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溫馨有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然而,不少兒童卻因為各種原因在童年時期遭到瞭虐待。人們常說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一生,不僅如此,兒童被虐待很可能導致恐懼、焦慮、易怒、抑鬱、沖動等心理障礙。
一般來說,初期影響界定為發生事件後的兩年內。性虐待的急性反應更類似於兒童的一般應激反應,比如恐懼、焦慮、易怒、抑鬱、沖動、註意力難以集中、日常生活退縮等等。 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可能有如下的情況:
學前兒童:害怕、做噩夢、退行(比如遺尿)、帶有性特征的行為以及攻擊行為。
學齡兒童:除上述癥狀之外,還有學校適應、同伴相處及學習困難的可能。
青少年:會用外化的不良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痛苦,比如吸毒、違法,甚至自殘,進而出現抑鬱及反社會行為。
其實,這些反應也受個體所在的文化背景影響。比如,我們亞裔的兒童會較少表達出憤怒的情緒,也不會以性途徑的形式發泄情感,但因為從親人和社會所得的支持比較少,會更傾向於自殺。
還有一部分的受虐兒童,起初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而大部分表現出癥狀的兒童,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後,也會明顯恢復。這些孩子可能經歷虐待的破壞性比較小,或是在事發後得到很多的支持性反應。但隨後的研究發現,兒童的這種癥狀可能會延遲出現,他們也可能壓抑瞭自己的感受,在以後的成長中的體驗情感會相對困難,這就涉及到瞭長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