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的知識競賽,讓我看到孩子學習的“爆發力”!

03-06

逃逃每周五晚都會去國際象棋俱樂部下比賽,從 7 點開始下 4 局,回傢通常都 11 點過瞭,所以周六上午我們一般不會安排什麼活動,讓他睡到自然醒。可最近的周末有點兒奇怪,每次我們起來後發現他已經端坐在書桌前開始認真學習瞭。

漸漸地這種情況還發展到上學日,往常都是我們把早飯做好,喊三遍再催三遍他才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現在完全是一副準備就緒,已經埋頭苦讀瞭很久的樣子。我瞄瞭一眼他貼在墻上的 " 早晨日程清單 ",發現他起床後已經做瞭那麼多事情瞭~

盡管他的睡眠時間讓人堪憂,我們接下來也要跟他商量調整,但這股學習的勁頭著實讓我們感到欣慰。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前來美國探親旅遊的外公外婆還隱隱表達瞭他們對美國教育下孩子 " 懶、散、慢 " 等特點的擔憂。

他們看逃逃平時下棋、打球、遊泳、練琴什麼的倒挺忙,但似乎除瞭這些課外興趣,就沒怎麼見他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好好學習,都四年級的孩子瞭,一天到晚在傢樂顛樂顛的,動不動還在地上趴著、滾著玩,一問作業,要不沒有,要不早就做完瞭。外公外婆很含蓄地說,這小子的狀態堪比咱們國內幼兒園大班,要知道咱們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就雷打不動地要做一個多小時的作業瞭啊。

實際上還真就這樣,在美國很多重視教育的傢庭通常都是自己給孩子課外加餐,來自學校的壓力,尤其是公立學校的小學階段,還真不多,成績單是有的,但從沒聽到過什麼排名之類,自然更沒壓力。

逃逃的腦瓜還算靈光,但學習習慣的確蠻讓我們擔憂。我和逃爸已經算比較重視教育的傢長瞭,在傢裡會引導監督他,但少瞭來自學校的約束和壓力,就像缺瞭一條腿似的,效果很一般,就像外公外婆觀察到的那樣,和幼兒園大班的狀態差不多,要求他的事情會去做,也會盡量做好,但還真沒有期望中的那種 " 求知欲旺盛 " 的自發學習狀態。

逃逃的轉變就在一兩個月前,放學上車後跟我嘮叨的話題突然從 " 誰誰講瞭個笑話 "、" 誰誰午飯帶瞭什麼 " 變成 " 誰誰的書看到哪兒瞭 "," 誰誰在 Google Classroom(他們的班級群)裡提瞭多少個問題 / 回答瞭多少個問題 " 什麼的,動不動還來考考我的地理歷史人文知識。

我覺得這個 " 質變 " 意義挺重大的,值得來跟大傢好好掰一掰。

好幾個月以前,逃逃的學校發下來一個報名參加 "Lone Star Challenge" 的通知,我們傢在美國德州達拉斯,因為州旗上單獨的一個大五角星, 德州也叫孤星州 Lone   Star   State,所以這個 "Lone Star Challenge" 可以理解為就是我們所在州的一個年度挑戰比賽。

挑戰什麼呢?主要是比拼知識,每年會有一個主題,比如今年的主題是 " 環遊世界 ":

比賽的內容則是基於這個主題上的閱讀、數學、寫作、超級問答等等。Lone   Star   Challenge 是個團隊比賽,每個學校出一個隊,從 4、5、6 年級(我們學區的 6 年級都劃到初中,所以團隊由 4 年級和 5 年級的學生組成)中選拔學生代表組成,大概十來個人,比賽時有統一的著裝,比如這是去年的一個參賽隊。

作為州裡幾乎最好的學區,這種比賽當然是不會錯過,學校非常重視,報名表發下來的同時負責老師還專門給我單獨發瞭個郵件,說就他平時的觀察,今年的比賽話題逃逃肯定會非常感興趣,讓我一定要記得給孩子報名。

報名後經過一輪的選拔考試,逃逃入選瞭,和其他十多位孩子一起組成團隊,開始學習今年的話題材料。

我發現,逃逃學習的 " 爆發力 " 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有挑戰——準備材料又多又難

我仔細看過他們的準備材料,其中一份就是世界各地的地理歷史、人文風貌、動物植物等等,涉及七大洲裡幾乎每一個重要國傢,內容又多又細。隨便翻開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信息,比如這一頁是講新西蘭的(整份材料已經被逃逃標註得隻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瞭~)

難點在於這些內容並不是說隨便瞭解一下就好,最好得熟讀並且記住。Lone   Start   Challenge 比賽中最重要的環節叫 Super Quiz(超級問答),參賽的孩子要在公眾面前回答問題,類似於電視節目上的知識大賽,最難也最好玩。問題就從準備材料中來,可能是非常細的點,比如,

馬可波羅在哪一年遊訪瞭北京?

秘魯什麼時候進入查文文明?

桉樹的葉子有毒,為什麼考拉可以吃?

傳統意大利餐有幾道菜?

大象洗完澡之後一般會做什麼?

所以,要想在這個環節取得好成績,必須對整份材料的內容滾瓜爛熟,這可比他們平時課程上學習的內容難多瞭。難怪逃逃開始在傢爭分奪秒地學習。

2、有競爭——為瞭促進學習,團隊內部常常 " 互廝 "

盡管在一個團隊,但為瞭促進學習,還為瞭備戰傷腦筋的 Super   Quiz,帶隊老師鼓勵孩子們 " 互廝 ",就是相互考,考得越細越好。他們除瞭平時在學校裡一邊整理框架脈絡一邊相互考以外,回傢後還在班級學習群裡出題,一個孩子出瞭題目之後,其他所有孩子都要來作答,前陣子 4、5 年級還在悄悄競賽誰出的題多。

比如這是 5 年級一位孩子出的題目,

逃逃在群裡一一作答。

答完之後不忘調侃一句,

翻譯過來就是,

逃逃:別得意 Saral, 4 年級會 " 反擊 " 的(給你們出更多題目)

5 年級的同學 Saral:放馬過來,咱們走著瞧。

果然沒過幾天逃逃就上去敲瞭整版的題目(一屏還拷不下):

我觀察瞭一下,這樣的 " 互廝 " 非但沒有傷害同學之間的感情,反倒讓整個團隊聯系更加緊密,學習的節奏更快,而且每個孩子都能從回答別人問題的過程中捕捉到自己忽略的知識點,從而補足進步。

3、有壓力——跟不上就被淘汰

目前選出的並不是最終參賽的團隊,逃逃他們 3 月中旬春假後還有一次篩選考試,其中會淘汰 2 位,還有 2 位作候補(正常來說候補參加不瞭最終的比賽,除非正式團隊裡有同學生病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臨時參加不瞭)。

即使有驚無險地留在最終的參賽團隊中,因為有全州那麼多所學校,想要突圍取得好成績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每一位孩子背負的壓力都不小,有近期的,也有遠期的。

就因為備賽這個 Lone Star Challenge,逃逃整個學習習慣、對時間的安排使用、還有自己的生活規律都有瞭個大飛躍。仔細看前面貼出來的那張 " 早晨日程清單 ",發現其實 Lone Star 相關的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其他好多項,跟他一一溝通以後,發現每一項安排都是有原因、有設計的:

Make   my bed – 整理床,整潔的房間讓他心情更好,效率更高;

Meditate – 開輕音樂閉目冥想一會兒,目的是讓自己精力更充沛,更容易集中精神;

Journaling – 記日記,記錄一下昨日發生的事情和今天打算做什麼;

Exercise – 做運動,在自己房間做俯臥撐和平板支撐,原因是上次體檢醫生說他的體重超過同年齡的平均值;

Read  – 閱讀,就不用多解釋瞭,地球人都知道閱讀很重要;

Wash Face –   這個是因為我經常說他洗臉沒洗幹凈,所以他著重列出來,還做瞭個標記提醒自己 ^_^

可以說是學習、生活各項 " 大爆發 " 瞭,不期望能堅持多久,但能自發地對自己有要求,有規劃終歸是一件好事。

我突然有點兒明白,孩子學習的興趣、習慣並不一定是長期培養的線形增長,而可能是在" 遇到點兒事 " 的時候激發出來的 " 爆發力 ",這件事最好對他來說有困難,有挑戰,還有一定的競爭和壓力。

作為傢長,我們可能需要有意識的幫孩子去尋找這些事, 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比賽,或者把他丟到 " 別人傢的孩子 " 堆裡比拼一下,無問輸贏,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所激發出來的鬥志就已經是贏瞭。

不過特別需要註意的是,選擇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這點很關鍵。我後來瞭解到,Lone Star Challenge 報名表發下來的時候,負責老師給好一些他覺得孩子對這方面知識感興趣的傢長都單獨發瞭郵件,希望他們給孩子報名參加。所以雖然備賽材料又多又難,但選拔出來的這十多位孩子樂在其中。

前陣子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一個關於 " 劇場效應 " 的概念,大概是這樣,大傢在一個劇場裡看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位,大傢都能看到演員的表演。突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瞭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為身高較矮),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沒有理會,於是周圍的人為瞭能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最後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變成瞭站著看。視野都沒有變好,但戲卻看得更累瞭。

筆者以此來比喻現在國內的教育,每個孩子都在拼,拼完課內拼課外,於是孩子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壓力越來越大,教育內容也越來越難,考題也越來越刁鉆,水漲船高,大傢的成績和排名並沒有太大變化,但都更累瞭。

我覺得這個類比並不完全合適,因為教育難度整體上漲孩子的收獲肯定也是會增多的,比如現在同齡孩子肯定比我們小時候懂得多,見識廣。有競爭,有壓力,促使孩子挖掘自己的潛力並非壞事。但 " 劇場效應 " 的比喻有一點很形象,因為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湧向一個劇場,而不管自己適不適合、喜不喜歡看那場戲的話,由此面臨的競爭和承受的壓力就大可不必瞭。

在這點上感覺老美老師和傢長就普遍 " 想得開些 ",就像這個 Lone Star Challenge 比賽,負責老師隻給那些他認為比較感興趣的孩子傢長發郵件一樣。孩子的興趣是多樣化的,有些喜歡知識類,有些喜歡邏輯類,有些喜歡運動,有些喜歡藝術,我們要給孩子挑戰,但最好順應他的興趣,讓他把拼勁兒用在自己有熱情的地方。未來是多元的,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不是麼?

有競爭,有壓力,促使孩子挖掘自己的潛力並非壞事,但最好是讓孩子置身於一個適合他的圈子裡。

希望對大傢有啟發。

PS:很想把這個比賽準備材料的內容分享給大傢,可老師說他們也沒有電子版,隻有從學區拿到的印刷版本。給大傢分享一份 Lone Star Challenge 比賽的具體流程安排文檔(英文),有興趣的傢長朋友可以看看。(尤其是美國這邊的讀者,我瞭解到不少傢長從三年級就開始幫孩子準備這個比賽的選拔考試,據說如果獲獎對以後升學什麼的有一定幫助)

特別要提一句的是,這份文檔讓我跪瞭,看得目瞪口呆,再次感嘆老美做事真是事無巨細,比賽每個環節的安排都寫得非常非常細致,比如超級問答環節比需要在什麼場地進行,參賽者的入場順序怎樣,座位怎麼安排,背景音樂什麼時候該開始放,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大傢可以瀏覽感受一下,在咱們 "東西兒童教育" 公號後臺,就是平時推送文章的地方發 "美國知識競賽" 就可以獲取下載鏈接。

· END ·

精選閱讀

美國課堂

【思維】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一文談透邏輯能力培養

【數學】數學啟蒙,關鍵要從這 4 個維度培養孩子的 " 數感 "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閱讀】美國老師發給傢長的親子閱讀卡片:讓孩子的學習超越記憶、理解和應用

【英語】自然拼讀究竟怎麼學?沒搞懂這三步就別急著開始!

育兒經驗

【心理】原來孩子有個撒謊敏感期?真的!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溝通】紮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趕快用到你孩子身上

【幼兒園】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小學】一年學費 20 多萬的國際學校教什麼?掌握瞭這些教育精髓完全可以在傢教娃!

公眾號後臺回復上方 8 個【關鍵詞】獲取更多

作者:逃媽,坐標美國達拉斯,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資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