。

不論你看沒看過這部電影,來考考你,以下這幅影片截圖中,四種民族服飾分別代表瞭哪個宗教(請註意問題,隻看服飾猜民族)?

哈哈,答案來瞭!

沒錯,圖中從左至右,這四個民族服飾分別代表瞭印度教、基督教、錫克教和耆那教。怎麼樣,你猜對瞭嗎?

好瞭,逗一逗趣,學點小知識。今天的故事,便與包頭巾的錫克教有關。

45 公斤是什麼概念

在印巴邊境附近,克什米爾的南端,印度行政區劃中有個邦(大概相當於我們的 " 省 ")叫旁遮普邦。" 旁遮普 " 的意思是 " 五河流域 ",即印度河的 5 條支流傑赫勒姆河、傑納佈河、拉維河、比亞斯河、薩特萊傑河匯流處。旁遮普邦的面積不大,有 5 萬平方公裡左右,大概相當於三個北京市。邦首府是昌迪加爾,這個城市也挺有特點,它不僅同時是鄰邦哈裡亞納邦的首府,而且並不歸這兩個邦中的任何一個管轄,而是作為印度的中央直轄區(大概相當於我們的 " 直轄市 ")而存在。

旁遮普邦的主要人口為錫克人。錫克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即錫克教。在梵語裡,錫克教徒(Sikh)的意思是 " 門徒 "、" 學生 ",表達對本教信仰的忠誠之情。錫克教的創始人叫古魯 · 那納克,據說與中國的孔子、老子,及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都被稱為 " 人類的十大宗師 " 之一,在印度影響非常大。

(為瞭提高你們讀下去的興趣,環環也是拼瞭)

話說,那納克生於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剎帝利種姓傢庭,自小便被宗教深深吸引。在他 28 歲的一個清晨,夢想終於照進瞭現實。這一天,那納克像往常一樣到河流去洗滌和修行,但卻突然失蹤瞭。連續 3 天,大傢怎樣找都找不到他,便以為出瞭什麼意外。但 3 天以後,那納克帶著那句 " 既沒有印度教,也沒有伊斯蘭教 " 的名言,突然回來瞭!按人們的理解,他大概是與王陽明的 " 格竹 " 路子差不多,突然 " 頓悟 " 瞭。那納克結合瞭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就這樣創造瞭錫克教。

識別錫克人最顯著的特征,或許就是他們頭上的頭巾瞭。上文圖片中包藍色頭巾的,便是錫克教徒的經典造型。可能有人會奇怪,那個人包著藍色頭巾,為什麼坊間對印度人的稱呼,往往卻是 " 紅頭阿三 "(後簡稱 " 阿三 ")呢?

這是因為,錫克教雖然要求教徒必須包上頭巾,但是對頭巾顏色並沒有特定要求,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而定。而 " 紅頭 " 的來源,是舊時中國上海英租界內的印度警察(多為英國人從英屬印度殖民地調來)常常包著紅色頭巾——這些 " 紅頭阿三 " 便是中國人早期接觸印度的印象,後來流傳瞭下來。

記得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個年逾花甲、非常虔誠的錫克教徒阿凡達 · 辛格 · 茂尼,將自己的頭巾長度增加到瞭 645 米,重量竟達 45 公斤,還打破瞭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據報道,茂尼一次將頭巾穿戴完畢,就需要花費 6 個小時之久。而且由於頭巾的體積過於龐大,使他無法乘坐汽車等交通工具,隻能騎摩托車代步。但茂尼並未覺得生活有絲毫不便,反而稱 " 每次我戴上它時都感到很高興。每次一層層的纏繞頭巾,就好像是在建造一棟大樓 "。

除瞭頭巾,錫克教教義規定信徒需穿戴 "5K" 記號,即 kesh(終生蓄長須發),kangh(戴發梳),kacch(穿短褲),kirpan(身佩短劍),kara(戴手鐲)。其中,蓄長發、長須表示睿智、博學和大膽、勇猛,加發梳是為瞭保持頭發的整潔,也可以促進心靈修煉,戴鋼手鐲象征錫克教的團結,佩短劍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堅強信念,而穿短衣褲是為瞭區別於印度教教徒穿著的長衫。今天的錫克教男子,平時穿短衣褲、佩短劍的情況開始少見,但蓄發、加發梳、戴鋼手鐲仍然極為普遍。另外,男性錫克教徒的名字需加上 " 辛格 "(singh),意為 " 獅子 ";女性教徒的名字加 " 考爾 "(kaur),意為 " 公主 "。比如,印度前任總理曼莫漢 · 辛格,就是錫克教徒。

或許正是由於這樣的宗教信仰,形成瞭錫克人堅定追求存在感的民族特性。早在莫臥兒王國時期,錫克人便是反對當局統治的一股強大力量,他們還曾建立瞭自己的獨立王國——錫克帝國。後來,隨著英國殖民者介入南亞,錫克帝國和英國之間展開兩次戰爭,由於戰爭條件的各種不對稱,以英國勝利、錫克帝國滅亡而告終。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暫時性的 " 失敗 ",並沒有阻擋錫克人追求自我的步伐。接下來,平靜過後的風雨,比以往時候來得更加猛烈 ... 錫克人,又做瞭更讓人 " 大跌眼鏡 " 的事情。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瞭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隻你共我 "...... 此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是這首《海闊天空》。

為什麼呢?1947 年印度獨立後,旁遮普邦的印度教人數占瞭很大優勢,錫克教人數隻占全邦的三分之一左右。印度政府宣佈,在該邦實行旁遮普語和印地語同時使用的政策。可以想象,在印度的 " 宗教熔爐 " 背景下,這對錫克教人民的感情造成瞭多大的傷害。不行,必須重新起來表達訴求啊!

於是,錫克人提出瞭要求:建立一個講自己語言的獨立邦。1951 年,錫克教政黨阿卡利黨(1920 年成立)宣佈,建立一個新邦,是 " 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但是,印度政府開始擔心瞭,作為一個 " 倒三角 " 形的國傢,有兩個 " 角 " 本來就不太平,加上旁遮普邦的位置緊鄰印巴邊境 ... 他們會不會有一天 " 離傢出走 " 呢?最後,他們給出瞭自己思考之後的答案:不行!

錫克人的怒火又被點燃瞭。他們為瞭自己的理想,做瞭一個新的決定:從阿姆利則出發,步行到德裡去遊行!BTW,阿姆利則,是旁遮普邦的一個城市,有錫克教最大寺廟 " 金廟 "(下文對 " 金廟 " 將有詳述)。但結果並不是很盡如他意,印度政府進行瞭很大程度上的鎮壓,光是被逮捕的人數就達到瞭 2 萬以上。錫克人怎麼會不更加 " 恨 " 印度政府呢?然而,雖然再次遭受失敗,錫克人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就這樣在鬥爭中又度過瞭十幾年。

直到 1966 年,錫克人終於迎來瞭自己的 " 春天 "。這時印度的總理是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 · 甘地。這個女人,就這樣與錫克人結下瞭 " 不解之緣 "。

別笑,這位被稱為 " 印度鐵娘子 " 的女總理,是真的被錫克人掏空瞭(直接付出瞭生命的代價,後文有述)。她最終死在瞭自己的錫克教衛兵的槍口下。據說,當時有人提醒她,應該對錫克衛兵采取隔離措施,但英並未當回事。所以後來有人不留情面地評價,這也許是 " 尼赫魯式自大 " 的一種變相表現吧。

不過在此之前,英迪拉 · 甘地確實對錫克人做瞭一些實際的讓步。比如,她同意瞭錫克人獨立建邦的要求,從此,以前的旁遮普邦被一分為三,即錫克教徒的新旁遮普,還有印度教徒的哈裡亞納、喜馬偕爾兩個邦。自此,錫克人終於取得瞭 " 階段性勝利 "。

現在看來,錫克人應該解甲歸田瞭嗎?不,他們並沒有按照常理出牌,反而一步步加大瞭對自己理想的追逐力度。70 年代初期,阿卡利黨先是提出瞭建立 " 大語言邦 " 的訴求,即除瞭國防、外交、貨幣、交通等大權外,旁遮普人應該享有更大的自治權。

印度政府沒有想到,自己的退讓換回瞭這樣一個結果。怎麼辦?為瞭打擊阿卡利黨在旁遮普邦的影響,避免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英迪拉 · 甘地想出瞭一個新的辦法。當時的旁遮普邦,除瞭正統的阿卡利黨,還有一部分更加激進的錫克人從中分離出來,已經在蠢蠢欲動。英便試圖通過對這些極端勢力的支持,打壓阿卡利黨的勢力存在。用中國話說,她的想法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萬萬沒想到,到 70 年代末,這些被支持的錫克教徒,提出瞭要建立一個獨立的 " 卡利斯坦國 " 的要求。他們所設想的國傢,涵蓋瞭當今包括旁遮普邦、哈裡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古吉拉特邦等多個地區。

還有什麼比這更糟的嗎?

可以說,80 年代成為瞭旁遮普地區最動蕩的時期,事情仿佛向著越來越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開來。在這一時期,旁遮普邦不斷發生大大小小的沖突和騷亂,錫克人之間、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旁遮普邦地方政府和印度中央政府之間 ..... 一切都處在極為混亂的狀態。直到 1983 年 10 月,英迪拉 · 甘地無奈之下,宣佈解散旁遮普邦,實行中央直接治理的措施。但這又怎能阻擋錫克人的腳步呢?1984 年 6 月,錫克人發起瞭印度獨立以來幾乎最大的反抗運動,這就是著名的 " 金廟事件 "。

上文我們提到過,金廟位於旁遮普邦阿姆利則市。後來,隨著錫克教激進勢力的發展,金廟更成瞭這些教徒的聚居地。1984 年 6 月 2 日,英迪拉 · 甘地宣佈出兵旁遮普邦,對金廟及其他 40 多個廟宇進行圍攻,占領瞭金廟,稱為 " 藍星行動 "。結果是,印度政府將錫克教激進派領袖賈奈爾 · 辛格 · 賓德蘭瓦勒及其追隨者等 1000 多人也被打死,溫和派也有 7000 多人被逮捕。

" 金廟事件 " 看似是印度政府的勝利,但他們的損失也太大瞭。同年 10 月," 印度鐵娘子 " 英迪拉 · 甘地,被刺殺身亡瞭 ......

在此之後,印度政府不得不開始采取緩兵之計。英遇刺後,她的兒子拉吉夫 · 甘地繼任,開始對錫克人采取瞭較為懷柔的措施,旁遮普邦的分離主義運動看似開始趨於緩和。

那麼,這能夠緩和印度政府與錫克人之間的矛盾嗎?下一步,旁遮普邦將何去何從?

印度版圖會變小嗎

不得不承認,拉吉夫 · 甘地執政時期,旁遮普邦的騷亂確實有所緩和。一方面,拉上臺後,把解決旁遮普問題提上瞭主要議事日程,先是與阿卡利黨談判,結果雙方達成瞭十一點協議,得到瞭大部分錫克人的支持。並且,拉吉夫重新給瞭阿卡利黨在旁遮普邦的執政機會,這對平息長達三年之久的旁遮普邦騷亂也取得瞭積極效果。

另一方面,經過長期的社會不穩定時期,錫克人也需要恢復經濟、休養生息,加上到 90 年代時,印度政府取消瞭中央直接治理的措施,給阿卡利黨和整個旁遮普邦帶來瞭更加穩定的社會局面。

然而,拉吉夫 · 甘地再一次低估瞭錫克人的意願。

由於拉吉夫 · 甘地將對旁邦治理重點放在阿卡利黨身上,卻對錫克教的激進勢力嚴重低估瞭。長久以來,這些人建一個獨立的 " 卡裡斯坦國 " 的夢從來沒碎過,一直在向著這個方向行進。在目標未達成之前,他們並沒有因為暫時寬松的政治環境而放棄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印度領導人也許沒有仔細讀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理解隱性因素可能對旁邦產生的深層影響。

在這門經典學科中,有一句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就是說,生產力(經濟)的發展對政治發展有著決定作用。那麼,旁遮普邦的經濟發展如何?這對它的政治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這就要講到印度的 " 綠色革命 " 瞭。起始於上世紀六、七時年代的印度綠色革命,在其經濟史上無疑是極為濃重的一筆。綠色革命,大意就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生產技術改良措施,提高糧食產量的一項農業技術改革。而旁遮普邦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記得 " 五河流域 " 吧)和錫克人獨立進取的精神,使以農業為主的旁遮普邦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就這樣,農業大省旁遮普邦 , 有瞭 " 印度糧倉 " 的稱號。

聽起來一切都不錯。不過,如果沒有新的轉折,那就不符合印度政府的 " 一貫作為 " 瞭。這次的主角,是印度現任總理莫迪。

莫迪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定位是怎樣的?自上臺以來,他為實現自己設想的印度 " 大國夢 ",強力推行 " 印度制造 ",加大國傢的工業化力度,把重點投資都主要放在瞭工業領域,對農業的關註度並不高。現在看來,莫迪不僅在工業發展上並不穩定(據印度官方 2017 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制造業部門增長從去年同期增幅 10.7% 跌至 1.2%,創下自 2014 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差記錄),還被封瞭個 " 反農 " 的稱號。

沒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印度的經濟現代化能夠走到什麼程度?隨著莫迪大刀闊斧的改革,2016 年初,農業占印度 GDP 的比重不斷下降,已下降到 18% 左右。但在全國的就業人口比重中,卻高達 60% 以上。不論願不願意承認,印度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這是它的決策機構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你是錫克人,你怎麼想?我們臉朝黃土背對天,辛辛苦苦種下糧食,做你們的 " 大後方 ",卻得不到重視和扶持?在這樣被 " 邊緣化 " 的條件下,我們大膽想象一下,錫克人會不會有一天又不幹瞭?你不管我,我還管你幹什麼?

如果你認為這個邏輯力度還是不夠強的話,那麼我再問一句,你知道旁遮普邦還有一個同名同姓的 " 兄弟 " 嗎?

講真,在我們的 " 巴鐵 " ——巴基斯坦的東北部,有一個省也叫做旁遮普省。這個旁遮普省,是巴的 " 超級大省 ",面積達 20 萬平方公裡以上,可占巴基斯坦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旁遮普省是巴人口最多的一個省,也是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這兩個重名的 " 兄弟 " 關系怎麼樣?還記得前段時間報道的 " 印巴邊境降旗儀式 " 嗎?印度在印巴邊境的旁遮普邦豎起瞭一根高達百米的國旗桿。作為回應,巴基斯坦方面也豎起瞭一根國旗桿,不過比印度方面的還要高十幾米。於是答案來瞭,這不就是典型的較勁麼?

如果你對世界史感興趣,就會知道這是印巴分治的又一結果。在印巴獨立以前,旁遮普地區的三塊宗教勢力:印度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就沖突不斷。到印巴分治時,穆斯林聯盟希望把西旁遮普地區劃歸巴基斯坦,當時就遭到瞭阿卡利黨的強烈反對。而在英國提出的蒙巴頓方案中,原來的旁遮普地區終於被一分為二,信仰伊斯蘭教的歸巴基斯坦所有,信仰印度教和錫克教的歸印度所有。這就是旁遮普的 " 前世之謎 "。

說到這個程度,我們再設想一下,同宗同源的兩個旁遮普,巴基斯坦一邊,經濟發展不斷向好,而印度一邊越來越黯然失色,這符合印度政府對本身南亞政策的判斷和預期嗎?印度這個 " 薄臉人 ",能忍嗎?

再進一步說,如果兩個旁遮普的經濟形勢愈加向著兩極化方向發展,難道真的不會發生跨境逃離事件,亦或 " 大魚吞小魚 " 的情況嗎?加上緊鄰印巴武裝沖突的多發地帶克什米爾,旁遮普邦真的不會像其東北部獨立運動一樣,成為印度政府的下一個夢魘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環球網微信(ID:huanqiu-com)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