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哥
說
他是美國人,一生關心中美兩國的關系,甚至改寫瞭中美關系的歷史。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書劍為酒
40 多年前,在一個悶熱的夏日,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突然 " 肚子疼 ",隨即,他就被送往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 · 汗遠在深山的官邸,以此避開瞭眾多記者的耳目。
為啥要避開外界的耳目?
因為這個外交官的真實目的,是要秘密訪問數千裡之外一個當時仍和美國憤然相對的東方大國——中國。
在當時兩國依然敵對的情況下,這個美國外交官竟敢秘密訪問中國,而且在北京經過 48 小時的旋風式訪問後,他竟然真的叩開瞭中美之間塵封 20 多年的外交大門!
一個小小的外交官竟能有如此通天本領?
他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事與後臺?
今天就來說說他的故事,美國著名外交傢、國際問題專傢、前國務卿基辛格。
1923 年 5 月 27 日,基辛格生於德國費爾特市的一個猶太傢庭,在本應擁有美好純真童年的那幾年,很不幸地,基辛格的親人們卻在不斷遭受納粹的迫害。
尤其是在 30 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殺中,基辛格傢裡至少有 13 個親戚被送進瞭毒氣室。
為瞭活下來,1938 年,小基辛格跟著父母悄悄遷居紐約,當時隻是為瞭逃難,誰也沒想到,這次遷居,竟陰差陽錯改變瞭基辛格的一生,自此翻開瞭他不凡人生的第一頁。
童年基辛格
基辛格初到美國時,父母把他送進瞭華盛頓高級中學讀書。
當時這所學校共有 5000 學生,其中有很多是猶太人,當時劫後餘生的基辛格,最大的願望是畢業後能做一名會計師,平安度過一生。
但世事弄人,那時的美國雖然沒有納粹的迫害,卻也不得不卷入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這場戰爭,再次改寫瞭基辛格的命運。
1943 年,基辛格正式加入美國籍,不久後就應征入伍,準備在美國陸軍服役三年。
在軍隊中,他有幸遇到瞭同是德國裔的列兵克雷默爾,這個人甚至可以說是基辛格傳奇人生的起點,因為他是這世上第一個發現基辛格卓越才華的人。
" 你就是一個天生的奇才!" 克雷默爾激動地說。
1945 年,基辛格(左)與克雷默爾
在克雷默爾的幫助下,基辛格被調到師部擔任德語翻譯,軍銜也從列兵提升為軍士。
而就在二戰的最後幾個月,基辛格又從第 84 師調到第 970 反諜報部隊,並被任命為陸軍中士參謀。
緊接著在 1945 年 3 月,基辛格再受重用,被任命為接管德國被占領城市的官員。
讓一個曾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去管理德國城市?
這樣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要知道當時的德國納粹,可是用瞭最殘忍的方式奪去基辛格身邊親人無比寶貴的生命,如今境遇互換,基辛格難道不會仗權伺機報復?
答案當然是:沒有。
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基辛格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個人行為,他無比警醒,又無比自制,他硬是用自己卓越超群的行政能力,克服瞭對德國人的報復心理,堅守住瞭人性的操守與美好底線,讓後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二戰後的德國
戰爭結束後,飽受戰火考驗的基辛格回到瞭美國,並隨即進入哈佛大學政治系繼續念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基辛格的 " 奇才 " 與聰明天賦,開始在人群中嶄露頭角,鋒芒漸露。
由於本科學習成績優異,基辛格被哈佛免試推薦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不僅如此,他先是在 1952 年獲得瞭哈佛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又於 1954 年獲得瞭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一躍成為當時風靡哈佛校園的學霸。
現在的哈佛依然流傳著很多關於超級學霸基辛格的有趣段子,最有名的莫過於 " 基辛格規則 "。
1958 – 1959,哈佛國際事務研究中心成員,第一排左三為基辛格
據說當年基辛格完成瞭他的本科畢業論文,《歷史的真義——關於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
這篇本科論文長達 377 頁,基辛格的導師埃利奧特教授僅看瞭前 100 頁,就提筆批瞭 " 最優 "。
但因為他的論文篇幅過長,學校被迫制定瞭 " 基辛格規則 ",這條規則限定未來的大學生在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時,長度不得超過基辛格論文長度的 1/3。
能學霸到這種程度,這世上大概也隻有基辛格瞭。
但這些有趣的學霸經歷,其實僅是基辛格傳奇人生的序幕,他真正的不凡,這才剛剛開始。
1969 年 1 月,學霸基辛格離開瞭哈佛校園,他受人生中的又一個伯樂——尼克松——邀請,到華盛頓走馬上任,出任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從此實現瞭由學者到官員,由文人戰略傢到政策制定人的關鍵轉變。
基辛格(右)與尼克松在交談
憑借著自己傑出的外交才能,而後基辛格又兼任瞭國傢安全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務卿,被稱為 "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並成為第一個能身居如此高位的外來移民,以一己之力改寫瞭美國歷史。
但就在基辛格的政治生涯青雲直上時,他人生的第一個巨大挑戰,也正在悄悄來臨。
1968 年 12 月 5 日,基辛格(中)與尼克松(右)進行瞭會談
1969 年後,中美關系開始惡化,並一度處於高度僵持和危機之中。出於對當時國際形勢的判斷及對中美兩國共同雙贏發展的考慮,基辛格一直在呼籲中美關系破冰,希望可以保持中美之間的正常交往。
但無奈當時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一旦有一星半點不確定的風吹草動,都將直接影響世界風向和格局,為瞭能在最小阻力的情況下使中美兩國順利建交,基辛格開始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為顧全大局,最終基辛格自導自演瞭本文開篇的一幕。
那次的 " 肚子疼 " 事件,又被史上稱為 " 波羅一號 " 行動。
為瞭達到預期效果,基辛格甚是煞費苦心地進行瞭一番安排。
為瞭轉移人們的視線,他先是讓白宮新聞秘書在例會上宣佈:" 尼克松總統即將派基辛格博士於 1971 年 7 月 2 日至 5 日到越南南方執行調查事實的任務,隨即到巴黎同戴維 · 佈魯斯磋商。在基辛格赴巴黎途中,他將同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員們會談。"
實際上,基辛格也的確於 1971 年 7 月 1 日離開瞭華盛頓,在越南西貢活動瞭三天,到曼谷停留一天。
然後 6 日到達印度新德裡,8 日到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
8 日的伊斯蘭堡晚宴上,基辛格就開始按原計劃裝肚子痛瞭。
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 · 汗心領神會,當即高聲宣佈,伊斯蘭堡天氣太熱,影響基辛格的健康,請他去那蒂亞加利的總統別墅休養,以擺脫記者的追逐。
1970 年 7 月 8 日,基辛格(左)與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 • 汗(右)對話
在葉海亞 · 汗總統的熱情幫助下,基辛格在 9 日凌晨四點半,同章文晉等陪同人員,一起乘巴基斯坦民航 707 飛機直飛北京。
並於當天 12 時 15 分順利到達北京南苑機場。
周總理派葉劍英、黃華、熊向暉和韓敘等到機場迎接,而後周總理親自設宴接待和平信使基辛格。
周總理親自設宴接待基辛格
那是基辛格第一次在中國見到周恩來總理,據說當時兩人聊得很開心,並就中美兩國的外交關系達成瞭初步共識,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瞭良好基礎。
1971 年 7 月,毛主席、周總理會見基辛格
不久後,尼克松正式訪華。
著名的乒乓球外交,自此拉開歷史序幕。
歷史性握手
後來基辛格繼續多次訪華。
1975 年 10 月 20 日,基辛格等美國客人在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
2006 年 10 月 10 日,辛格來被授予北京大學榮譽博士稱號
2013 年 6 月,基辛格和他的傢人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2002 年 3 月 5 日,基辛格在華盛頓國傢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講,滿懷激情地介紹中美建交 30 年來的歷程,並展望和呼籲中美關系的未來。
而剛好也是在基辛格致力於中美建交的期間,1973 年 1 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瞭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當年初訪中國時,基辛格還隻是個小小的美國國傢安全事務助理,而鬥轉星移,現如今的他已是 90 多歲高齡。他一生都關心和支持中美關系的發展,曾 80 多次訪華,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每一代中國領導人都有交往,為中美關系大門的開啟做出瞭歷史性貢獻,簡直就是 " 最牛老外 ",中美外交風雲的 " 活化石 "!
1985 年 11 月,鄧小平總理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但這位從前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政壇大人物,如今已漸褪去華麗的權力外衣,暫別紙牌屋裡殘酷無情的權力遊戲,開始專註於學術研究和國際外交政策的深入探討,並出版瞭多本風靡世界的論著。
《核武器與對外政策》(1957 年)、《復興的世界》(1957 年)、《選擇的必要:美國外交政策展望》(1961 年)、《麻煩的夥伴關系:大西洋聯盟的重新估價》(1965 年)、《白宮歲月》(1979 年)、《紀錄在案》(1981 年)、《動亂年代》(1982 年)、《大外交》(1994 年)、《論中國》(2011 年)、《世界秩序》(2015 年) 等。
其中《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曾被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指定為必讀參考書,出版第一年就售出瞭 17000 冊,對 50 — 60 年代的美國戰略思想產生瞭巨大影響。肯尼迪上臺後采用的所謂 " 靈活反應 " 戰略,實際上是基辛格有限戰爭理論的翻版。
雖然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常常會晤基辛格,向他請教許多關於國際外交的事情,甚至坊間一直有媒體和局外人在不停猜測傳聞,說基辛格將會重握大權,再戰名利場,但基辛格本人卻隻埋頭做好自己的事,對一切釋然。
" 生命是痛苦的,既有生,必有死。生存註定是倏忽無常的。從來就沒有一種文明是永恒的,沒有一種期望是能完全實現的。這是必然性,這是歷史的命定,這是世人不可逾越的困境。"
基辛格幾乎在用他的一生去詮釋什麼是歷史,什麼是人類的命定與困境。
" 生命中包含著苦難和倏忽無常。誰也不能選擇自己的時代或他哪個時代的環境 …… 對自由的體驗使我們能夠超脫過去的苦難和歷史的挫折。在這種靈性中包含著人性的本質,包含著每個人賦予他生命的必然性的獨特之處,包含著使人寧靜的自我直覺。"
基辛格始終認為,"21 世紀的國際秩序會出現一個似乎自相矛盾的特點:一方面愈來愈分散,一方面愈來愈全球化。"
而目前世界上所發生的這一切,無一不正在印證著基辛格曾經的認知與預言。
" 如果有人在我 1971 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時向我描繪中國今天的樣子,即使隻是想象一下高樓林立的景象,我也一定會說那是不可能的," 基辛格說。
"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成為瞭現實。我非常有信心,下一個十年他們甚至會超越他們在過去的所有成績,如果我能有幸見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