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北方人真的可以一年不洗澡嗎?

02-26

南方人可能想不明白,澡堂為啥能讓大多數老爺們兒流連忘返,北京的澡堂子裡要體現出三個字:大、熱、鬧。

" 知道 "(nz_zhidao)告訴你,北方人真的可以一年不洗澡嗎?

(東方 IC/ 圖)

" 北方人不愛洗澡 " 在互聯網的江湖上流傳甚久。或探討、或揶揄、或幹脆自黑,情緒紛紛,事實卻愈發顯得碎片化而不成整體。更何況,每每涉及 " 南 " 和 " 北 " 自帶地域性質的議題時,最後往往陷入地域攻擊的窠臼裡。

也因此,每當此一議題出現,人們先要設法避開 " 地域攻擊 " 的雷區,要小心翼翼表明自己 " 不是為瞭挑起南北對立 " 的態度,最後才是涉及問題核心的探討。可至此,事實探討的空間已經逼仄的近乎窒息瞭,沒有餘地,人人退場後也隻有一地雞毛的飄舞。

今天若是放開瞭說,首先能達成共識的一點是:先拋開洗澡具體頻率,在月月洗澡的次數上,北方人是絕對少於南方人的。當然,有看官要向我要具體的數據瞭,抱歉我是沒有的。不過沒有具體數據,不代表我們不能從其它方面來印證。

水少,北方人不洗澡

在探討南北方人洗澡的問題上,一開始人們最容易陷入 " 是否愛幹凈 " 這樣帶有個人主見色彩的車轍裡。可關於洗澡問題,首要避開的恰恰是 " 是否愛幹凈 " 的個人色彩,否則問題就會演化為 " 北方全部人都不愛幹凈 " 的邏輯。拋去個人色彩,人們要關註的是什麼樣的外在因素,減少瞭北方人洗澡的頻次。

先來說一個事實,在吳京安曾主演的電視劇《難忘的歲月:紅旗渠的故事》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說縣委書記楊貴有一年下鄉,鄉裡一名幹部正在洗衣服,但他卻沒有跟楊貴握手。事後楊貴才知道,他是在用尿洗衣服!影視劇有誇張演繹的成分,但真實的案例是,在地處豫北的林州市(原林縣)北部完全沒有地表河流的鄉域,有的人一輩子隻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死去後一次。林州這片兩千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除瞭南部一隅有淇河流過,縣域內其它地方都沒有地表水。也因此,才會有 " 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 " 的民謠。當年修築紅旗渠,首要解決的就是北中部地區吃水和灌溉的嚴重問題。

吃水都成問題,又何來多餘的水洗澡?所以至少在北方一個縣域裡,從過去到現代,因為水源的不充足,人們並沒有養成像南方人那樣,高頻次的洗澡意識。

有人一定會反駁,一個縣的不愛洗澡的情況,不能夠代表整個北方地區。這是事實不假,但另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這個縣的水源不充足現象,卻基本是整個北方地區的縮影。

以地表水的徑流量來看,林州境內唯一的河流淇河,年平均徑流量為 4.8 億立方米,其流域面積隻占到全市總面積的 39.4%。若以更大范圍去看,黃河在北方是第一長河,然而它的年徑流量隻有 650 億立方米。與之遙相呼應的長江,年徑流量高達 9755 億立方米,是黃河的 10 倍還不止。另一面,我國年徑流量超過 1000 億立方米的大江河,有三條都在南方地區(長江、珠江、雅魯藏佈江),北方地區隻有黑龍江的年徑流量達到瞭 2709 億立方米。

一條河流的徑流量多少,直接影響這條河流流域內的水源多寡。在大徑流量的河流流域內,不但流域面積廣,其支流也繁多龐雜,進一步也就出現河道水網密佈的情形。與南方相較之下,北方本就不多的大河流沿途,其支流更是寥寥,於是無論從徑流量還是從流域面積看,都不能和南方相匹敵。因而,北方地區極度不均衡,靠近大河的地方水源豐沛,靠近小河的地方水源充足,沒有地表河流的區域那就隻能幹著。

在此背景下,水源的多寡,直接影響人們對水源的分配和使用意識。而且,自然環境的形成比人類社會久遠而漫長,在社會文明開啟和延伸的階段裡,各地區的人們即接受本地區環境的影響。地表水源明顯少於南方的北方,在洗澡頻率上低於南方,也就順理成章瞭。

北京一傢浴池的搓澡臺旁碼放著一排搓澡巾。(東方 ic/ 圖)

私人洗浴設施的不完善

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環境,且進一步塑造該區域內人們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由此表現出來的社會現象就是:在南方洗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在北方洗澡可以成為某種高級享受甚至可以用來請客(至少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是如此)。

以北京的澡堂子為例,南方人可能想不明白,澡堂為啥能讓大多數老爺們兒流連忘返。北京的澡堂子裡要體現出三個字:大、熱、鬧。所謂大,是一大池子水大傢夥兒一起洗。熱一方面是水要熱,盡可能的除去身上的污垢,另一面是氛圍要夠熱,不論是單獨去還是幾個人一起泡,要的就是這種相互間說笑和搓背的熱忱勁兒。

所謂鬧是要喧囂和龐雜,前來洗澡者形形色色,搓背的、端茶倒水的穿插期間,不時有說笑聲響起,間或有吵架打鬥的,圍觀之間或許馬上就平靜如水瞭。在這樣的氛圍裡,人們赤身裸體,多日不洗的身子被水泡手搓的泛著白光,公共澡堂的熱鬧,恰恰對應的是傢庭個體洗浴的冷落。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北方城市中,傢庭式的洗浴間是某種奢望,農村就更不會有瞭。如今,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一改過往因自然環境而形成的生活習俗。即便如此,北方某些高校裡依舊還保留著過去的公共洗浴場所,於是一些南方學子置身此間,驚訝之餘就隻剩在網上表達羞怯瞭。

南方人不能理解的生活習俗,正是北方人拘於環境的限制,而長期形成的,甚至習慣會在不自然間都會表露出來。河南作傢喬葉的小說《月牙泉》裡,就有關於妹妹請姐姐去賓館裡免費洗澡的描寫:" 還有個把鐘頭呢,你先洗個澡吧。" 我把賓館配送的洗漱用品又拿瞭出來,說," 水很好。…… 她根本就不在意我,隻管洗著,大刀闊斧。…… 我俯在她的背上,給她搓澡。…… 她背上的污垢一層層地脫落下來,由黑色、黑灰色變成灰色,又變成淺灰 ……"

北方人不愛洗澡的整體意識,似乎已經隨著城鄉的差距出現瞭明顯的分化。至少,在現如今每傢每戶都有浴室的情形下,身處城市裡的北方人已經有瞭每天都能洗澡的便利條件。不過在廣大的鄉村地區,就如小說中自然而然表露出的那樣,不少人仍舊把洗澡當成某種事實上的享受,而不是以除去污垢為主要目的。限於環境而演進的少頻率洗澡方式,隨著信息流通的便捷,終於成為一些人口中的 " 不愛幹凈 "。不過,在環境限制的情況下,至少一部分的北方人,對於幹凈的界定標準跟南方人是有差距的。如同小說裡的姐姐,她就直言不諱地說瞭:" 我是不洗澡不換褲衩,一洗澡就得換褲衩。" 假如南方人一天一洗澡一換內衣,這位姐姐可能就做不到瞭。

北方一直有上澡堂和搓澡的習慣。(網絡圖)

北方土人撣,南方泥人洗

另一方面,南北方氣候環境的差異,導致人體對冷熱幹濕的體驗不同,反而支撐瞭南北方對幹凈界定的不同認識。

南方地區無論是哪個季節,空氣濕度以及人體對氣溫和濕度的實際感知,都要比北方潮濕很多越往南,相對濕度基本上越高,人體的感受也就是北方幹燥而南方膩濕。這還是在相對幹燥的冬季,如果是夏秋季節,氣溫的升高以及南方降雨量的增多,南方朋友身體的濕膩感覺會更甚。

幹濕差異,使得南北方人對洗澡的實際需求感並不一致。對一個北方人而言,在幹燥的冬春季節頻繁洗澡,皮膚的幹燥感更重,汗液和濕氣蒸發較快,身體的灰塵容易剝落不會黏附;然而對南方人而言,潮濕的環境裡如果不洗澡,汗、濕氣黏合瞭灰塵顆粒牢牢貼服在衣服或皮膚上,設若氣溫稍微升高一點,整個人就變餿瞭。所以,相對幹燥的環境,才使得北方人的洗澡需求沒有南方人這般強烈。

氣候導致的幹濕差異,從外部環境裡亦能一眼看出來。表現在人的身上就是,北方人像是在土裡,南方人像是在泥裡;北方人撣一撣土就掉瞭,南方人得洗才能把泥洗掉。更進一步的事實是,少水的北方,使得北方土人更惰於洗澡;而多雨的南方,讓南方泥人時刻都想泡在水裡。

某種程度上來看,南方人的愛洗澡契合瞭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無論臟與否,一天一洗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圖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嵌入下,不愛頻繁洗澡的北方人成瞭被詬病的對象。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城市裡的北方人已經有條件並且也在盡量按照一天一洗澡的方式生活,隻有在廣大的北方農村地區,還不能完全達到這樣的條件。

能洗澡的人,似乎就像站在瞭文明發展的巨人肩膀上,已經對沒有條件頻繁洗澡的人構成瞭居高臨下的事實,如果再要指手畫腳一番,並且再加上南北方的地域之見,無疑會給原本可以采取 " 理中客的方式觀察洗澡差異 " 蒙上一層不易吹散的陰霾。

摒棄居高臨下的文明之見較易,難得是放下南北地域成見。雖然很多人十分清楚,地域差別的現象是本地自然環境對社會的再塑造後,形成的客觀事實,但是放下它,就像讓那隻井底的青蛙跳出來一樣難。

"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在洗澡差異的探討中,北方人是否真的能一年不洗澡,已經成為一個江湖傳言,虛與實之間,已經不能抵禦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生活習俗的頹勢(至少在洗澡問題上)。向高一級的文明層次邁進,是人的本能,但若能看到邁進過程中的先後時間差,就更能體現文明對人心性的塑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