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洋彼岸的美國輿論正蠢蠢欲動,明天(當地時間 10 月 26 日),一份似乎能解開美國人心中 " 世紀謎團 " 的檔案,將全部解禁。
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將解禁肯尼迪遇刺檔案 圖:推特
上周六(當地時間 10 月 21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允許國傢檔案館,在國會的指令下,於 10 月 26 日公佈肯尼迪遭暗殺案件的餘下機密文件,這就意味著,關於此案的保密文件將於本月全部解禁。
這對美國人來說可是 " 頭等大事 "。事件已經過去 50 多年,外界的對此案的關註度依然不減。《紐約時報》在 2013 年肯尼迪遇刺 50 周年期間報導說,除瞭 "9 ‧ 11" 恐怖襲擊事件,肯尼迪的遇刺對於整整一代美國人來說,是他們生命中所經歷的最具創傷性的公共事件。
前美國總統約翰 · 肯尼迪 @視覺中國
電視播出 " 英雄隕落 "
1963 年 11 月 22 日,美國德克薩斯州風和日麗,非常適合外出。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選擇在那天抵達達拉斯,並帶上瞭自己的夫人傑奎琳。
他此次的德克薩斯之行有兩個目的。首先是幫助自己在民主黨內籌集募捐,為來年(1964 年)大選謀求連任做準備。
肯尼迪一行抵達達拉斯機場 @視覺中國
德克薩斯州是肯尼迪政治生涯的 " 是非之地 ":在 1960 年的選舉中,肯尼迪和他的搭檔(後來的副總統)林登 · 約翰遜被指控在德州欺詐選票結果。所以此行也有彌合民主黨內部分歧的意圖。
11 月 22 上午,肯尼迪一行抵達達拉斯機場,在短暫的歡迎會後,就與德克薩斯州州長康奈利夫婦坐上瞭一輛 1961 年的林肯派豪華敞篷車。
本來美國總統是可以選用遮頂防彈的載具的。但為瞭讓達拉斯市民一睹總統的 " 芳容 ",並取得這個南部城市的信任,總統的安保措置並沒有很完善。
很快,11 點 55 分,車隊就進入瞭達拉斯市區。將近 12 點 30 分的時候,車輛開進迪利廣場。兩側的美國民眾鼓掌歡迎總統的到來。從影像記錄來看,肯尼迪夫婦顯得非常隨和,向大傢招手致意,對下一秒將發生的慘劇毫不知情。
肯尼迪遇害前幾分鐘 @視覺中國
12 點 30 分,當車隊行徑廣場右側輔路埃爾姆大街時,廣場上突然響起一聲槍響,子彈擊中瞭肯尼迪的脖子,緊接著第二槍擊中瞭肯尼迪的後腦勺,打飛瞭他的頭蓋骨,肯尼迪的大腦完全暴露出來,血液和腦漿混在一起佈滿瞭整個汽車的後備箱。與此同時康納利州長也遭到槍擊,身負重傷。
中彈後的肯尼迪遭遇致命一擊
彈道路徑示意圖(第二槍) 圖:沃倫檔案
12 點 47 分,肯尼迪被緊急送往醫院。十分鐘後,由於搶救無效,肯尼迪在醫院被宣佈死亡,年僅 46 歲。而同樣負傷的康奈利州長經搶救,幸免於難。
下午 2 點 38 分,副總統林登 · 約翰遜臨危受命,在空軍一號上宣誓,擔任代理總統。
林登 · 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臨危受命 圖:肯尼迪檔案館
肯尼迪死後 80 分鐘,兇手很快鎖定。達拉斯警方逮捕瞭迪利廣場旁一處教科書倉庫的雇員李 · 哈維 · 奧斯瓦爾德(Lee Harvey Oswald),並稱繳獲瞭兇器:一把意大利產的 M91/38 手動步槍。被捕時,奧斯瓦爾德稱自己是替罪羊,並尋求法律援助。當被問及是否刺殺總統時,他否認道:" 沒人告訴過我這樣的事,實際上我第一次知道總統去世還在是報紙上看到的。"
奧斯瓦爾德(中)被捕 @視覺中國
戰爭英雄、冷戰推手與文化偶像
1960 年代,美國電視普及率接近 90%,美國人等同於 " 親眼目睹 " 瞭肯尼迪被刺全過程。
肯尼迪 1917 年出生,29 歲就當選國會議員,1943 年,年輕的美國海軍上尉肯尼迪,駕駛魚雷艇被日本巡洋艦炮彈擊中負傷。掉入水中的肯尼迪拒不投降,用牙齒咬住手下士兵的救生衣,硬生生把他拖著遊到瞭一個小島上等待救援。 " 血戰鋼鋸嶺 " 一般的故事,給他之後的總統競選大大加分。
1961 年,44 歲的肯尼迪競選總統,在電視辯論中戰勝瞭尼克松,成功當選。而他的年輕形象也與尼克松等老派政客形成鮮明對比,成為當時美國年輕人心中的偶像,女孩的夢中情人,連好萊塢也拜倒在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 " 高富帥 " 腳下。他的緋聞對象包括瑪麗蓮 · 夢露。
肯尼迪與尼克松的第一場總統辯論 圖自肯尼迪檔案館
而在更廣義的角度上,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在豬灣的 " 摸爬滾打 "、太空競賽等,都是發生在這段時期。肯尼迪執政期間開創的世界格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以蘇聯為首的陣營之間的對峙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瀕臨核戰爭邊緣。
文化層面則催生瞭《星球大戰》這樣的 IP,至今在世界范圍內所向披靡。
在 1961 的總統就職演講上,肯尼迪以一段經典的 " 不要問國傢為你做過什麼,要問你為這個國傢做瞭什麼 " 演講而重新定義瞭美國愛國主義。他對美國夢的新詮釋被銘記,這段話也刻在瞭阿靈頓國傢公墓的最高處,就在他的墓碑的旁邊。
阿靈頓公墓肯尼迪墓碑 圖:推特
猜測遠多於結論 " 肯尼迪 " 案成美國最大 " 陰謀論 " 池
肯尼迪的死引發美國社會巨大震動。1963 年 11 月 25,肯尼迪遭槍殺 3 天後,達拉斯警方決定押送奧斯瓦爾德前往監獄。當奧斯瓦爾德被帶出來時,一名叫做傑克 · 魯比(Jack Ruby)的男子等候在警局門口,隨即拔槍將其殺害。這名男子隨即被警方逮捕,並於 1964 年 3 月 14 日被判處死刑,但在上刑場前,傑克 · 魯比在獄中死於肺癌。
傑克 · 魯比(持槍、右)殺害奧斯瓦爾德的瞬間 這一幕因電視直播,被所有美國人銘記 圖:肯尼迪檔案館
至此,直接涉案者全部死亡,肯尼迪槍擊案偵查工作遇到瞭嚴重的阻礙。
隨後肯尼迪遇刺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成立,就是大傢熟知的沃倫委員會。10 個月後,一份長達 20 萬字的《沃倫報告》出爐,結果認定,奧斯瓦爾德是唯一兇手,夾克 · 魯比也是單獨作案,無關其他陰謀。
但美國人對這個解釋很不買賬。的確,關於這個案子疑點太多,都可以寫成一本書瞭。古巴裔兇手奧斯瓦爾德自幼命運多舛,長期旅蘇的經歷以及高超的射擊水平都讓他的行刺行為撲朔迷離;夾克 · 魯比,這位達拉斯脫衣舞俱樂部老板生前黑白兩道通吃,買通警察隨便出入達拉斯警局,也讓人很是懷疑。但他們更可能是 " 替人辦事,給人擋災 " 的小嘍囉,幕後黑手另有其人。
有猜測指向美國利益集團爭鬥。
這其中最大膽的質疑是指向林登 · 約翰遜的。約翰遜在肯尼迪死後走馬上任美國總統,是遇刺案的直接受益人之一。時任副總統的約翰遜,在政見上就與肯尼迪有諸多不和。此外他們還有利益上的糾葛。肯尼迪代表的北方財團和約翰遜代表的南部勢力格格不入。當時肯尼迪頒佈的稅收改革政策觸及瞭美國南部石油壟斷集團的利益。
林登 · 約翰遜 @視覺中國
背後似乎還有黑手黨的身影。
約翰 · 肯尼迪去世後的五年,他的弟弟羅伯特 · 肯尼迪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也遭受同樣的命運:遭槍手暗殺身亡。
此前,曾被美聯社稱為 " 華盛頓二號人物 " 的羅伯特 · 肯尼迪,在白宮內部有著很高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肯尼迪總統尋求其弟弟的建議與咨詢意見,這使後者成為總統最親密的政治顧問。肯尼迪遇刺案前,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 · 肯尼迪,不聽勸阻,質疑要搗毀美國本土的有組織犯罪團夥。
羅伯特 · 肯尼迪(左)和約翰 · 肯尼迪(右) 圖:肯尼迪檔案館
這觸犯瞭美國黑手黨的利益。據英國獨立報透露,在肯尼迪被害前," 教父 " 馬塞洛就曾告訴他的朋友:" 在西西裡,如果你要殺一條狗,不要砍它的尾巴,要割它的頭!" 無獨有偶,佛羅裡達黑手黨頭目 Santos Trafficante 曾向一名 FBI 線人透露," 肯尼迪當不久(總統)的,他會被做掉。" 這些話也被美國人視為 " 黑手黨是幕後黑手 " 的證據。
黑手黨 " 教父 " 卡洛斯 · 馬塞洛
奧斯瓦爾羅在刺殺肯尼迪前的兩個月,曾單獨去過一次墨西哥城,繼而有猜測,他在那裡或接受瞭蘇聯特工的訓練。也有人說,傑克 · 魯比和奧斯瓦爾德都是美國黑手黨的成員,這次行動也是受命於 " 教父 "。還有人稱,在總統遇刺當天聽到瞭不止三次槍聲,《沃倫報告》中對於彈道軌跡的還原無法讓人信服,而對於有號稱 " 魔術子彈 " 的第三槍,FBI 和沃倫調查局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奧斯瓦爾德可能有共犯。
但現行的最大陰謀論還是指向瞭 FBI。
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實力出現衰退之勢,肯尼迪政府不想指望軍工、依賴全球軍事部署,而是另辟蹊徑開辟航天工業,得罪瞭不少美國國內勢力。
另外,肯尼迪在古巴問題上的判斷,導致最後 " 豬灣事件 " 的失敗。事後這不但適得其反地鞏固瞭卡斯特羅政權,還導致瞭後來的導彈危機。這讓一心想要遏制卡斯特羅的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軍方非常懊惱。
此外,肯尼迪總統任命自己的弟弟上任司法部長,第一次迫使聯邦調查局服從司法部的領導,限制瞭在美國司法界 " 獨大多年 " 的 FBI 局長胡佛的權利。而肯尼迪總統死後的調查都是 FBI 開展的。
當時的 FBI 局長胡佛 圖自維基百科
美國社會 " 喊冤 " 涉密檔案逐步公開
1964 年,負責調查的沃倫委員會解散,肯尼迪案封存,雖然民眾一直有要求繼續調查和解封的呼求,直到 1991 年,奧利佛 · 斯通執導的《刺殺肯尼迪(JFK)》上映,讓這個案子有瞭實質性進展。
《刺殺肯尼迪》電影海報 圖自推特
該片對肯尼迪遇刺案進行瞭改編,大量引用外界對此案的猜測和陰謀論。影片中也暗示瞭林登 · 約翰遜、CIA、FBI 以及黑手黨,聯合策劃瞭刺殺事件,並掩蓋瞭一些事實。
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等兩項大獎以及六項提名。與此同時,眾多美國主要媒體都撰寫社論,以嚴厲的措辭批評斯通褻瀆歷史、不尊重史實。
美國國會終於在 1992 年 10 月 26 日,通過瞭《1992 年肯尼迪遇殺案檔案法》(Kennedy Assassination Record Collection Act of 1992),強制規定向外界公開包括《沃倫報告》在內的內容。
現在 98% 的沃倫委員會檔案(但有些信息仍遭到瞭覆蓋)都已開放,但仍有 3000 多份文件未被公開,其中包括肯尼迪的屍檢照片和 X 光照片。它們是由肯尼迪傢族附加瞭限制條件於 1966 年捐給海軍檔案庫的。
目前檔案的處理由 1992 年成立的暗殺檔案復核小組工作(Assassination Records Review Board)經手。在《信息自由法》和《1992 年肯尼迪遇殺案檔案法》作用下,餘下的檔案將在 2017 年 10 月 26 日公佈。隻有美國總統有權推遲這個公佈時間。而這個決定恰好落在瞭特朗普的手裡。
特朗普表示,不推遲瞭,我選擇公開。
在當下,FBI 仍用 " 通俄門 " 這樣的冷戰風武器炒作的情況下,特朗普這個陰謀論愛好者選擇公開肯尼迪檔案,似乎多瞭一層合理性。
借公開檔案 特朗普一石三鳥?
特朗普本人絕對是陰謀論的愛好者。
首先,大選期間,他就曾指責黨內對手 Ted Cruz 的傢人與刺殺肯尼迪的兇手有關系,並在對方否認後一直拒絕道歉,還承諾一旦當選,就公開相關的機密文件,勢要帶大傢一起飛~
其次,而上任以來,特朗普一直受到來自 " 信息透明化 " 倡導者們的壓力,不得以國傢安全為由決定公開文件。此舉可以對質疑特朗普政府 " 信息度不自由、不公開 " 的指責作出回擊。
最後一層,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特朗普可以利用公開檔案一事,讓自己在與美國情報業關於 " 通俄門 " 的爭論中占據有利地位,迎合早前 " 特朗普受到美國‘影子政府’壓迫 " 的謠言。
" 影子政府 " 是政治小白特朗普給自己的一把雙刃劍,鑄劍者首推美國當今兩大陰謀論 " 大師級 " 人物:政治顧問 Roger Stone 和陰謀論電臺主持人 Alex Jones。前者是特朗普總統競選時的顧問,後者則開創瞭著名陰謀論媒體 Info Wars。他們的主要議程之一,就是不斷叫囂特朗普正遭到美國 " 影子政府 "(也叫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迫害,甚至曾一致認為白宮內部有人天天都在特朗普的汽水裡下毒 ……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報道截圖
他們炮制的一些陰謀論在中國也耳熟能詳,比如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和 911 恐怖襲擊都是美國政府 " 自導自演 ";民主黨政府為推動槍支管制,為制造瞭 2012 年桑迪 · 胡克小學槍擊案(美一所小學發生惡性槍擊案件,28 人死亡,包括 20 名兒童)等等。
Roger stone 圖:華盛頓郵報
關於肯尼迪遇刺案,Roger Stone 曾寫書聲稱兇手是時任副總統林登 · 約翰遜指使。而 Stone 在上周末透露,是他勸服瞭特朗普,讓他做出瞭公佈檔案的決定。
此舉一出, Alex Jones 的網站立馬跟進:" 特朗普給力,‘影子政府’慌瞭!"
Alex Jones 的頻道 圖片截自 Youtube
不僅有這兩位 " 大師輔佐 ",特朗普團隊內對於陰謀論的支持也是公開的。包括他的傢人,小特朗普就曾經公開說道," ‘美國影子政府’是真實存在的。這不僅違法,也對國傢安全造成瞭危害。" 前眾議院議長紐特 · 金裡奇(Newt Gingrich)是 2016 年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顧問,他就此前特朗普政府的 " 通俄門 " 發表過自己的看法,覺得以羅伯特 · 米勒(Robert Mueller,第六任 FBI 局長)為首的 " 通俄門 " 調查團隊,是 " 影子政府最臭名昭著的產物 "。
特朗普本人非常支持這些言論。作為 "FBI 和 CIA 的受害者 ",他經常轉發此類關於陰謀論的報道。比如, " 媒體友軍 " 福克斯新聞對於前 FBI 局長詹姆斯 · 科米(James Comey)" 泄露門 " 的大幅報道,受到瞭特朗普的推特點贊。
特朗普在推特上為福克斯新聞的報道 " 點贊 "
特朗普和美國情報部門之間的 " 恩恩怨怨 " 已經不是秘密。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就被懷疑串通俄羅斯、左右選票結果,而受情報部門的關註。小特朗普也被曝曾在 2016 年 6 月與一名俄羅斯律師會晤,對方聲稱可向他提供不利於希拉裡的情報,參與會晤的還有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這一度讓特朗普團隊在 " 通俄門 " 事件中處於不利地位。
前 FBI 局長詹姆斯 · 科米今年 3 月向美國國會陳述,稱自己的團隊已經展開瞭對特朗普的調查。而特朗普則懷疑自己的電話被監聽,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內部被 FBI 裝上瞭竊聽器。" 忍無可忍 " 的他終於在今年 5 月,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除瞭詹姆斯 · 科米,並且反將一軍,以 "FBI 向俄羅斯泄露機密文件 " 為由,對這位前 FBI 局長發起 " 推特連環嘴炮 "。這也引發 " 通俄門事件 " 持續發酵,外界懷疑特朗普先下手為強。
特朗普連環嘴炮 圖:推特
白宮和 FBI 合演的 " 這出戲 " 真可謂是讓美國人 " 一見如故、觸景生情 "。
美國本土安全遭到瞭來自俄羅斯的威脅,這樣的情節仿佛讓人一下回到瞭上世紀 60 年代:俄羅斯在美國一代又一代人內心折射出的陰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從肯尼迪時代開始,與蘇聯的對峙一步一步給美國帶來的這份壓力和恐懼。
而白宮內部或遭到瞭情報部門的滲透,這樣的猜測如果能在餘下的 3000 多份文件中得到證實的話,特朗普的 " 通俄門 " 嫌疑就徹底取消瞭。" 美國情報機構勾結外黨,謀害美國總統,左右政壇 ",這樣的說法不僅給特朗普脫嫌,使他之前的 " 罪行 " 清零;還把他拉到瞭和肯尼迪一樣的高度:一位遭迫害的正直總統。
那解密檔案證實不瞭這件事呢?很多研究肯尼迪遇刺案的美國歷史學傢稱,這份檔案餘下 3000 多頁文件的公開,對於推動肯尼迪遇刺案諸多疑點(例如作案手法、兇手人數、子彈行徑路線等具體問題),可能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裡面(指未公開檔案)有很多有爭議的歷史問題,值得我們歷史學傢,而不是陰謀論者,去看一下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 Ken Hughes 在接受 CNN 采訪時說道。
也就是說,在歷史學者的眼中,木已成舟,事實就是事實。既然解密檔案無法對肯尼迪的死給個說法,那留給大傢的隻有猜測。無論哪種情況,公開這份塵封已久的秘密檔案,必定會給懷疑者 " 煽風點火 " 的理由,重新燃起美國民眾對於 " 歷史黑暗且不可告人的秘密 " 新一輪的討論。但事已至此,對於肯尼迪的死,美國人已經用無數種陰謀論加以解釋,不停地 " 換湯換藥 ",來消緩內心的痛。如果公開檔案還是無法令事實真相大白,那麼這心中永遠的傷疤,可能再也愈合不瞭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