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3 日上午,一名高三男生(小斯)在發表瞭說說後自殺身亡。在小斯將近 3000 字的遺書中,有一句話讓我驚訝:
" 我的屍體,不用埋瞭,要麼燒瞭,要麼扔瞭,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究竟是怎樣一種經歷,讓這個選擇自殺的孩子連遺體都不希望被搬回傢?
" 考 98 分 " ——要被爸爸罵。
" 月考全校 73 名 " ——媽媽卻說:" 才 73 名啊。"
從小爺爺奶奶就規定:考一次 100 分或得一次 A+ 就獎勵一塊錢。
小斯父母見到遺體後的表現,足以證明他們有多愛這個孩子,父親在沉默一分鐘後泣不成聲,母親癱軟在地上嚎嚎大哭。可惜的是,小斯在生前很少感受到父母的愛。
前些日子,一位許久未見的朋友(琪)在微信上跟我聊天,她是我大學時期的朋友,一個堅強聰慧的女孩兒,曾二戰考入某名牌大學讀研究生,據說因為在讀研期間成績優異,已經申請並通過美國某名校的博士生。
對於所有人來說,琪似乎已經站在瞭人生的高點,擁有著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人生。
然而,她卻對我說她想自殺。。。
下面是一段她給我的留言:
" 嗯…我申請瞭美國的博士,但我已經抑鬱癥很久瞭,大概從去年 4 月開始吧,最嚴重的時候吃著好幾種藥還天天想死。我不知道這個博士到底該不該去讀瞭,有時候覺得活著很沒意思,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沒有喜歡的事情,就像行屍走肉。我突然能夠理解那些自殺的人瞭,其實有時候,死亡真的是一種解脫。"
琪是一個乖乖女,從小很聽父母的話,在學習上十分努力,一直排在班級前幾名。父母對她管教很嚴,凡是影響學習的事都不讓她做。據說,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玩拼圖很晚才完成作業,父親一氣之下將她拼好的作品全扔瞭,從那之後,她放棄瞭這唯一的愛好,將全部精力放到學習上。
讀大學的時候,琪讀的是我們學校最好的專業,成績依然排在前幾名,但她整個人都很沒有活力,看起來很壓抑,連笑得時候都不會很大聲。我們都很羨慕她成績好,人又漂亮,但是她卻不隻一次的說過,除瞭學習好,她一無所有。。。
她說,自己所有的路都已經被父母安排好瞭,父母希望她博士畢業後回老傢的大學教書。雖然在別人眼裡她的生活一帆風順,但她早已厭倦瞭這種被父母嚴格控制、失去自我的生活。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曾接觸瞭很多成績不錯但卻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
我發現這些孩子的經歷跟琪有相似之處。在他們之前的生活中,學習幾乎是生活的唯一旋律,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興趣、情緒管理能力、自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則很少被鍛煉到。
這些學生中,有一部分在大學前就出現瞭心理問題,隻是當時被忽略瞭,還有一部分因為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在大學時遇到一丁點事,就被擊垮瞭,而他們的父母,幾乎都是那種隻在乎成績的傢長。
我曾問過不止一位父母:"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答案五花八門,我以為大多數傢長都會希望孩子成為快樂、幸福的人,沒想到最多的答案是希望孩子成為成績優秀的人…
理由竟如出一轍的認為成績優秀可以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似乎找到好工作就已經完成瞭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可以水到渠成地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瞭。
然而,人生的幸福密碼並非如此簡單。
說到這有些傢長可能會感到委屈,都是為瞭孩子好,難道這也有錯嗎?
當今社會競爭這麼激烈,隻有成績好才能有好的前途,才能讓我的孩子過得更好,我不讓他們學習好,我還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是啊,在乎孩子的未來沒錯,那麼問題出在哪?
我們知道,一個智商與情商並存,有毅力、肯努力、懂生活、擁有靈活的思維和強大的知識儲備以及高效行動力的人,往往成績也會很好,此時,好成績是一種副產品。相反,一個成績好的人,卻不見得有高情商等等其他優秀品質。
在上述的兩個案例中,傢長為瞭讓孩子考出好成績,犧牲太多發展其他方面的時間。比如,犧牲睡眠時間,鍛煉身體的時間,做興趣愛好的時間,發展情感的時間,形成良好品格的時間,建立健康心理狀態的時間,思考人生的時間等等。在這些用過度犧牲換來的好成績背後,孩子的心靈已經千瘡百孔,而這些漏洞,可能需要讓孩子用一生的時間去填補。
在乎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錯,隻在乎成績,缺少對孩子的關愛,通過犧牲其他方面來要求孩子必須獲得好成績,就有錯瞭。
在小斯的遺書中,大篇幅的提到,他每天隻被允許玩 5 分鐘遊戲,連個 QQ 農場都玩不完。
我們的社會需要能力優秀的人,不需要僅僅成績優秀的人。
那些被我們 " 含淚帶毒 " 地逼迫學習的孩子,即使考出瞭好成績,也不一定會幸福。
2016 年,北大一名學生用殘忍的手段將母親殺害,在殺人之後用保鮮膜封住,屋內放上除味劑,裝上瞭兩個攝像頭,用膠佈貼住門窗,還假裝用母親的口吻跟所在單位說辭職帶著兒子出國,隨後,將母親的手機帶在身上隨時應付,就這樣,母親的屍體在 6 個月之後才被發現。
我們在培養一個人才之前,是不是要先將他培養成 " 人 " 呢?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感,完整的人格,懂得享受生活,是不是跟學習一樣同樣需要我們去重視呢?
哈佛大學沙哈爾博士曾給中國學生提出瞭三點建議:
第一,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熱情到底在哪,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尋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
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或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註重他們的感受,多給孩子一些 " 玩 " 的時間,不要怕孩子浪費學習時間,因為做這些事跟學習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
平時,不妨培養孩子一個特長,像舞蹈、音樂、美術、運動等等,不僅能讓他們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熱情,同時也能幫助他們漸漸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第二,多用幸福來度量事物的價值,減少期待外界所定義的成功。
要想讓孩子全面發展,並擁有幸福人生,我們不要將成績作為孩子成功或者衡量他們價值的唯一標準。孩子有毅力,孩子心理陽光,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特長,這些都表明孩子是有價值的。
當孩子看到瞭自己的價值,照亮他們人生的光就會被點燃,他們會自發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我們知道,現在的一些成功人士,或者獲得很幸福快樂的平凡人,他們在讀書時成績並不好,但他們身上卻有很多人都沒有的優點,堅持、上進、樂觀、懂得生活等等,這些優點讓他們即使沒有好成績,也同樣能擁有好的人生。
第三,接受自己,不忽視所擁有的,擺脫 " 完美主義 "," 學會失敗 "。
幫助孩子接納自己,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主義很重要。如果孩子很難做到,我們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名人傳記,讓他們明白,那些成功而偉大的人也是有缺點的,他們也並非是完美的。
當孩子面對失敗時,不管是在成績上的失敗,還是其他方面,我們不要批評他們,幫助他們在失敗中發現問題並自我完善,這樣就會讓他們漸漸 " 學會失敗 "。
我始終認為,教育的價值在於讓一個人擁有提高幸福感的能力,而非將人生幸福都捆綁在成績上,您覺得呢?
黃文嬌,國傢二級心理咨詢師,應用心理學碩士,具有多年臨床咨詢經驗,擅長學習障礙,考試焦慮,人際敏感,適應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咨詢與輔導。
知子花傢庭教育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媒體平臺、微博、知乎、網易等,搜索 " 知子花傢庭教育 " 即可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