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在醫學上被稱為 " 足癬",主要是通過真菌感染引起的,而真菌喜高溫。身上溫度最高的部位是脖頸和大腿窩,而小孩腳趾縫裡的溫度並不比這些部位的溫度低,比起成年人更易滋生真菌。幼兒患腳氣病的人數較多,這是由於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維生素 B 的需要量相應增多,再加上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差,所以易患此病。
寶寶腳氣有什麼癥狀表現
腳氣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消化不良,排綠色稀便。神經系統癥狀,初期煩躁不安、夜啼等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反應淡漠、呆滯、眼瞼下垂、頸肌和四肢非常柔軟,致頭頸後仰、手不能抓、吸吮無力、腱反射減低。嬰兒常累及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失音;後期出現顱內壓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長兒常以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較突出,如感覺障礙、肌無力甚至肌肉萎縮。
循環系統癥狀可出現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如心動過速或奔馬律,呼吸難伴有紫鉗;X 射線檢查顯示心臟擴大;心電圖示 T 波低平倒置等。水腫及漿液漏出,常有下肢水腫並逐漸向上蔓延,可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若孕母缺乏維生素 B,則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出生時全身水腫、體溫低、吸吮無力、肢體柔軟、反復嘔吐、嗜睡、哭聲無力等癥狀。
腳氣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和瘙癢,皰幹後脫屑,呈小的領圈狀或大片形,不斷脫落,不斷發生,有時僅以脫屑表現為主;浸漬糜爛型常見於第四、第五趾間,角質層浸漬、發白、松軟,剝脫後露出紅色糜爛面或蜂窩狀基底,可有少許滲液,此型易繼發感染,並發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
腳氣的誘因有哪些?
1、潮濕的環境:腳掌是個多汗的環境。腳掌每平方厘米有 600 多個汗腺,比身體其他部位多出 2~4 倍。總共約有二十五萬多個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將近 500 毫升的汗水。汗液裡除含水分、鹽分外,還含有乳酸及尿素。當水分含量高的時候非常有利於細菌及黴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2、悶熱密閉的空間:當鞋穿的很緊密,通風透氣性不佳時,除瞭會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膚表面的 PH 值會產生變化,由原本的 PH4.4 升高到 PH7 左右,而且會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環境最適合腳底某些細菌的生長。
手足癬的預防措施
1、晚上洗腳或洗澡後,要揩幹趾縫間的水分,撲上消毒撒佈粉(薄荷腦 0.1 克,麝香草酚碘化物 2 克,硬脂酸鋅 4 克,碳酸鎂 2 克,硼酸 15 克,滑石粉加至 100 克),目的在於盡量保持各趾間的幹燥,以防止表皮黴菌的再感染。
2、平時要講究個人衛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腳盆、擦佈等,鞋襪、腳佈要定期滅菌,保持足部清潔幹燥。
3、鞋襪、腳佈要定期滅菌,保持足部清潔幹燥浴室、遊泳池等公共場所是傳染足癬的主要地方,應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
4、手足多汗和損傷,往往是腳癬或手癬最多見的誘因之一,平時要減少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質對手足皮膚的不良刺激,如果是患者少飲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酒類等,因為這些飲料激惹汗腺的分泌與排出,給表皮黴菌的易感性提供瞭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