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 財經社劉瀟然 編 | 楊舒芳)曾幾何時,在不少人眼中," 日本制造 " 是信譽的保證。 日本產品精細、嚴謹、可靠,被冠以 " 工匠精神 " 美名,有 " 一顆螺絲撐起整個國傢經濟 " 的說法。但近年來,一連串日本大企業相繼曝出造假醜聞,令日本制造業在全球的信譽遭受重創。 人們不禁發問:難道 " 日本制造 " 已經走下神壇? ( 來自 :AI 財經社 )
英國時間 10 月 16 日,由日本日立公司制造的新一代英國 GWR 高鐵首次啟用。 當天首班車原計劃於上午 6 點發車,從佈裡斯托爾開往倫敦,卻因為 " 技術原因 " 推遲 25 分鐘發車。隨後,車內空調突然嚴重漏水,整個車廂變成 " 水簾洞 ",將一位乘客的筆記本電腦都淋壞瞭。 最終,列車關閉瞭空調,在悶熱中晚點瞭 40 多分鐘才到達。此外,列車在從柴油電力轉到架空電線時也出現技術問題,不得不返廠維修。 ( 來自 :AI 財經社 )
日立高鐵何以遭受如此窘境?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日本日立為英國生產的高速鐵路列車中,使用瞭神戶制鋼出產的問題產品。就在不久前,神戶制鋼剛剛曝出產品造假醜聞。 ( 來自 :AI 財經社 )
神戶制鋼創建於 1905 年,是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客戶包括日本新幹線動車、英國高鐵、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等。 10 月 8 日,神戶制鋼聲明稱,內部調查發現旗下 3 傢工廠和 1 傢子公司長期篡改部分鋁、銅制品的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出售。過去一年中,涉嫌造假的產品包括鋁制品約 1.93 萬噸、銅制品約 2200 噸、銅鑄件約 1.94 萬件,波及三菱重工、豐田汽車、馬自達等 500 傢企業。 ( 來自 :AI 財經社 )
無獨有偶,9 月末,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汽車又曝出醜聞。 日產承認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這一 " 慣例 " 已持續瞭二十多年。此後,斯巴魯等其他汽車公司進行內部檢查,也發現瞭類似問題。 ( 來自 :AI 財經社 )
就在不久前的 6 月,另一傢日本名企、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制造商高田公司申請破產。該公司因為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氣囊,使大眾、通用等汽車公司被迫召回數千萬輛汽車,被美國媒體稱為 " 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醜聞 "。 ( 來自 :AI 財經社 )
日本汽車業近年來可謂醜聞連連。 2016 年 4 月,三菱汽車承認,在油耗測試中采用不當手段,虛假優化測試結果,涉及微型車達 62.5 萬輛;2016 年 5 月,鈴木汽車承認,其 2010 年起進行燃油效率檢測不合國傢規定,涉及 16 款車型共計 210 萬輛車。 ( 來自 :AI 財經社 )
日本傢電業同樣頻遭重創。 2015 年 7 月,東芝深陷財務造假醜聞,至 2017 年初不得不宣佈變賣閃存業務以求自救。松下、索尼、夏普等電子企業也紛紛陷入虧損、變賣身傢的泥潭。 ( 來自 :AI 財經社 )
日本名企醜聞頻發,根源大多在於質檢環節的作弊,這可能與日企保存顏面的心態有關,也折射出近年經濟下行、企業生存艱難。然而,造假終歸隻是飲鴆止渴,一連串被曝出的問題會嚴重破壞國際社會對日本制造業的信心。 ( 來自 :AI 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