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 月 24 日報道 瑞士金融和經濟網 1 月 19 日刊登題為《中國正成為創新之 " 龍 "》一文。作者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教授西蒙 · 約翰遜。文章摘編如下:
自從 1978 年啟動向市場經濟轉型以來,中國取得瞭很多成就。就經濟進步而言,中國在過去 40 年裡的轉型速度是史無前例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近 10%。中國重新塑造瞭全球貿易模式,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通過這一成功,中國有 8 億人口擺脫瞭貧困,2006 年至 2015 年間 5 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減半。
現在的問題是,已經定位成為世界創新領導者的中國是否會在 2018 年或者之後不久利用這個機會。
文章稱,中國的轉型基於空前的生產繁榮。2016 年,中國對外出口商品超過 2 萬億美元,占全球總出口額的 13%。此外,中國還通過在橋梁、機場、公路、能源和電信等領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推動瞭經濟現代化。在不到 10 年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建成瞭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系統。到 2021 年,中國的年消費量將增至近 2 萬億美元,那相當於新增一個德國規模的消費市場。
不再是低工資國傢
去年 12 月,蘋果公司總裁蒂姆 · 庫克說:" 中國在很多年前就已經不再是一個低工資國傢。" 現在吸引外資的不是低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強項是先進的生產知識和供應網絡。因此可以理解,中國想提高經濟生產率並提升在價值生產鏈上的位置。
文章稱,在 " 十三五 " 規劃中,中國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到 2020 年成為 " 創新型國傢 ",到 2030 年成為 " 全球創新領導者 ",到 2050 年成為 " 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此外中國還宣佈,將把研發支出增加到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2.5%,到 2020 年讓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番。
為瞭實現創新目標,各個城市紛紛建造技術中心吸引人才。例如,廣州就鼓勵科研人員、企業傢和企業在那裡落戶。美國通用電氣集團最近表示,將其在亞洲的首個生物科技園建在廣州,投資預計約 8 億美元。深圳已有 " 硬件矽谷 " 之稱。按照專利數量計算,深圳 - 香港地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
更多支出,更多科研,更多學生
文章稱,中國商業生活的特點是擁有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的速度和靈活性。中國正在全面采用數字化模式,而不是簡單地把它們放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上。缺乏舊的計算機系統使中國能夠在數字支付、共享經濟或者在電子商務方面超越西方。
中國公共研發支出已經由 2000 年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0.9% 增加到瞭 2016 年的占比 2.1%,增加瞭一倍還多。到目前為止,增長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和商業開發上,隻有 5% 用於基礎研究。盡管如此,中國在 2017 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 22,排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亞之前。該指數是基於 81 個指標在 127 個國傢進行調查後計算得出的。中國在權威科學出版物上發表的文章份額由 1997 年的不足 1% 增加到瞭 2016 年的 20% 左右。
文章稱,中國有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2012 年為 620 萬人,比 2001 年的人數增加瞭 6 倍。此外,還有 80 萬接受國際教育和技術嫻熟的海外留學生,他們中很多人返回國內。這麼多的海內外畢業生可能會帶來足夠多的人才,幫助中國實現夢想的目標。
美國的領先優勢在縮小
文章稱,美國工人的生產率仍然比中國工人高很多。平均每個中國工人隻生產一個美國工人所創 GDP 的 19%。但美國的這種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美國占有優勢的其他因素還包括:擁有世界最佳 100 所大學中的 30 所、偏好風險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完全以市場力量為導向。這傳統上促使美國企業積極參與競爭並重視創新。
文章認為,但現在美國工業並不像以前那樣充滿活力。從 1997 年到 2012 年,美國三分之二工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都提高瞭,74% 的雇員在成立 16 年以上的老牌企業工作。
特朗普政府似乎誤解瞭現在需要幹什麼。他主張保護主義的未來,那給美國公司減少瞭維持全球競爭力和創新力的壓力。美國大學因為稅收法的修改和即將到來的削減開支而遭到削弱——這是反對科學的大規模戰爭的一部分。人才和思想的一個重要來源——移民也可能受到限制。
文章稱,鑒於特朗普本人的戰略和美國的戰略,現在正是中國走上世界創新領導者之路的好時機。今年年末就能表明,中國將多麼迅速和輕松地書寫自己成功故事的新篇章。(編譯 / 聶立濤)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在 2017 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主題展上,一款智能機器人與參觀者互動。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