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在國內引發熱議。
馬兜鈴酸致癌的說法從何而來?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元兇嗎?
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瞭論文作者和第三方專傢等,第一時間帶來調查。
一篇論文引發恐慌
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 10 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
雜志編輯以 " 一種草藥的黑暗面 " 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
這篇論文通過對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 98 個樣本中 78% 具有馬兜鈴酸誘發的突變分子標簽,或者說 " 指紋 "。
此外,越南 26 個樣本中 19% 含馬兜鈴酸 " 指紋 ",而其他東南亞國傢的 9 個樣本中 56% 有馬兜鈴酸 " 指紋 "。
基於對全世界共計 1400 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 " 決定性關聯 "。
他們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論文作者獨傢回應
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
" 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癥,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
黃偉添解釋說,對於馬兜鈴酸 " 指紋 ",
" 所有(其他)已知誘變物都不會產生這種標簽,我們分析瞭肝癌患者的基因組,發現大量這類突變,其中一些突變位於一旦變異就可能致癌的基因中。"
至於攝入馬兜鈴酸與患肝癌之間究竟有無因果關系,黃偉添說,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的嗎?
二,這些突變致癌風險有多大?
他們現在 "99% 肯定 " 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而這些突變更準確地說隻是致癌風險因素,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尚需進一步研究。
馬兜鈴酸的黑歷史
馬兜鈴酸天然存在於馬兜鈴、細辛、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尋骨風、天仙藤和朱砂蓮等馬兜鈴科植物中。
相關中草藥曾經用於治療風濕、痛風等多種病癥,並廣泛地應用在減肥和減輕經期癥狀上。
歷史上馬兜鈴酸曾多次引起爭議。上世紀 90 年代,比利時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減肥藥導致女性腎損害。
2003 年,中國多傢媒體報道龍膽瀉肝丸中的關木通成分含馬兜鈴酸導致腎病,當年中國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消瞭關木通藥用標準。
進行本次研究的新加坡小組 2013 年曾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報告,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數量多於煙草、紫外線等其他致癌物,首次證實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的相關性。
除瞭肝癌和腎病外,馬兜鈴酸已被認為會導致尿路上皮癌等多種癌癥。 2003 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馬兜鈴酸列為 " 一類致癌物 "。
歐美多國已經禁售
記者查詢各國監管文件發現,歐盟以及新加坡等地在 2001 年到 2005 年間開始禁止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曾於 2001 年發出警告信,要求消費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
美國斯隆-凱特林癌癥研究所分子診斷服務負責人馬克 · 拉達尼一直關註馬兜鈴酸。
" 盡管關於這一發現還有更多問題需要回答,比如多大量的馬兜鈴酸暴露足以引起肝癌以及暴露患者有多大比例會出現肝癌,現在就暫停使用已知含馬兜鈴酸的傳統藥物並通過恰當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它不污染傳統藥物是謹慎之舉。"
"(馬兜鈴酸的)風險太高瞭,而益處最多隻能說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