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圖 / 視覺中國
據中新網報道,9 月 7 日,北京市交通委宣佈暫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單車。至此,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以及武漢、杭州、福州、鄭州、南京等二線城市共 12 城,暫停瞭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這顯然是針對共享單車過度投放、亂停亂放影響交通秩序等新 " 城市病 " 而推出的舉措。
據交通部不完全統計,截止到 2017 年 7 月,全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數量接近 70 傢,累計投放的車輛超過 1600 萬輛,註冊人數超過 1.3 億人次。還有一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多來,摩拜稱已在全球超過 170 個城市投放超過 700 萬輛智能共享單車;ofo 稱已在全球 170 座城市投放超過 800 萬輛共享單車。
在地鐵站附近和重要交通樞紐附近,共享單車常常擠占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在廣州,部分車滿為患的城中村早已推出瞭管制措施,在每一個橫街窄巷的路口用擴音器反復警告:" 共享單車不能進村(國語),共享單車不能進村(粵語)。" 雙語交替,如臨外敵。
無可否認,共享單車的的確確給人們提供瞭一個出行的新選擇。可共享單車的過度投放和亂停亂放問題,以及部分牌子的超高損毀率,也使得用戶體驗越來越差。如果這就是共享的代價之一,很多人可能隻想說:抱歉,我不想要這樣的共享!
2017 年清明假期第二日,深圳灣公園內臨海的自行車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共享單車占據瞭道路約 2/3。圖 / 視覺中國
文 / 塞巴
共享經濟在給我們帶來太多好處的同時,我們極有可能失去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
一般來講,共享經濟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將徹底改變人與商品物的關系,具體說就是:商品的擁有者在持有物相對富餘的情況下出讓一部分商品的使用權,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有償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這樣一來,原本因固有的所有權而分割的社會資源,由此最大限度地得到開發和利用;人與商品物之間原來相對單一的關系被打破,最終實現瞭社會價值的升級——不是通過傳統的生產方式,而是通過資源配置的方式。
uber 模式一度是共享經濟的理想。圖 /uber
以前,人們通過勞動、通過所有權的確立,來分配和占有社會資源,成本太高。現在,人們通過基於互聯網的相對低廉而又便捷的購買行為,在擁有有限所有權的商品之外,還能更方便地用上更多的商品。
至少,人們不必需要什麼就買什麼瞭,也不必因為買瞭一堆東西用不上而犯愁瞭。我的是我的,也可以是你的;你的是你的,但可能也是我的——看上去,一個由共享經濟所創造的世界,還真算得上是一個美麗新世界瞭。
但問題好像遠遠沒這麼簡單。
一開始的時候,當你買不起車,在上下班高峰期不想擠地鐵卻又打不著車的時候,真得感謝滴滴專車把那麼多閑置的私傢車帶到瞭路上;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當你已經離不開滴滴專車的時候,早已一傢獨大的滴滴竟然開始假裝跟你協商,實則單方面變相漲價瞭,你該怎麼辦?
在廣州天河區,滴滴打車費用輕松突破 30 元。
共享經濟會讓世界變壞嗎?
共享既然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引發的問題,還是交給經濟學傢去研究吧。令人真正擔心的是,共享經濟在改善人與商品物之間關系的同時,會不會把人與世界的一些基本關系給搞亂甚至搞壞瞭?
至少,聯想到大傢痛心疾首的成堆被搞殘的小黃車的命運,你就應該知道,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的同時,共享經濟也帶來瞭新的麻煩。原本慢慢變好的生活,變得有點糟糕瞭。
說來說去,還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關系問題。幾千年來,支撐我們價值觀的,始終是私有制。我們對個體的尊重,對個性的強調,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對個人行為獨立性的彰顯,本質上是基於私有制這一生產關系的一種價值建構。反映到人與物的關系上,就像卡爾維諾說的那樣:" 每一個人都是人加物,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在他身上能認出許多物,認出物被賦予的人性,而人也以自身體現瞭物之形。"
北京望京地區,小黃車堆積如山。 圖 / 視覺中國
如果把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太過強調使用權;或者使用權大於所有權,那麼,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倫理道德觀來支撐我們對物的支配以及對商品的使用呢?
比如——
這輛單車不是我的,我會好好地把它當成我的 " 私有物 " 一樣去對待嗎?
這把雨傘不是我的,我有必要像對待自己的雨傘一樣對待它嗎?
這間房子不是我的,在這間房子裡我始終是一個房客,隨時會搬走,我還會把它當作自己的 " 傢 " 一樣去打理嗎?
在共享經濟所設定的新的人與商品物的關系中,這些商品物跟人的關系,僅僅就是 " 用過 " 而已——我還來不及和它建立任何情感,也來不及在這些商品上打上鮮明的個性烙印,它就屬於別人瞭。而在使用的過程中,我隨時會成為一個無恒心的機會主義者、一個效益至上的功利主義者、一個由單一性行為驅動的機械主義者和一個沒什麼責任心的掃碼者——說實在的,我可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但我知道這一切其實由不得我。
共享充電寶的風還沒過,共享傢具也出現瞭,一傢企業推出瞭為投資客和租客提供不同風格、不同價位的傢具租賃服務。圖 / 搜狐
共享越多,個性越少
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好處,大傢都已經不同程度地享受到瞭——商品物的使用權被最大限度地開發,個體對社會資源的占有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效率也隨之增進,但與此同時,我們不知不覺間失去瞭更多的東西。
比如,個人物品越來越少瞭,那些能反映個性、趣味、愛好的東西沒有瞭,你用的大都是公共品。隨之而來的,帶著個人記憶、承載成長經驗的東西都沒有瞭。某個時刻,你想用某樣個人物品來彰顯與眾不同的品位,才發現,自己真的一無所有瞭。
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已經沒有什麼私隱可言瞭,你的所有行蹤和秘密都在大數據裡,它們與某件具體物品的關系被剝離,以抽象的數碼形式存活在雲裡,存活在資本傢的掌控裡。
更糟糕的是,對於一個並非與物和諧相處而是被數碼操控的個體而言,價值觀和標準慢慢變得沒有意義瞭,在一個共享得到推崇的年代裡,能拿出去共享的東西才是有價值的東西—— " 大傢好才是真的好 "?這真是太可怕瞭。
2017 年 6 月 26 日,杭州,城南的一處空地上,上萬輛共享單車被棄之荒野。圖 / 視覺中國
共享構建瞭一個烏托邦,成就瞭一個共同使用某一類物品的 " 物類共同體 "。由這個 " 物類共同體 " 所支配的世界,大概是這個樣子——
這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世界,畢竟,越是個性化的東西,就越難以與更多的人分享,反之亦然。
這是一個高度工具化的世界,工具理性壓倒價值理性,我們每個人在彼此的共享裡,沒法互為目的,隻能互為工具,用過即丟。
這是一個低智商、低情商的世界,在一個由程序員創建的世界裡,一切智慧和情感都成瞭代碼。
這是一個高效率、低質素的世界,不得不承認,連公平與效率兼顧都做不到的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真正實現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平衡。
這個 " 物類共同體 " 看上去是一個很美的大同世界,如果按照今天這個邏輯發展下去,十有八九會變成一個壞世界。
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世界裡,你擁有瞭全世界,卻最終失去瞭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